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种植大户时代对玉米品种的新需求 | 十个获“国奖”的玉米品种盘点

作者:南北学苑赵宝旺、《种子科技》佟屏亚 2024/6/27 9:36:14
东北地区种植大户逐年增多,且增长速度较快,个人认为5-8年后户均土地能达到300亩以上,种植者进入大户时代。随着户均土地的增多,留下来农户基本成为靠种地为生的专业种植者,素质高,对新技术和新事务接受快。由此产生种植者需求快速变化,具体变化分析如下:一)从品种本身出发有如下变化1)第一需求是抗倒性(1)大户种植密度较大,亩保苗在5000-6000株/亩,密度增大倒伏风险增高。(2)东北地区黑土地面积

东北地区种植大户逐年增多,且增长速度较快,个人认为5-8年后户均土地能达到300亩以上,种植者进入大户时代。随着户均土地的增多,留下来农户基本成为靠种地为生的专业种植者,素质高,对新技术和新事务接受快。由此产生种植者需求快速变化,具体变化分析如下:


一)从品种本身出发有如下变化
1)第一需求是抗倒性
(1)大户种植密度较大,亩保苗在5000-6000株/亩,密度增大倒伏风险增高。
(2)东北地区黑土地面积大,土壤肥沃,需要品种的株高对土壤类型敏感度低的品种。现在内蒙古地区培育的很多品种,在沙土地上植株高度正常,在黑土地上植株高度往往多50厘米以上,导致黑土地上不能推广;有些品种株高对土壤类型反映不敏感,如铁391在沙土地和黑土地株高相对一致,推广面积较广泛。
(3)抗倒性影响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占绝对主导地位,如果倒伏机械作业需要增加作业难度、作业成本甚至严重地块不能作业。

2)第二需求是丰产性

种植大户越来越理性,一切以经济指标和风险性为决策依据,颜值时代看品种将不复在。


3)第三需求是综合抗病性

一个合作社的理事长曾经给我讲过,规模化种植对品种的需求是抗倒和丰产性,其它抗病性只要不是高感就可以,均可以靠技术手段去弥补。但考虑到未来种植者主流还是家庭农场或种植大户,对品种本身的理解和技术不高,所以需要综合抗病性要好的品种。


二)从经济角度出发有如下变化
1)需要稳产性品种

种地是经营行为,不是纯粹的种植行为,既然是经营行为,就像经营企业一样需要稳定收益,不是高风险的最高收益,所以稳产品种才是未来的需要。


2)品种类型越来越细分

如高支链淀粉玉米、高蛋白玉米、青贮玉米等等。过去小农户种植专用型玉米品种难度高,未来规模性种植者,信息灵通,关系广泛,产业意识强烈,细分市场的专用型玉米品种需求越来越强。


三)从种植角度出有如下变化
1)需要芽势强的品种

芽势影响一个出苗整齐度,出苗整齐一致是高产的基础,如果出苗不齐,小苗生长弱小影响单株玉米产量。种植户的土地条件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千差万别,各种条件种植保证苗齐需要品种芽势强。


2)需要中高密度品种

密植增产即是科学又是实践,但不是无限的增加密度提高单产,而是不同用户不同地块适度的密植,未来5-8年后,个人认为东北玉米种植主流密度在5000-5500株/亩。


3)需要收获性状好的品种

在玉米收获时期,穗柄要有韧性防止掉棒和籽粒不脱落防止掉粒。


4)熟期适中的品种

吉林和黑龙江地区温度低要求品种早熟性,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区的通辽和赤峰积温较高,品种熟期不能太早,积温在2700-2800度最适合。


5)需要转基因品种
东北中熟和中晚熟区域玉米种植区,玉米螟危害较重,对抗虫性要求极强;大豆和玉米轮作区对耐除草剂需求也较强烈。

基于此,玉米种子科研人员结合用户新需求,调整自己的育种方向,寻找新材料,利用新技术,培育出大户时代需求的好品种,是科研人员的目标,是企业和种植大户需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绩。现将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一等奖以上的玉米品种敬录于后。感谢这些为中国杂交玉米做出贡献的人,扩大面积,提高产量,改进品质,转化为肉奶蛋显著改善人民生活。


