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人齐聚,共谋智慧农业新发展,2023中国智慧植保与农业绿色发展大会成功召开!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组委会 2023/3/27 9:00:53
2023年3月25日,河南·郑州,2023中国智慧植保与农业绿色发展大会在河南郑州黄河迎宾馆成功召开!智慧农业领域专家、行业领导以及智慧植保平台、智能装备企业、农业大数据平台、植保系统人员、种植基地、农化企业、农业新型服务主体、设施农业公司等代表700多位农业人齐聚盛会,共谋智慧植保和农业绿色发展的新未来!当下,一场以智慧农业、智慧植保、绿色种植为表现形态的农业智能革命已经到来。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
2023年3月25日,河南·郑州,2023中国智慧植保与农业绿色发展大会在河南郑州黄河迎宾馆成功召开!智慧农业领域专家、行业领导以及智慧植保平台、智能装备企业、农业大数据平台、植保系统人员、种植基地、农化企业、农业新型服务主体、设施农业公司等代表700多位农业人齐聚盛会,共谋智慧植保和农业绿色发展的新未来!

图片

当下,一场以智慧农业、智慧植保、绿色种植为表现形态的农业智能革命已经到来。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主办,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农业绿色种植与土壤改良分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绿色防控技术装备分会、河南省农学会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农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所、农资与市场传媒承办,河南云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江西绿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苏州极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2023中国智慧植保与农业绿色发展大会成功召开。
同时本次大会还同步开启了线上直播,农资与市场旗下有农有艺直播间、冯卫东新农说视频号、抖音号、农资与市场官方视频号、云飞科技视频号等平台全程在线直播,全网线上观看高达15万人次。
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及首席科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兰玉彬,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魏启文,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处长曾娟,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原总工程师研究员刘桂才,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袁会珠,河南省植保植检站站长李好海,河南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平西栓,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刘林毅博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农艺师卞悦,中国农机化研究院机电技术研究所伟利国副所长,河南省农科院科研处副处长封洪强,河南省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李洪连,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副秘书长、《农资与市场》传媒总编冯卫东,河南云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国涛,苏州极目机器人农业事业部总裁杨世超,江西绿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君,京东农场华东技术总监徐俊,瑞通集团市场开发部总监段蒙,江苏瑞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成委,西安黄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志波,河南田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徐彪。


图片

大会专家领导及嘉宾老师围绕智慧植保、精准农业、数字农业等智慧农业前沿技术的应用现状、发展前景、市场机遇、一线推广应用等进行了价值分享与探析,实用性强,学习型强,前沿性强,价值性高,本文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一、智慧植保新发展,农业绿色新未来

图片12.png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秘书长张互助担任大会开场主持嘉宾


行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精英以及新闻媒体的朋友们汇聚古城郑州,参加2023中国智慧植保与农业绿色发展大会。此次会议主题是“智慧植保新发展,农业绿色新未来”,大会围绕农业发展政策、智慧植保新技术、绿色防控新措施、农业绿色新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和广泛交流,为农业信息技术搭建平台,为智慧农业发展献计献策,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贡献才智,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添柴助力,为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加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年初政府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数字农业建设在数字中国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尤为重要。
陈生斗:要发展和建设农业强国必须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
图片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
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这是新发展阶段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任务,也是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要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在抓紧编制建设农业强国的规划和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在规划和方案中都强调了智慧农业的支撑作用。
我们要发展和建设农业强国必须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低耗、优质环保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智慧农业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到2021年总产值已经超过了685亿元,并且每年还在10%以上的增幅增长。智慧植保是智慧农业和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这些年智慧植保快速发展。智慧植保让病虫监测更精准,让病虫防治更高效。
本次会议围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等智慧农业领域以及农业绿色种植和土壤改良等前沿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进行交流和研讨。让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来促进我国智慧植保和农业绿色的发展,为农业强国的建设做出我们各自的贡献。

赵耕: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赋能河南乡村振兴

图片1.png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耕


近年来,河南省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以数字村庄、数字田园、数字果园、数字菜园、数字茶园、数字菌园、数字药园、数字花园、数字牧场、数字渔场等“一村九园”为抓手,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布局,开展数字乡村示范县建设,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强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慧支撑。
智慧植保方面,自2017年以来,我省全面组织实施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目前已在35个县(市、区)新建141个病虫害田间智能化监测点,建成“河南省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物联网管理系统”,实现了监测装备的互联互通、监测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实时报送、监测数据的智能管理和自动分析利用,有力提升了全省农作物病虫监测智能化水平。同时,我省将绿色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领,绿色发展支撑体系逐步建立,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资源保护利用得到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魏启文:智慧植保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新引擎

