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肥价下,造假者玩起了“数字游戏”
01 模糊标识,误导受众群体
模糊标识误导大众的现象是目前农资市场上的一大“毒瘤”。
据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高级顾问、四川轻化工大学客座教授、全国知名农资打假维权专家甘小明介绍,最近在广西各乡镇出现一批用小货车流动送货上门来推销各种养分含量的复合肥、复合多功能肥、颗粒肥料等,这些肥料的包装标识模糊,很容易误导大众。
现象一
甘小明说,部分肥料包装袋上故意将数字或者“文字+数字”注册为图案商标,并印在肥料包装袋上的醒目突出位置,如“18 18 18”或“九洲19 17 17”等,有误导欺骗消费者的嫌疑,让部分经销商和农民认为该肥料是高含量的复合肥,但其实际含量却达不到包装袋上所标注的含量。
现象二
甘小明还介绍,部分化肥包装袋上故意将该肥料的单一养分含量隐藏,或者故意用很小的文字缩小印在边角上,让农民误以为该肥料的养分含量很高。如“施得富智能埪失肥”,实际上是一种氮含量达到17的肥料,但是却在包装正中间醒目印着“18+18+18”,而将实际养分含量“N≥17%” 故意缩小字体印在右下角,而经当地检测其磷、钾含量却达不到实际标注含量,有的甚至钾含量几乎为零,让部分经销商和农民误认为该肥料总养分含量达到54%。再如某包装袋上印有“颗粒肥料”的字样,在显眼的位置标明“18+18+18”,却将“N≥12%”这个真实的含量印在包装背面不显眼位置。
他说,这些肥料的包装袋上都未标注有肥料登记证号。而且,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中,在免予登记的肥料品种名单中,也没有肥料品种名称。
02 以次充好,肥效不达标
记者了解到,部分地区化肥市场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
辽宁省朝阳市辽西春秋农资服务中心总经理王艳生表示,因今年肥价高,当地化肥市场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例如,正常情况下,160元/袋左右的肥料,如果卖到130~140元/袋,那么这种肥料基本上含量不足,或者肥料的质量较差。他介绍,当地假冒伪劣产品主要体现在肥料的质量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主要是原料存在问题。他说,部分小厂生产的肥料虽然含量足,但为了节省生产成本,用氯化铵替代尿素,还选择质量较差的磷和钾等原料。这样一来,肥效就很难达到包装袋上所标识的效果,肥效期也达不到。
甘小明也介绍,在新疆市场上,今年出现了一些违规硫酸钾(K2SO4)包装的肥料。
现象一
产品包装以企业标准出现标识为“硫酸钾”或“xx硫酸钾”,但产品养分含量标识以“硫酸钾(K2SO4)≥51%”或者“钾(K2SO4)≥45%”等,此类产品实际氧化钾(K2O)含量仅为25%左右,远远低于硫酸钾(K2O)国家标准要求。通过这样的标识,误导消费者高价购买劣质、不合格产品。若农民按照硫酸钾用量施用此类产品,会导致施肥不足、作物减产。
现象二
部分产品以“晶体钾、水溶钾、滴灌钾、颗粒钾”等命名,而国家标准规定肥料名称应为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钾镁肥,但这些肥料包装袋上并未写清产品的真实成分。此类产品主要以氯化钾为原料掺杂少量其他成分,刻意在包装袋上规避氯化钾的事实,误导消费者当作硫酸钾购买、使用。若农户把此类肥料施用在对氯敏感作物上,很可能造成绝收的严重后果。特别是新疆地区,施用此类产品,将加重土壤盐碱,造成土壤板结、作物生长不良,严重者可能绝收。
甘小明提示,按照国家GB18382-2021《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强制性标准要求,凡是产品包装上标称硫酸钾,单一氧化钾养分含量必须以“K2O”计算,若以“K2SO4”出现的肥料就不是硫酸钾肥料。正确的硫酸钾养分是以(K2O)标识,而不是(K2SO4)标识。
03 偷含量、换概念,肥效难达标
今年,在肥价如此高的形势下,部分地区市场涌现出一些偷含量的肥料。湖北省武汉国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传海反映,当地市场上存在一些偷含量的肥料,如包装袋上标注45%含量,但是实际上只有30%的含量。这类肥料,只有氮含量较高,而磷和钾的含量则比较低。他介绍,农民刚开始使用这类肥料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后期,因缺磷和钾,就会出现脱肥的现象,影响农民最终的收成。
山东地区一位农资经销商还反映,今年化肥价格太高,老百姓倾向于选择低价的产品,导致山东部分地区假化肥卷土重来。他选取部分产品经过成分检测后发现,标注含量42%硫酸钾化肥,实际是只有34个含量,少了8个含量;16-16-16硫酸钾化肥少了10个含量以上。标注含量15-15-15的硫酸钾复合肥,实际含量只有29.59%,钾含量只有0.6%。他透露,大公司生产的标注同等含量的复合肥市场价在180-190元/袋,而假化肥的零售价只有140-150元/袋,相差40元/袋。
04 忽悠团方式五花八门
忽悠团是终端市场一直存在的现象。今年的肥价高位也给了忽悠团以可乘之机。安徽省无为市无为大林农资有限公司季大林反映,忽悠团在当地基层市场一直存在,基本是利用部分农民贪小便宜的心理,以请客吃饭、买一吨肥送10包、买肥送礼物等形式来忽悠终端农户。部分忽悠团利用标识不清的包装来忽悠农户,多是在包装上将微量元素也算作总养分,字迹模糊混淆概念。即便是老农资人,也难以辨别清。
王久恩也反映,与传统化肥相比,近两年的特肥市场却比较混乱,或是产品成分标识不清,或是功能不明。有种植经验的马铃薯种植大户有一定辨别能力,不易被忽悠,但刚入行的种植户难免会被忽悠。
王宗泉也告诉记者,近两年市场上假化肥虽然踪迹渐少,但部分经销商却存在“挂羊头卖狗肉”之嫌,模糊某些产品的概念,将产品内涉及到的养分都算作总养分。如有些功能肥料把含量占比不大的微量元素也算在总养分当中,以此来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忽悠农民购买以获取更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