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变革性产品——核酸农药
从上市新产品说起
2023年12月22日,美国环保署发布公告,正式批准登记了一款核酸农药——可喷洒的RNA生物农药,一时引发业界热议。这款新型农药商品名为“CalanthaTM”,是美国“绿光生物科学(Greenlight Biosciences)”公司的产品,专门用于防治马铃薯头号害虫——马铃薯甲虫。这是一种很容易对化学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强大害虫,多年来令马铃薯种植者们头疼不已。核酸农药的研发上市,为马铃薯甲虫防治带来了新的曙光。这家公司还在积极研发针对白粉病和灰霉病的核酸农药产品。
核酸农药批准上市
与化学农药截然不同,核酸农药通过在有害生物体内引发“RNA干扰”而克敌制胜,被认为是安全、绿色、高效的新型农药。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RNA干扰?
天机玄妙的RNA干扰
要解释RNA干扰,必须先从DNA讲起。DNA是大家熟知的遗传信息携带者,它的学名叫“脱氧核糖核酸”,我们经常能在科普雕塑或图片中见到它那两条链、螺旋状的经典形象。而名气稍逊一筹的RNA学名叫“核糖核酸”,是与DNA颇为相似的另一种核酸。
实际上,DNA通常待在细胞核里运筹帷幄,而传递“圣旨”则必须依靠RNA这位兄弟。DNA将自身携带的基因信息“编写”成一段段RNA分子,每个基因就有了专属的“信使”。信使RNA带着基因指令穿出细胞核来到“生产车间”,指挥“分子机器”合成蛋白质,基因的信息得以“表达”,再由形形色色的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完成纷繁复杂的功能。
RNA干扰,是科学家在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奇特现象。和DNA的双链结构不同,信使RNA是一条单链。而RNA与DNA十分类似,也能与互补的另一条RNA匹配形成双链。当细胞中出现不同寻常的双链RNA时,一种切割酶会带着尺子和剪刀找上门来,将它精确无误地切割成特定长度的小片段。
更为神奇的是,这些双链RNA小片段会在另一些蛋白的帮助下,解开双链变成单链,去执行搜寻与摧毁的任务。它能在千万条信使RNA中准确找到与自己互补配对的,结合形成双链。一旦信使RNA不幸带上了这个奇特的标记,就成为了RNA降解酶的靶子。降解酶仿佛一把无情的剪刀,将信使RNA剪断,使它再也无法合成蛋白质。这样,基因的正常表达受到了干扰,也可以说发生了“基因沉默”。
RNA干扰机制的简化示意图
RNA干扰被认为是本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生物学发现之一,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Andrew Fire)和克雷格·梅洛(Craig Mello)由于揭示了RNA干扰的“天机”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一些生物能运用这套精巧的RNA干扰本领来对付病毒——通过自身产生与病毒基因匹配的双链RNA,引发RNA干扰,从而使入侵的病毒发生基因沉默。科学家们意识到这一现象极富启发性,能否使农作物通过RNA干扰来抵抗病虫害呢?
转基因RNA干扰农作物
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农作物自身产生针对病原生物的双链RNA,的确能够启动RNA干扰程序,杀死病原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美国环保署于2017年首次批准了RNA干扰转基因玉米MON87411,它由孟山都公司(后被拜尔公司收购)开发,对破坏性极强的害虫“玉米根萤叶甲”有显著防效,随后在多个国家获得种植许可。
近年来,科学家报道了一种利用植物叶绿体表达双链RNA的新技术,使得双链RNA的积累水平提高了10,000倍,为害植物的马铃薯甲虫和茄二十八星瓢虫在4天内全部被杀死,大大提升了抗虫水平,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参考文献2)。
玉米根萤叶甲(图片来源:http://www.360doc.com)
可喷洒核酸农药
RNA干扰技术虽好,然而开发转基因作物费时费力,安全性评价复杂而漫长。于是有人灵光闪现,提出一个大为简化的设想——如果将双链RNA作为农药直接喷洒在作物表面,能不能同样防控有害生物呢?答案是肯定的。
喷洒在作物表面的双链RNA可以直接进入害虫或病菌细胞内,或随着害虫取食植物叶片而被摄入。双链RNA也可以被作物吸收,当病菌或病毒入侵到作物细胞内后,将遭到这些分子“守军”的抵御。除了向叶面喷洒外,核酸农药还可以通过根茎与树干注射、种子处理、土壤浇灌等多种方式施用。
治虫防病效果理想
RNA干扰现象一经发现,头脑敏锐的科研人员就启动了核酸农药的研究和开发。国际上几大农药公司,如拜尔、孟山都、先正达、巴斯夫等,均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在这一新兴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最早用于核酸农药研究的害虫是小菜蛾,针对它的一个重要基因——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设计了双链RNA。用喷洒了双链RNA的油菜叶片喂食小菜蛾幼虫,死亡率达到约60%,效果不错(参考文献3)。接着,针对玉米根萤叶甲、大豆蝽象、烟粉虱等多种害虫的核酸农药研究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在一些害虫中,还发现RNA干扰引起的基因沉默现象可以延续到后代(参考文献4)。