图片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魏启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2023年中央一号,都对推进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发展做出了安排。一场以智慧农业、智慧植保、绿色种植为风向标的农业智能革命已经到来, “长风破浪,未来可期”,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新引擎、新路径。
全国农技中心作为农技推广的国家队,近年来,我们瞄准稳粮供给需求,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密切与科研教学单位、新型生产主体、涉农企业合作,深入推进智慧农业、智慧植保建设,把智能化、信息化和绿色、可持续的要求贯穿始终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防控的全过程。一是应用了一大批智能监测设备和技术,智能虫情测报灯、棉铃虫/玉米螟/地老虎等害虫自动计数性诱监测设备和食诱监测设备、基于图像识别的小型昆虫自动计数设备、高空测报灯、昆虫雷达,探索以机替人的智能化监测实现方法与途径;二是构建了覆盖全国、贯通体系、连接物联网监测终端的数字化、智能化监测预警网络平台;三是扶持壮大以飞防组织为代表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服务的绿色化、精准化、数字化和快捷化。今后,全国农技中心愿继续与大家深入合作,共赴宏图。



二、科技重构,

智慧植保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康振生:农作物病虫害智慧植保与绿色防控的策略与措施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农业工作者、农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植保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那么,目前我们国内病虫害防治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面临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进展
病虫害防控在提高作物产量和保障安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存在过度依赖农药的问题。新时期农业生产面临的新业态新形势。生态农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发展方式,绿色植保是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生态调控技术、健康栽培措施、生物防治技术、理化诱控技术、科学用药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是改善目前所处困境的基本策略。
绿色防控由理念成为行动,而且绿色防控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加强,绿色产品和技术效益显著,绿色防控的基础研究也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面临的问题

1.由于气候的变化和栽培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全球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的态势。

2.外来生物入侵风险加重。

3.作物病虫防控“重治轻防”,相对投入不足。

4.缺乏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与产品。

5.品种抗病性利用不合理。作物抗病品种比例偏低,部分病害抗源种质稀缺,品种综合抗病性差,单一抗源过度应用。

6.植保科技研发与实际应用不密切。

7.基层植保队伍与工作条件尚待完善。

8.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缺乏整体综合方案。
我国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发展对策
智慧植保是新时代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与生物安全的新的要求,也是智慧植保是生态文明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
1.落实条例精神,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
2.加速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科技创新。比如研发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新技术、新手段以及防控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满足自动化、智能化要求的植保新装备、新技术等。


图片


3.加强品种抗病性及其合理利用。比如通过生物技术等手段累加多个基因,快速实现小麦广谱抗病性,创新抗病资源创制。

4.结合农业措施防治病害。

图片13.png

5.育种、植保、栽培、推广等部门协同攻关。植保专家与育种家协作,系统开展育种亲本材料的创制和持续改良的前育种工作,创造携带一系列已知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的核心亲本材料。
6.加速提升植保社会化服务。


图片


图片
兰玉彬:精准农业航空技术在生态无人农场的应用
图片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及首席科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 兰玉彬

精准农业航空技术是以遥感、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空间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包括精准遥感监测技术——“探得准”、高效喷施控制技术——“雾化好”、雾滴润湿展布技术——“沉积匀”、颗粒精准撒施技术——“撒施匀”、喷雾飘移控制技术——“飘移少”、药效高效防控技术——“防效好”。
2015年到2023年,植保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已经非常自动化和智能化。
2020年12月18日,中国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2020》报告在京发布。在农业领域的Top9工程开发前沿中,基于精准农业航空技术理念的“植保无人飞机病虫害智能识别与精准对靶施药”位列其中。全国农技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只有约695架,到2021年仅病虫害专业防治服务组织的植保无人机就已超16万架,作业面积突破14亿亩次,有超过20万名飞手活跃在田间地头。
“我国已成为全球农业无人机应用面积最大的国家,航空植保统防统治效果比农民自防效果提高10%至20%,减少农药使用量20%至30%,农药利用率提高10%以上。”
以精准农业航空为代表的智慧植保发展与应用现状
瓶颈问题:植保无人机自动化程度低、难以精准喷施、施药作业模式不规范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植保无人机精准化、智能化喷施作业。
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植保无人飞机精准喷施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经院士专家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十三五”重点专项科研成果受邀参加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
目前精准农业航空在遥感获取农情信息、超低量农药喷施、杂交水稻辅助授粉、种子/肥料撒播、棉花脱叶剂喷施应用、爆发性病虫害的快速应对能力、推动主要粮食作物农业航空统防统治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突破与发展。
以精准农业航空为代表的智慧植保相关科研工作情况及中心科研工作
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所做的精准农业航空技术相关的主要科研工作:无人机低空遥感与病虫害情况解析;农业航空施药技术理论及应用;农业航空施药关键部件及系统;农业航空智能化作业技术与平台;植保无人机技术应用与推广。
围绕这五方面的科研工作,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团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低空遥感、病虫害监测、变量喷洒系统、作物障碍物识别、智能化作业技术及平台、大田及经作飞防智能喷洒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且,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业航空应用技术示范基地已累计超过30个,有效地促进了技术的应用与普及。
精准农业航空技术在生态无人农场中的应用与落地
精准农业航空技术的成功应用:打造国内首个生态无人农场。
1.以精准农业航空应用技术为基础,融合农业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众多高新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无人化作业。
2.团队的成果很好地回答了“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难题。
3.打造了可复制、易推广模式的生态无人农场,服务乡村振兴重大战略。
基于家庭农场模式构建四色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农场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建设基于家庭农场模式的四色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白色农业、黑色农业、蓝色农业,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
重点发展绿色农业、绿色植保,减少农药化学品投入:积极发展农场绿色植保防控技术,通过安装风吸式杀虫灯、性诱测报系统、诱虫黄板、盒式诱捕器、植保无人机赤眼蜂投放、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等,减少农药施用量。
推动精准农业航空植保技术及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技术在生态无人农场的应用。
生态无人农场未来发展规划:以国内首个生态无人农场为基础,未来计划用5-10年建设并推广生态无人农场智慧大田、生态无人农场智慧果园、生态无人农场智慧温室、生态无人农场智慧牧场、生态无人农场智慧渔场等,围绕绿色、生态、循环的理念最终形成智慧化生态循环无人农场新模式,在政府自上而下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企业合作将形成政、产、学、研、用、推一条龙式的技术集成创新新模式。
曾娟:2023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趋势及预测
图片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处长曾娟