01宋秀岭——“新单1号

河南省新乡农业科学研究所宋秀岭主持选育的“玉米优良自交系矮金525及杂交种新单1号(矮金525×混517)”,最高年份种植面积2000多万亩,还远涉重洋,引种到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宋秀岭培育的优良自交系矮金525,全国育种人员利用它育成28个单杂交种。1978年3月新单1号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02景奉文——自330

1982年,丹东市农业科学院景奉文主持选育的自交系自330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景奉文1950年从事玉米杂交育种工作,先后主持选育出37个玉米自交系,特别是自交系自330,配合力高,抗病虫,抗倒伏,适应性强;用旅28×自330配制的玉米杂交种丹玉6号,在全国23个省(市)种植面积最多年份3000多万亩。全国玉米育种界利用自330组配选育出中单、沈单、铁单、辽单、复单等高产玉米杂交种,以自交系自330组成的优势类群,先后育成149个玉米单交种。玉米育种界公认景奉文是“中国玉米育种事业奠基人”。


03李竞雄——“中单2号

李竞雄1974年随中国农业代表团访问加拿大,获华侨学人赠送Mo17自交系,当年用Mol7与自330杂交,培育出植株矮健、抗多种病害的中单2号,1976年开始推广,很快遍植20多个省(区),1984年种植面积2637万亩,最多年份超过3400万亩。1985年李竞雄主持培育的“多抗性丰产玉米杂交种中单2号”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从国外引进自交系Mol7丰富了中国玉米育种资源,全国以自交系Mo17育成的玉米单交种有90多个。


04姜惟廉——“沈单7号

辽宁省沈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姜惟廉主持“高产多抗玉米杂交种沈单7号的选育”获199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沈单7号是从美国先锋杂交种3147选育的沈5003做母本,以丹东市农科所选育的E28做父本杂交而成。1992年全国种植面积1050万亩。


05吴纪昌——“丹玉13号

辽宁省丹东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吴纪昌主持选育的“多抗性玉米杂交种丹玉13号”获198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吴纪昌在植物病菌生理分化和玉米抗病育种方面成绩卓著,用旅9宽导入带有单基因抗性的A619ht,经过多次回交、自交、杂交、基因重组,育成了E28自交系,与Mo17ht杂交选育出带有单基因抗性和多基因抗性相结合的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玉米螟害的高产新品种丹玉13,1988年种植面积4565万亩,最多种植年份5250万亩。


06黄早四——荣登北京中华世纪坛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选育的“高配合力、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黄早四”,获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科研人员1974年从河北省农家种育成自交系唐四平头,再从唐四平头培育出自交系黄早四。1976年通过会议发放和友好赠送,短短数年各地科研人员用黄早四×Mo17相继培育出黄417、烟单14、户单1号、四单11、黄莫417、林赵1号等玉米杂交种,均先后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励。1999年农业部组织专家鉴定,以黄早四为材料育成的自交系60多个,以黄早四参与组配玉米杂交种52个。2000年12月31日举行“本世纪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封存仪式”,玉米自交系黄早四被隆重置于北京中华世纪坛。


07许启凤——“农大108

许启凤教授用自育玉米自交系(黄c×178)培育出玉米杂交种农大108,荣获200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2年全国种植面积4100万亩,最多年份5000多万亩。


08李登海——“掖单13号

2004年2月2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山东省莱州市农业科学院李登海培育的“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的选育与推广”,获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李登海以掖478与丹340杂交培育出紧凑型玉米掖单13,1996年全国种植面积3150万亩,以自交系掖478为母本全国培育的玉米杂交种在黄淮海地区占有半壁江山。


09堵纯信——郑单958

200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堵纯信、张法林培育的“高产稳产广适玉米杂交种郑单958”获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6年郑单958种植面积5858万亩,年最大种植面积近7 000万亩,特别是制种产量亩产迈越千斤关!


10程相文——“浚单20

2011年2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程相文主持完成的“玉米单交种浚单20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0年浚单20全国种植面积4639万亩。温总理视察浚县农科所时高度赞扬程相文取得的成绩,并给玉米杂交种浚单20起名“永优”!温总理写的亲笔信:“一个老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中国实现现代化需要一大批像程相文这样的科技工作者,需要有为科技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程相文献身玉米育种事业的事迹应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