小菜蛾成虫(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并非所有种类的害虫都容易发生RNA干扰,对于那些天生降解RNA能力强,或双链RNA不容易进入体内的害虫,核酸农药往往无可奈何。对农业生产威胁最大的鳞翅目害虫(蛾类和蝶类),以及蝇虫、蚊虫等双翅目害虫,核酸农药的效果往往不如鞘翅目害虫(甲虫类)。而对于不同种类的半翅目害虫,如蚜虫、蝽类、叶蝉、粉虱等,核酸农药效果则差异很大。
双链RNA还能有效应对多种作物病菌,如导致赤霉病的禾谷镰刀菌,导致黄萎病的大丽轮枝菌,以及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等。双链RNA可以通过真菌细胞壁的孔隙进入,或通过细胞“内吞”摄入,也可以首先被植物细胞吸收,再传输到真菌细胞中实施干扰。人们发现,除了喷施核酸农药的部位,在作物其他部位,病菌生长也能受到抑制。请注意,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说明双链RNA被作物吸收后能在其体内转运扩散,那就不必用农药给植株喷个遍了。
核酸农药可以防治多种有害生物(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
核酸农药防治作物病毒病也大有可为。双链RNA诱导的病毒基因沉默,在辣椒轻斑驳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烟草蚀刻病毒、马铃薯Y 病毒等多种病毒上都获得了成功。
农药界的优等生
核酸农药的本事,说到底靠的是RNA专一性的识别配对。针对某种有害生物的某个特异基因设计核酸农药,就可以实现防治对象的高度专一性。而传统化学农药最大的弊端,正是对防治对象缺乏选择性,杀死害虫的同时也可能“误伤”天敌、蜜蜂或其它生物。核酸农药特异性高,必然杀灭谱窄,农业生产中或许需要同时防治多种有害生物,此时可以利用它们共有的靶基因,设计出广谱核酸农药。
与化学农业的低选择性相比,核酸农药具有高度特异性
开发核酸农药时,可以针对不同靶基因进行多种灵活设计,与传统化学农药和转基因作物相比,研发成本低、周期短,更为便捷。
RNA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分子,在环境中快速降解,残留和污染问题几乎可以忽略,完全符合公众对于绿色农药的需求,是防治病虫害的理想药剂。
近年来,化学农药大范围频繁使用,导致有害生物抗药性问题频发,防治效果随之不断下降。如果替代使用核酸农药,将有助于治理化学农药抗性问题。不过,一旦病原生物的靶基因发生显著变异,也可能对核酸农药产生抗性。但由于RNA配对有一定的“容错率”,不完全配对仍能产生RNA干扰,因此产生抗性的几率很低。有害生物还可能通过其他招数来抵抗核酸农药,如降低双链RNA吸收效率、提高靶基因表达量、合成抑制RNA干扰的分子等,但获得这些“超能力”实在太难,产生抗药性的几率远低于化学农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核酸农药并非完美,它的应用受到许多因素影响,首当其冲的是环境稳定性。RNA是娇贵的分子,环境中和生物体内的核酸酶能降解它,紫外线、高温和酸碱性环境能破坏它,风吹雨淋也会使药剂损失。此外,不同作物、不同病原生物对双链RNA的吸收效率和传递方式各异,造成RNA干扰效果不尽相同,例如一些害虫和微生物由于表面有较厚的屏障,核酸农药便难以进入。
影响核酸农药效果的外界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研发出纳米载体,作为核酸农药的运载工具。纳米载体可以保护RNA免遭紫外线和核酸酶破坏,还能提高进入细胞的效率,促进在细胞内扩散,堪称核酸农药的最佳“伴侣”。不过,当使用纳米材料作为核酸农药载体时,必须考虑其潜在的环境和健康风险。
生产双链RNA的成本较高,成为核酸农药开发的一大障碍,也是决定能否实现田间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双链RNA生产有微生物发酵和体外合成等方式,通过优化技术工艺,美国某公司的生产成本已从最初的每克1.2万美元骤降至每克0.5美元。通常双链RNA的田间用量非常低,每亩不超过1克,这样的成本完全能满足规模化应用的要求。
几个关键问题
靶基因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核酸农药的效果。RNA干扰引发的基因沉默可能不完全,因此必须选择对病原生物来说举足轻重的基因,只要表达量有所下降,就能产生致命影响。
RNA配对的“容错率”,使核酸农药RNA不仅能与靶基因的信使RNA结合,也可能与序列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其它信使RNA结合,导致其它基因发生沉默,这种现象称为“脱靶效应”。为了确保RNA干扰的高特异性,防止脱靶效应“误伤”天敌或其他生物,需要仔细选择靶基因并设计好RNA分子。
对于大嚼大咽的“咀嚼式”害虫来说,喷洒在植物表面的核酸农药容易摄入;但对于以刺针吸食的“刺吸式”害虫,需要植物汁液中存在双链RNA;对于在植物体内生长繁殖或复制的真菌和病毒,则需要核酸农药进入植物内部。植物表皮的蜡质和角质层、细胞壁、细胞膜都对核酸农药构成了障碍,双链RNA能否顺利进入植物体内并传输扩散,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也是研发产品时需要仔细考虑的关键点。
看来,要开发出一款安全高效的核酸农药,道阻且长啊。
展望
核酸农药已列入《“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被确定为优先发展的新一代绿色农药。全球多家公司都在积极布局喷洒型核酸农药产品研制,预计将在未来10年内陆续上市。我国在相关产品开发和商业化方面明显滞后,目前尚无成熟产品问世。
面对国际竞争,迫切需要加大核酸农药研发力度,突破低成本生产技术,制定积极的许可政策法规,加快推进商品化。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核酸农药将一改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传统方式,为农业生产带来一场技术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