病虫测报是政府赋予植保机构最重要的职能,是植保公益性质的最集中体现,是国家重大植保项目投入的重点;政府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植保投入品生产贮备销售的重要依据;精准测报是农业经营者适时科学防控病虫害的重要依据,也是实施农药减量行动的根本出路,更是实现粮食丰收的重要保障。


图片

智能虫情测报灯

图片

“粮安天下”的时代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要抓住机遇、先行一步。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技术下阶段的展望:
加强测报公益性职能三叉戟支撑体系
一是以《办法》为依据,系统推进监测预报运行制度落实落地。通过举办培训班、日常信息调度、跟踪各级各地执行进度等途径,将《办法》对于监测网络建设的要求落实在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的指南编制和执行进程中,将《办法》对于数据采集、信息报送、分析会商、预报发布的要求落实在全国上下一致的测报工作日常中。
二是以制定发布参数、方法、方案为重点,系统推进监测预报标准化建设。制定发布《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设备技术参数及性能要求》,以技术衡量的标尺,推动监测工具采购、配备、运行沿着标准化、实用化、高效化的正确方向发展。【农业行业标准NY/T4182-2022】制定发布《一类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方法》,本着科学客观、技术实用、数据管用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基层执行监测调查工作任务的效率效益。【全国农技中心文件农技植保〔2022〕68号】
制定发布《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区域站建设方案》,按普通区域站、重点(标准化)区域站、雷达(试点)区域站逐级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
刘桂才:智慧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思考和建议
图片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原总工程师、研究员刘桂才

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不断渗透扩散为突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孕育兴起,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农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以万物互联、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组织重构、智能主导为典型特征的数字化生产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农业正迈向体系重构、动力变革、范式迁移的新阶段。
促进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8大措施思路与建议
1.树立一个新理念——通过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2.做好一个新设计——服务于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农业顶层设计。

图片2.png

3.抓好一个新基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硬件、软件)。集中打造农业各产业系列的“产业大脑”配套建设异地灾备中心、区域性大数据中心和农业数字农业创新中心。深入推进冷链物流仓储建设工程,有计划地推动5G、遥感、北斗等技术手段的落地应用。
4.开发一个新资源——农业数据资源。
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资源标准化体系,以此规范农业数据采集、共享、利用。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资源采集体系。按照逻辑互联先行、物理集中跟进的方式,加强农业数据共享开放制度机制建设。
5.健全一个新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可以提高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倒逼生产经营者加强质量安全控制,促进生产流通高效对接,促进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降低供给成本,保障供给质量,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供需障碍,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打造一组新场景——智慧农业系列应用场景。
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快现代数字技术创新集成、转化推广。深入推进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启动建设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推进现代数字技术在大田作物、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渔业养殖等重点领域单品种全过程、各环节的集成应用。
7.完善一套新装备——支撑智慧农业发展的智能农机装备体系。
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数字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在不同规模、不同主体开展大田作物精准作业、智慧养殖、园艺作物等智能化生产、无人化作业示范。将农业传感器、智能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
8.组建一支新队伍——农业数字人才队伍。
组建农业工作专班,承担工作组织、业务协调、进度监督、效果评价、舆情处置、产业服务等。培养一批不同层次的既懂农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各类涉农培训班中增加农业数字技术专题,夯实各级农业干部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基本功。
袁会珠:精准施药与智慧植保技术应用与推广

