转基因玉米推广种植,中国种业竞争如何变局?

作者:申万宏源研究 2024/9/6 9:49:48
转基因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转基因作物。通过转基因技术,赋予转基因作物多种有利性状,如抗虫、耐除草剂、抗逆、改良营养成分、增加营养价值等。美国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研发和商业化种植的引领者。1994、1995 年,美国率先批 准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等转基因作物进入商业化种植。1996 年是全球转基因作物大规模种植元年,6 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 0.02 亿公顷。此后,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快速增加。2019 年
转基因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转基因作物。

通过转基因技术,赋予转基因作物多种有利性状,如抗虫、耐除草剂、抗逆、改良营养成分、增加营养价值等。

美国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研发和商业化种植的引领者。1994、1995 年,美国率先批 准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等转基因作物进入商业化种植。1996 年是全球转基因作物大规模种植元年,6 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 0.02 亿公顷。此后,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快速增加。2019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了1.9 亿公顷;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达到 29 个。

目前已有 24 种转基因作物批准进行商业化种植,包括大豆、棉花、油菜、玉米、烟草、马铃薯、番茄等。转基因品种种植面积占比最高的品种分别为大豆、玉米、棉花,占比分别为 48.3%、32.0%和 13.5%;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美国、巴西、阿根廷。




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推广实践



中国转基因育种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经历了“起步-创新-保守-审慎推广 -快速发展”五个发展阶段:

01


起步阶段(1986-2000 年)




中国转基因育种研究起步较晚,1987 年“863 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启动后,才相继出现了一批转基因研究机构。1996 年,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转基因耐贮藏番茄获准成为中国首个批准的可商品化生产的农业生物基因工程产品。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内地主产棉区连年爆发棉铃虫,导致全国出现“棉荒”,严重影响棉花生产和纺织业,故 1997 年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率先实现商业化种植并迅速发展。截止到 2020 年,中国已育成抗虫棉新品种 197 个,累计推广 5.1 亿亩,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 99%。

02


全面创新阶段(2001-2009 年)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全球逐渐形成 了转基因“3F”发展曲线,从非食用的 Fiber(纤维材料作物,如棉花),到间接食用的 Feed(饲料作物,如玉米),再到直接食用的 Food(粮食作物,如水稻)。中国转基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也遵循了这一发展路径。

1997 年,中国农科院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棉花获批种植;1998 年,北京大学研发的转基因抗黄瓜花叶病毒番茄在福建厦门进行商品化种植;2006 年,华南农业大学研发出抗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的转基因番木瓜 (Huanong No.1)获批种植;2009 年,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 1 号”及杂交种“Bt 汕 优 63(华中农业大学研发)、转基因植酸酶BVLA430101 玉米自交系(中国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奥瑞金公司联合研发)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
国家的支持给予了转基因研究巨大的信心,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大北农、杭州瑞丰陆续成立,开始进行早期转基因研究。

03


“预警式”管理阶段(2010-2013 年)




2010 年后的三年间,转基因“反转”呼 声高涨,围绕转基因安全性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国家转基因政策开始趋于保守,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安全证书颁发后,品种审定和生产经营许可等没有继续往前推进,转基因水稻和 玉米的产业化应用止步不前。

04


审慎推广阶段(2014-2018 年)




2013 年,提出“确保安全、自主创新、大胆研究、慎重推广”转基因发展 16 字方针。2014 年底,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 1 号”及杂交种“Bt 汕优 63、转基因 BVLA430101 玉米自交系再次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05


快速发展阶段(2019 年-至今)




2020 年 1 月农业农村部批准了大北农申报的的 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DBN9936”和杭州瑞丰申报的“瑞丰 125”(原名“双抗 12-5”) 在北方春玉米区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这是“时隔十年”中国再次批准主粮领域转基因安 全证书,标志着中国主粮领域转基因研发、推广种植进入新时代。

2020-2022 年,中国全面修订、完备了相关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品种审定、新品种保护、产品标别等相关法律、法规,更多转基因性状获得安全证书。2019.12-2023.7 已有 18 个转基因性状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其中,玉米 15 个,大豆 3 个,转基因育种成为农业与资本的“风口”。




中国转基因品种的加速进展



2021 年,国家在科研试验田启动了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种植,2022 年试点种植扩展到内蒙古、云南的农户大田。2023 年试点范围扩展到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 5 个省区 20 个县,并在甘肃省玉米制种基地安排制种。从试点看,转基因玉米、大豆抗虫、耐除草剂性状表现突出,对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在 90%以上,除草效果在 95%以上;转基因玉米、大豆可增产 5.6%-11.6%。

2023年10月17日,农业农村部公示首批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审定名单,其中包括 37 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 14 个转基因大豆品种。2023年12月7日,51 个品种全部通过审定。

2023年12月26日,农业农村部颁发全国首批转基因经营许可证(联创种业、登海种业等 26 家种 企获批),转基因玉米种子正式进入销售环节。

2024年3月19日,农业农村部公示第二批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审定名单,包括 27 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 3 个转基因大豆品种。目前,已有 64 个转基因玉米品种、17 个转基因大豆品种通过品种审定。
2024年5月8日,基因编辑产量性状改良玉米179AC19-13-13、基因编辑抗病小麦 MLO-KNRNP,抗虫耐除草剂玉米 BBL2-2获批抗虫耐除草剂玉米 BBL2-2。




转基因玉米推广种植,中国种业竞争如何变局?



转基因玉米种植推广,本质上是玉米种子产品“更新换代”。转基因玉米种子市场空间分为两部分:一是转基因玉米种子销售量,即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占比(渗透率);二是转基因玉米种子终端销售价格相对同品种非转基因种子溢价部分(因含转基因性状而提价)。转基因玉米种子增量市场销售收入在性状、转化体、渠道三者之间进行分配,从而形成产业链各自领域的市场销售增加值。

转基因玉米种植推广,促进玉米种子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国玉米种子市场集中度尚不算高。2022 年推广面积 10 万亩以上的玉米品种有 948 个,推广总面积 44427 万亩, 占总播种面积 69%。销售本企业杂交玉米种子企业 CR5/CR10/CR20 销售量分别占全国玉米商品种子使用量 17.97%/25.30%/36.49%。

转基因种子是转基因性状与种子(转化体)的结合体。2022 年经营玉米种子(转化体) 的企业数量 1988 家。其中,销售本企业玉米种子 1211 家。玉米转基因性状研发企业已有 6 家。性状企业更愿意与信用好、实力强、品种大的种子企业进行合作。一些实力较弱的小企业或无自主品种的企业,因无法获得转基因性状公司合作,面临无转基因玉米品种上市的尴尬,甚至逼迫退出市场;而实力较强的种子企业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