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跌互现成常态,8月肥市要如何走?

作者:中国农资传媒 2024/8/6 8:53:14
尿素市场涨涨又跌跌已经持续一段时间,整体呈现下行趋势,但是又没有大幅度进入深跌;磷肥止涨进入平稳态势;钾肥同样弱稳运行。8月已经到来,复合肥市场表现得还不够热烈,因前期上游原料的波动,使得复合肥行情一度僵持,在磷肥价格稳住后,复合肥也将在本月迎来生产提升期及下游提货期。尿素止跌窄幅反弹国内尿素价格继续涨跌互现,当局部地区价格跌破2000元/吨后,工厂方面的降价吸单策略再一次

尿素市场涨涨又跌跌已经持续一段时间,整体呈现下行趋势,但是又没有大幅度进入深跌;磷肥止涨进入平稳态势;钾肥同样弱稳运行。8月已经到来,复合肥市场表现得还不够热烈,因前期上游原料的波动,使得复合肥行情一度僵持,在磷肥价格稳住后,复合肥也将在本月迎来生产提升期及下游提货期。 

尿素止跌窄幅反弹 

国内尿素价格继续涨跌互现,当局部地区价格跌破2000/吨后,工厂方面的降价吸单策略再一次奏效,在周中尿素止跌窄幅反弹,幅度在10~30/吨,市场情绪好转,交投依旧谨慎,主流出厂价在2010~2160/吨。目前,山东地区中小颗粒出厂报价在2090~2170/吨,河北地区小颗粒出厂报价在2090/吨,河南地区中小颗粒出厂报价在2090~2110/吨,安徽地区小颗粒出厂报价在2130~2160/吨。供应方面,尿素日产量约17.8万吨,工厂开工率在75.2%,市场供应压力仍存;需求方面,农需淡季,需求持续偏弱状态,下游跟进有限,受高温多雨天气影响下游接货意愿不高,工业需求层面的采购也比较谨慎。 

纵观尿素近期的表现来看,尿素市场已经找到了一条比较适合自己的模式,近期的价格在上上下下中窄幅调涨,低价成交—小涨坚挺—僵持博弈—窄幅下滑,以此循环往复。我国尿素出口仍在收紧中,即便是有出口机会,也建议企业保持好节奏有序出口,既能稳住国内行情走势,也不至于被国际市场博弈拉低国内市场价格。 

磷肥承压弱稳运行 

相对于尿素缓慢下滑的行情,7月份磷肥供应偏紧叠加复合肥生产原料需求支撑,使得多地市场价格强势上行。磷酸一铵方面,因复合肥工厂僵持启动,原料补货积极性不高,但因前期执行订单相较充裕,价格暂时无明显变动,新单跟进有限。目前,湖北地区55%粉铵市场报价在3350~3400/吨,云南地区55%粉铵市场报价在3150~3250/吨,四川地区55%粉铵市场报价在3300~3350/吨。磷酸二铵方面,未到用肥季节,下游需求清淡,只是64%二铵货源仍旧紧张,市场价格比较坚挺。目前,湖北地区64%二铵主流出厂报价在3650~3750/吨,云南地区64%二铵主流出厂报价在3600~3650/吨,河北地区57%二铵主流出库报价在3450~3470/吨。 

在成本方面,硫磺价格上调加大了成本压力,长江港地区颗粒硫磺在1065/吨左右,合成氨价格持续下调,山东地区合成氨市场价在2425/吨,而磷矿石高位,暂无明显调涨。相较于前期的强劲,本周一铵行情在稳定中前行,秋季肥采购也以刚需为主,观望心态居多;而二铵内需推进缓慢,后市继续弱稳运行。 

钾肥小幅波动下探 

钾肥行情企稳运行为主,价格无太大变化。氯化钾方面,市场上可销售的货源仍紧张,但新单成交缓慢;港口陆续有新货源到达,边贸方面可能在8月份恢复进口,目前还在洽谈中。现阶段,港口62%白钾自提价在2500~2600/吨,港口60%大红颗粒自提价在2600~2650/吨,国内大厂60%粉、晶到站价在2500/吨,青海小厂57%粉出厂价在2050~2150/吨。硫酸钾方面,供应量充足,待发量订单减少,市场挺价心态转弱,新单成交放缓。目前,曼海姆52%粉主流出厂报价在3550~3700/吨。 

在大合同签订后,国内市场成交持续疲软,下游观望情绪也比较重,秋季肥储销在即,钾肥后期下降的空间相对有限。 

复合肥行情波动不大 

近期复合肥行情继续平稳运行,且因原料波动明显,在第一波预收结束后,后续备肥明显延后,市场处于观望心态,部分地区雨水量突增也很影响备肥节奏。现阶段,42%氯基复合肥(17-20-5)出厂报价在2380~2550/吨,45%氯基复合肥(18-22-5)出厂报价在2750~2950/吨;45%硫基复合肥出厂报价在2750~2850/吨。

在秋季肥缓慢推进的过程中,复合肥工厂方面出台多项优惠政策,计息、保底、仓储补贴等。据经销商反映,其实每个肥料储备季厂家都会出台对应的政策,经销商们也都会根据各自地区的情况适量储备拿货,有些地区的前期预定货源已经陆续到货,至于后续何时补货,终端商表示,还要看秋销旺季时当地市场的销售情况而定。 

综上,近期区域性的异常天气也影响了下游的储备积极性,终端的储备量并不高。市场已经进入8月份,复合肥工厂的开工率在本月得到提升,本月和下月复合肥储销或会比较活跃,上下游市场将会联动复苏,市场活跃度会很明显。上游原料和复合肥产品是否复制夏销之路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