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袁会珠

粮食安全,虫口夺粮,精准施药和智慧植保对于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我国施药技术的发展
未来已来,智能精准成为植保施药主旋律。
农药使用方法分类:
种子处理:浸种、拌种、包衣;
土壤处理:覆膜熏蒸,化学灌溉,土壤注射;
植株直接处理:涂抹、包扎、树干注射;
颗粒撒施:撒粒,撒滴,水面展膜;
喷粉法:粉尘法;
地面喷雾:大容量喷雾,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背负式、自走式、果园风送;
航空喷雾:固定翼、旋翼机、无人机、多旋翼;
烟雾技术:熏烟法、热烟雾、常温烟雾、电热熏蒸。
农药药械同步发展:
波尔多液的发现催生了喷雾器;粉剂农药推动了喷粉器械的发展;颗粒农药推动了颗粒撒施器的发展;烟剂与热烟雾器械;涂抹农药与涂抹机具的发展。
现代喷雾技术快速发展:果园喷雾机、自走式水旱两用喷杆喷雾、自走式果园风送喷雾技术。
我国植保无人机发展现状
无人机施药技术研究推动了无人机植保的应用与发展!


图片

无人机植保施药技术研究
植保无人机防治作物病虫害具备可行性;在剂型的选择上同一有效成分最佳剂型,同一剂型最佳稀释倍数,不同剂型和稀释倍数药液稳定性不同。稀释药液稳定性表现为:乳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性。
施药液量选择要考虑兼容性: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
飞行参数-速度、高度、喷幅,是飞防施药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
作业质量可以用农药沉积利用率测定方法来测定;通过指导卡(最佳防效雾滴标准)、测试卡(喷药雾滴实时测试)、比对卡(雾滴密度比对标尺)。
2017-2020年组织全国飞防药剂、助剂和飞行参数联合试验26次,共6个科研单位、7个推广部门、10个无人机企业、17个药剂企业和14个助剂企业共同参与。
为了解决植保无人飞机最后一公里应用的问题,建立了3个示范基地,主持或参与完成了水稻、小麦、玉米、苹果、柑橘等作物无人机施药参数的确定,发布团体或行业标准。
无人机植保施药风险与控制
要关注无人机施药风险:助剂的研发与应用是风险控制的关键措施。研究建立了悬滴法、风洞法、盆栽试验法和大田小区试验相结合的飞防助剂评价体系,明确药液兼容性、蒸发性能和飘移性能是飞防助剂的主要评价指标。同时研发新剂型,实现从“0”到“1”,用“颗粒”代替“雾滴”。
农药农机农艺融合:智能化防治技术产品,针对钻蛀性害虫的精准防控,研发植保无人飞机撒施颗粒剂和新施药方式,在克服传统施药费工低效的基础上,实现了草贪的精准防控。
智慧植保发展趋势与展望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智慧农业。植保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短板实现智慧农业首先要实现智慧植保!
智慧植保创新研究有利于巩固和捍卫我国航空植保在全球的地位,引领学科发展,为全国植保无人飞机的应用提供中国观点。
智慧植保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航空植保在突发暴发性农业有害生物的应急快速防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智慧植保可以将复杂的作物信息、病虫害信息以及各种防治技术手段有机融合并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简便化与可视化。智慧植保研究可以带来提升农药使用技术水平,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农药在环境中的流失,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人员健康。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智慧植保创新团队: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担任顾问,总人数35人,固定在职人员10人,流动在职人员3人,学生与科研助理22人;包含农药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信息技术。


图片


未来,基于植物保护理念,利用航空遥感、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研发基于作物种类、冠层结构特征及病虫害特性的人工智能精准变量防控技术,实现复杂植保技术的智能化、精准化、简便化与可视化。
伟利国:农机智能化与云服务平台
图片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所长伟利国


图片


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打破了粗放式的传统生产模式,逐步向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数据化的方向发展。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融合是现代农业装备发展的必然趋势。


图片

为适应农业全程机械化作业远程监管的迫切需求并应对信息化“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项目团队在2016年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农业全程机械化云服务平台及面向农业合作社、农场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农业全程机械化云服务平台及手机APP—希望田野APP。
农业全程机械化云服务平台是运用现代传感、物联网、信息化技术为农机装上“千里眼”和“顺风耳”,为我国农机装备的智能化、信息化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该平台既能实时传输数据,也能监测农机的作业状态,还可以保障农机作业补贴精准发放。


图片


图片

图片


具体来看,农业全程机械化云服务平台以农业增效提质、生态可持续为目标,以精准农业技术及智能装备为支撑,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在突破农机耕、种、管、收全程精准测控技术的基础上,构建农业全程机械化远程监管服务体系,实现了信息收集与发布、农机定位、作业检测与监管、农机调度与运维、农事决策管理、数据分析与作业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程信息化服务云平台。平台具备精准感知、远程监管、智能统计三大特征,为耕、种、管、收农机装上“千里眼、顺风耳”,实时感知农机作业状态与作业质量,已形成作业质量在线检测、作业数量远程监管和作业补贴在线发放的“吉林模式”。


图片


图片


刘林毅:植被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
图片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刘林毅

植被病虫害对生物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植物病虫害造成全球高达40%的粮食歉收(FAO),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年均发生65亿亩次,造成损失约占粮食总产量1/6;我国林草病虫害年均直接经济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超2000亿元。
早发现、精准监测预警是植被病虫害科学防控的关键。而空间信息技术具备显著的应用优势,它以地面调查为基础,以植保模型为依据遥感驱动模型空间化,实现区域病虫动态预测技术。可揭示大尺度病虫害寄主的空间分布、生长状况及景观特征;相对于传统气象观测参数,遥感反演的温湿度与病虫生存环境更加接近;可揭示寄主与生境空间差异。
植被病虫害遥感时序预测的总体思路是综合遥感影像、气象观测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等,研究病虫害生境的评价方法,并结合病原体发育模型和害虫迁飞模型,经过数据同化处理,形成病虫害预测模型,将模型应用于长时序多源数据集,实现病虫害遥感时序预测。
去年,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又发布了最新的植被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系统升级版,该系统汇聚了多源、多尺度、多模式海量地球大数据,涵盖了植被参数反演、病虫生境监测、灾害识别与早期预警、农牧业损失评估等功能模块。
结合气象数据和地面植保调查,基于作物病虫害遥感预警模型,依托自主研发的基于WebGIS的植被综合利用国内环境系列、高分系列等,以及美国和欧盟等系列卫星遥感数据,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系统,实现了全球尺度多年作物重大病虫害动态预警。同时,基于长时序多源遥感数据,提取蝗虫遥感监测预警指标,耦合生物模型、生境适宜性分析模型及遥
感技术,实现多年全国尺度东亚飞蝗蝗区遥感监测及发生动态预测。整体推动了植被生态系统保护的多学科融合和产业化进程。

封洪强:如何利用多源数据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精准预报

图片3.png

河南省农科院科研处副处长封洪强

病虫测报是指导防控的基础。精准测报是农业经营者适时科学防控病虫害的重要依据,也是实施农药减量行动的根本出路,更是实现粮食丰收的重要保障。
病虫趋势预报包含病虫害是否发生、发生时间和发生程度;确定要不要防治,什么时间防治,采用什么措施防、防几次;通过准确测报,可指导及时防治,将病虫害控制在初发状态,防早防小。

农作物病虫害精准预报的主要进展

1.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手段由过去费时费力的人工手剥目测,逐步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和智能化自动化监测设备相结合的阶段。

2.农作物病虫害预报模型日趋完善。融合多源遥感数据,基于深度学习模型来构建病虫害遥感监测的预测模型,大大提高了遥感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病虫害监测与预报法制化进展顺利。

农作物病虫害精准预报面临的主要问题

1.发生规律未掌握,预测模型缺根基

2.数据获取存难题,开放共享不可及。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应用验证、规范性有待统一,尚未实现开放共享

3.人才培养有缺陷,人员短缺已突显

4.财政投入显不足,企业创新难持久

加强研究与应用的建议

1.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报领域基础研究和集成创新。

图片


2.建立跨部门合作协调机制,加快统一标准及共享平台建设。

3.强化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各类高等院校、研究、推广机构应该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人才的培养力度,将其当做一门源于实践、服务实践的应用科学。

4.加大财政支持,推动资金投入多元化。



三、智慧农业技术赋能,让农业更高效精准

卢春光:数字赋农,智引未来

图片4.png

河南云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前沿技术总监卢春光

中国是农业文明起源,千百年前先民们用智慧耕种土地,书写灿烂而悠远的光辉历史。
千百年后,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农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人机喷洒农药:工作效率高,节省人力;操作人员远离了农药喷洒现场,使人体免受农药的毒害,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安全性。
智慧水肥一体化灌溉:水肥的精准施放,提高水肥利用率;大大降低工作强度。
人工智能测报:自动收集、拍照、识别、计数;自动监测,无需再增加工具;雨天正常工作,雨虫自动分离;7*24小时不间断服务;深度算法学习,数据精准。
河南云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科技赋能农业云起腾飞,探索未来农业更多可能”,从“靠经验”到“靠科学”,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高标准农田、农业现代产业园、智慧果园、智慧农场等方面均有示范案例。云飞科技已经在全国协同打造了140多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为临颍辣椒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了先进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系统,参与了中国移动河南公司郑州分公司在张庄村打造的“5G+数字果园”,服务全国40余个京东智慧农场。
在智能测报设备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轻松应对田间各种复杂虫情测报场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333号》发布的10种一类农作物害虫,识别模型覆盖7种,且识别率高。并进行虫情测报数据分析,绘制虫情地图,直观反映和掌控虫害发生趋势、态势。


图片

平台结合物联网设备数据、多维度的环境数据以及作物生长模型,对作物进行实时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以及高标准农田的相关管理系统
科技驱动发展,数字引领未来。面向未来,云飞科技将继续专注于“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专业细分领域。用云飞力量,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积跬步以至千里”。

杨世超:打得匀,打得透,打果树找极目!

图片5.png

苏州极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农业事业部总裁杨世超

植保飞防行业快速发展,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正在高速爆发式增长!但是丘陵山地和果树经作是行业痛点,也是新蓝海,目前植保无人机绝大多数都是在大田上使用,作业环境和场景相对简单;而高杆类作物、丘陵山地、经作果树上的飞防技术难度和门槛很高,需求更加刚性、价值高、粘性高,是未来5-10年植保无人机新的爆发点。
极目EA-30XP,大老鹰,大青蛙!
为解决高杆类作物、丘陵山地、经作果树飞防痛点而来!

图片

图片

1.升级双目视觉技术-昼夜无差别作业;
2.首创的常温弥雾喷洒技术;
3.领先的双目视觉感知和控制技术。

图片

雾滴的大小对于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首创的常温弥雾喷洒技术,双离心弥雾喷头,把雾滴甩得很细。极目双峰分布雾滴,双峰粒径分布,更好防治病虫草害。
极目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极目拥有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1项,美国发明专利3项,日本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8项,外观专利9项,PCT专利15项。另外有软件著作权43项,注册商标60项(申请中的国内外发明53项,国际商标7项)。同时,团队在AI自主控制、计算机视觉领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
极目智能无人机独创性和领先性:双目视觉三维感知技术;首创CCMS常温弥雾喷洒系统、全球离线模式。
双目视觉感知和控制技术:自主避障、复杂环境免测绘及三维重建;免测绘标记障碍物、圈地即飞、效率更高;超低仿地高速作业。
绿色飞控关键成果:主要经济作物(柑橘、花椒、槟榔、芒果、荔枝、茶、山核桃、碧根果、杨梅、棉花、苹果、梨桃枣、玉米、小麦、甘蔗、烟草)。

图片

打果树,找极目,打得透、打得匀。极目机器人,丘陵山地果树飞防专家!
李君:果蔬采后分选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图片

江西绿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君

中国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率不到20%。绝大多数地区还处于电子重量分选时代(重量、大小),自动化成度不高,统一性不强,品控环节意识比较淡薄。
近几年,我国果蔬市场悄然变化。采后处理已经进入果蔬行业,我国果蔬进入绿色保鲜时代。
绿色保鲜关键技术:水杀菌、热保鲜设备(华农与绿萌共同合作开发),技术达国际同期先进水平。
外部品质分析技术:三维视觉识别技术,绿萌全新一代FRUSCAN视觉检测技术、多光谱软伤检测技术。

图片

内部品质无损分析技术:可检测果蔬糖度、酸度、霉心病、黑心、褐变等内部生理病理变化,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口味的差异化需求。如绿萌核心的Infruscan2.0内部品质无损检测技术。


图片

自动化设备技术是降本增效的“利器”。针对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成本问题,开发果蔬分选自动化辅助设备,提升生产效率,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图片


此外,随着消费者进化、升级,果蔬行业在供应链整合,数字化赋能,标准化程度提升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未来果蔬发展趋势:精选化升级、个性化升级、提升品牌化市场空间、自动化升级、规模化升级、大数据赋能现代化产业升级。

图片6.png


绿萌是基于AI、大数据技术、绿色保鲜的果蔬采后智能处理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联合研发,致力于以科技和创新推动世界水果采后技术进步,引领行业进入新时代。目前,绿萌云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拥有种植、加工、监管3大应用系统。

图片7.png


中国采后处理未来发展之路:核心是“科学绿色种植是品质,安全精细分选是品控”。
徐俊:数智农业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
图片

京东农场华东技术总监徐俊

图片

图片

数字农场建设,提升农业产业价值!
数字化成为产业升级的新基建: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数字化农业服务体系,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前沿科技,通过农药鉴真引擎、作物模型、智能预警、智能感知、智能分析等特色的系统功能,向农业产业链上游延伸,为农业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标准化生产提供保障,提升农业产业价值。手机是新农具,数据是新农资,来提升产业效率。
数智化农业解决方案,覆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京东农场基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为结果导向,结合自身的能力以及集成的生态合作伙伴,提供“初级农产品→标准化商品→品牌化商品”蜕变的全程解决方案,为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保驾护航,助力农业延长产业链,打通供应链,实现农业产业的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图片

数智化建设,实现全链路标准化提升和溯源监管!
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数字化农业服务体系,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前沿科技,通过农药鉴真引擎、作物模型、智能预警、智能感知、智能分析等特色的系统功能,向农业产业链上游延伸,提升农业产业价值的同时,为农业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标准化生产提供保障。
种植管理全程服务,向农业生产过程要优质优价的结果。
农场管理提升,助力打开认知到实力全面提升;产地仓(数字化供应链),焦生鲜产品“最先1公里”;数字供应链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供应链效率;营销一站式服务,从产品卖点挖掘到出村进城“最后1公里”;共建区域特色品牌体系及营销体系;建设以品牌为中心的全域营销体系;以品牌为中心的流量增长扶持;数字农业人才培养服务体系-建设一套农业人才培训体系;京东数字农业研究院,技术、科研、创新、人才。
产供销一体化运营中心是区域农业产业升级的抓手。
以农业数智化为切入点,与县、市政府合作落地农产品品牌营销中心,向前借助于京东农场标准化种植要求和数字化系统助力,帮助政府决策和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县域农产品品质,实现“好品质看得见”可视化溯源优质农产品销售;向后打造区域农特产品品牌化营销出口,以“京品源”优质农产品品牌集群为依托,站内外大量推广“优地、优品、优种、优管、优送”的京东农场京造“好品逻辑”。
段蒙:深耕智慧农业打造高标良田
图片

河南瑞通水利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总监段蒙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土地,天下之本,民生所系。建设高标准农田,成为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瑞通集团专注节约利用水资源的实施者,创新应用“5G+智慧农业”先进技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数字化应用,不仅是方向和动作的体现,更是以“数字化乡村建设”为主导方向,用智慧农业为具体措施,利用5G技术的科学管理,更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建设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切实做到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瑞通集团目前业务范围覆盖11个省,59个地级市、194个县(区),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869万亩,高效节水灌溉389万亩,农业增收28亿斤。
瑞通集团以精湛的技术致力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勘测、设计,五年业绩增幅5倍以上,以专业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获得了认可及满意。
科技赋能·点亮未来——平台支撑创新赋能,搭建1套智慧农业管理平台;智慧监测提升管控,建设10处农业科技监测站;创新模式示范引领,采用11种节水灌溉模式;聚焦前沿运筹变革,配置12类业监测设备;智能灌溉节水增效,应用13种智能灌溉装备。
瑞通集团5G+智慧农业云平台,包括农田地理信息中心、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农业水价管理系统、农业植保监测系统、农业气象监测系统、可视农业应用系统、水肥一体管理系统、农产品溯源系统等。

图片

图片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项目建设中不同的施工模式,会直接影响建设的标准和效益。
蔡成委:无人农场-未来农场新样式
图片

江苏瑞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成委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农业相关政策及规划,支持无人农场的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全面提升无人化数字技术在农产品生产的应用水平,中国无人农场得以快速发展,无人化农机应用逐渐兴起。

图片8.png

无人农场是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农场设施、装备、机械等远程控制,或通过智能装备及机器人自主决策、自主作业,完成所有农场生产、管理任务,是一种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无人农场的本质是实现机器换人。建设无人农场是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近几年,瑞丰形成以智慧农业为核心的业务板块。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现代农业生产结合,提供从申报、规划、设计到落地的全周期性系统化解决方案,覆盖种、养、产、销、服全产业融合发展。


图片


智慧生产管理,瑞丰信息以先进的无线传感器、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基础,用户通过Web、PC与移动客户端可以访问数据与系统管理功能,对每个监测点的病虫状况、作物生长情况、灾害情况、土壤温湿度等各种作物生长过程中重要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管理。无人机遥感监测,瑞丰信息利用监测无人机为代表的大范围感知能力,结合深度学习算法,提供县域范围内的高精度农情监测结果。重点解决:种了啥、种在哪儿、种多少、长势如何、有何灾害、成效怎样、产量估算等。
“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作业,瑞丰信息以全路径规划技术引导、农机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路径行驶,由分布式农机自主作业控制系统,将发动机启/停、转向控制、动力换挡、油门调节和机具升降等自动操纵控制装置有效集成,顺利实现无人驾驶出库、作业和入库。


图片


图片

未来与云飞科技合作方向和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3点:
1.生态共建:双方结合自身在科技、文化、社交资源等优势,整合上下游全产业链资源共同服务客户。
2.云飞AI识别技术支撑加之瑞丰专业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共同以数字化手段拉动农业生产、供销、信用服务全面升级,解决农业痛点。
3.品牌赋能:瑞丰可提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品牌设计、线上营销、活动整体策划等服务。
秦志波:小麦主要病害自动监测预警技术应用
图片

西安黄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志波

病害发生的影响因子:寄主抗病性、面积等;病原菌数量、致病力、抗逆性等;环境生长因子、温度、降雨、相对湿度、紫外线等进行检测。
在病害监测中,寄主感病性程度、栽培面积、分布等是目前最难测定的。因此,很多时候假定寄主是100%感病的。

监测预警系统工作原理

图片9.png

输入初始菌量等数值,初始化注册;区域实时数据采集、无线传输与存储云端数据库
模型预测;结果发布预警信息至客户端(手机、PC端)。

图片

小麦主要病害预警范例

图片

小麦赤霉病:可以为害小麦、大麦和其他小粒谷类作物,尤以小麦受害最重。重发年份减产20%―40%以上,每年发生面积在6000万亩以上,约占全国小麦种植总面积的1/4。


图片10.png

图片

采集生长环境因子、气象数据,随后单逆流离心式孢子捕捉仪、胶棒旋转式孢子捕捉仪
车载式孢子捕捉仪Ⅰ型、Ⅱ型等进行病原菌调查。

图片

图片


小麦条锈病引起的产量损失一般在10%―30%,严重时颗粒无收。小麦白粉病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与产量,一般发病后减产10%―20%。

开展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的预测预报工作,是科学精准防控的前提和基础,在绿色综合防治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片11.png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预测同样准确。目前,在甘肃、陕西、河南、四川、湖北、青海、新疆七个省推广应用。
此外,水稻稻瘟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玉米大斑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苹果褐斑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等其它作物病害监测预警。
目前,西安黄氏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300余套,涉及17个省;推广小麦条锈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40余套,涉及7个省;推广小麦白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20余套,涉及6个省;推广玉米大斑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100余台,涉及5个省;推广水稻稻瘟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30余套,涉及5个省。
发展前景与展望:智能化,提升病害测报数字化、信息化水平。范围广,构建不同生态区全作物种类病害的网格化监测预警模式体系。提升准确度,持续稳定收集植物保护基础数据,不断提升模型预测准确度。
徐彪:文化建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河南田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徐彪

文化工作应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对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和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应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特点、直面时代课题,聚焦企业文化引领力、执行力、市场力“三力”建设,充分体现时代性、先进性和独特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而这其中,建设一座企业专题性展馆,即是企业文化的最佳体现,也是助力企业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方向发展的巨大推力。
企业馆一般是由企业出资进行设立的,兼为企业发展、区域引领、行业推动、社会教育服务的,非营利的开放性永久机构。
很多时候,企业馆是企业展示“硬核本领”的实力秀场,也是企业沉淀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翅膀”。
透过现象看本质,企业馆其实就是让具备私人文化属性的物品(藏品),具有了公共文化属性要想建设出色的企业馆,要去思考内在的逻辑,企业博物馆的文化表达要以物叙事、以事达人、以人传神。可以通过四个维度来思考:1.文化阐释维度(准确性、形象性、审美性);2.教育传播维度(教育性、传播力、影响力);3.用户体验维度(易用性、吸引力、情感化);4.技术实现维度(安全性、稳定性、适用性)。
无论是企业的办公空间,还是面向大众的展示空间,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因为空间会说话。好的馆可以让观众听到那个时代的情怀故事,同时,设计、技术、创意都应该服务于消费者的感受。由此,才能让企业馆物有所值、物尽其用,更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田野文化做过各类企业专题性展馆案例

图片

图片

图片

刘淑华:AR眼镜相机在病虫害测报调查中的应用潜力分析
图片

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淑华

现行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中,大部分的病虫测报都是人工目测法。
人工目测法:即“眼睛观察,大脑分析、纸笔记录”。
特点: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专业技能要求高、且数据不可追溯。
比如稻飞虱的测报,需要两个人的配合才能完成。对调查的人员技术要求也比较高。
AR眼镜相机

图片 

AR眼镜相机:第一视角拍摄,所见即所得,自动对焦,语音控制,解放双手。比如,稻飞虱调查,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调查,拍照上传至远端系统,就可以自动识别,实时查看数据,结果下载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设定下载哪些指标,哪些数据。
2022年,我们拍摄了近2万张田间飞虱图片,建立了图片数据库。开发稻飞虱识别算法,涵盖15个指标。


图片

AR眼镜相机不只是局限于稻飞虱的测报,红蜘蛛等也同样适用,未来也一定会有更多应用场景。

(会议现场报道:农资与市场胡晶晶 于平平 刘千里)

花絮:

微信截图_20230328092831.png

微信截图_2023032809284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