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特肥会】王雷存:西北苹果产业现状与趋势分析及苹果产区品种结构的迭代升级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特肥大会组委会 2022/6/23 14:23:03
陕西省苹果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王雷存一、西北苹果产业现状1.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世界生产苹果的国家有100多个,苹果种植面积7000多万亩,产量8310万吨,中国4100多万吨,欧盟28国1147万吨,美国近500万吨,波兰340万吨,土耳其300万吨,印度237万吨,伊朗209万吨,意大利200万吨,日本75万吨,新西兰40万吨。 2.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微信图片_20220623141115.jpg

陕西省苹果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王雷存

一、西北苹果产业现状

1.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世界生产苹果的国家有100多个,苹果种植面积7000多万亩,产量8310万吨,中国4100多万吨,欧盟28国1147万吨,美国近500万吨,波兰340万吨,土耳其300万吨,印度237万吨,伊朗209万吨,意大利200万吨,日本75万吨,新西兰40万吨。

王雷存221.jpg 

2.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苹果产业通过40年的发展,成就了五大优势产区,分别是西北黄土高原产区,环渤海湾产区,黄河故道产区,西南高地产区,新疆产区。

西北黄土高原是我国唯一符合苹果生长7项气候指标要求的优生区,苹果栽培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是全球集中连片苹果栽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全国122个苹果重点基地县,黄土高原区占69个,陕西占28个。

中国苹果取得的5大成就:

  1. 苹果面积、产量增加到世界第一;

  2. 区域布局优化形成,优势产区布局更加优化;

  3. 苹果品种结构得到了优化。品种多样化,丰富化,鲜食占四分之三,加工占四分之一;

  4. 苹果鲜果期货促进了苹果产业的发展;年销费3000多万吨;

  5. 苹果加工能力明显提升。

存在7个问题:

  1. 苹果产能过剩,苹果价格波动大;

  2. 优势区域有等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不合理;

  3. 生产成本过高,特别是劳动力成本过高的问题;

  4. 栽培模式及经营规模有待提高,大国小农栽培模式造成标准化程度低,果品质量的均一性差,市场竞争力不强;

  5. 省力化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果园机械,化学疏花,免套袋品种及技术;

  6. 果园硬件及装备落后。包括道路,配套设施,灌溉系统等;

  7. 自然灾害加大,造成苹果风险加剧。

3.西北苹果产区栽培现状

2020年中国苹果总产量4406.6万吨,其中黄土高原2283万吨,占55.16%,环渤海湾1460.6万吨,占34.2%,黄河故道地区464.9万吨,占比10.6%,云贵川高源175.9万吨,占比4%,新疆产区184万吨,占4.2%。

王雷存874.jpg 

陕西:2020年苹果总面积930.27万亩,总产量1185.21万吨,面积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4,占世界的1/7,苹果是省政府提出的“3+X”千亿级重点产业之一。主要栽培品种为红富士,其次是嘎拉、元帅系、秦冠。

甘肃:2019年苹果总面积361.65万亩,总产量340.47万吨,面积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3和第5,甘肃省苹果产区主要分布在陇东地区、庆阳、天水、平凉地区占全省苹果面积产量的90%以上,由于甘肃省生态优势明显,苹果品质优,是近年来,中国苹果面积发展最快的省份。主要品牌有静宁苹果。

山西:2019年苹果总面积218.85万亩,总产量421.88万吨,面积位全国第4,产量位居第3,山西苹果主产区在运城地区,该地区生态优势在下降,2018年以来,苹果面积减少了20%以上。优势区域集中在临汾地区,吉县苹果是山西的代表。

 

二、苹果产业发展趋势

1. 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区域调整和布局优化,苹果生产重心西移北扩。

(1)山东省苹果面积由1996年的960万亩迅速下降到2019年的370万亩。

(2)同一时期甘肃苹果生产发展很快,由10年前的2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近400万亩,发展势头还在继续。甘肃平凉发展面积100万亩,庆阳地区发展到120万亩,全省苹果面积发展到360万亩。

(3)陕西渭北南部面积减少,北部面积稳定,陕西山地苹果面积增加,目前山地苹果面积达到200万亩,全省面积900余万亩。

(4)陕西苹果优生区向延安,榆林北扩,增加了14个优势基地县。

王雷存1522.jpg 

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区域布局更加优化,苹果产区由低海拔向较高海拔转移

(1)5月2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点任务之一是调整区域布局结构,针对陕西苹果产区三大区域,提出了“逐步调减渭北南部,巩固提升渭北北部,适度发展陕西山地”的思路。目前陕北南部山地苹果栽培面积达到了200万亩。

(2)过去认为黄土高原地区苹果最适栽培区域为海拔800-1200米,近年经过淘汰,800米以下区域苹果园已经较少。苹果正在由低海泼区域向高海泼区域转移。

(3)甘肃苹果栽培的区域集中度在逐年增加。甘肃平凉的静宁、庄浪等地苹果产业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1500米区域,年均温仅8.5―9.5℃,富士苹果可溶性固形物为14.5―16.5%,硬度8―10kg/cm2,酸度0.3―0.4%。庆阳地区苹果产区海拔也在1300―1500米左右,年均温仅9.0―10℃,富士苹果可溶性固形物为14.5―16.5%,硬度8―9kg/cm2,酸度0.2―0.3%。

(4)山西南部运城地区的栽培面积近年来在迅速减少,晋中地区面积在逐年增加,北部高海拔区域的苹果品质更好。

2.优化品种结构,实施品种更新

(1)压缩晚熟红富士苹果品种的面积,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新优品种瑞阳,瑞雪,瑞香红,秦脆等,实现品种多样化发展。

(2)中低海拔地区适宜发展早中熟苹果品种,如秦阳、华硕、鲁丽、红思尼可、秦月、秦脆等。

(3)中低海拔地区适宜发展黄色品种如维拉斯黄金、瑞雪、信浓金等,适宜发展特色品种瑞香红。

(4)中高海拔地区适宜发展着色较好的品种,如瑞阳、瑞香红和地方特点品种,如静宁1号、成纪1号等。

(5)陕北山地苹果可发展短枝型。如短枝型红富士、瑞雪等。

品种要多样化:早、中、晚熟相互搭配,2:2:6;大、中、小果都要有;红、黄、绿色彩缤纷;鲜食、加工搭配;充分考虑不同消费人群:老人、小孩、年轻人,男、女,不同职业(酸甜适口、偏酸、酸、偏甜、甜;硬脆、脆、松脆、绵软、香蕉口味等)。

3.改变经营方式,推广适度规模化栽培管理。

(1)培养新型苹果经营组织,主要包括农业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建立适度规模化苹果园

(2)在苹果生产、贮藏、加工、运销等主要环节逐步实现由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向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转变,不断提高驾驭市场、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现代栽培模式的内涵应该包括资源使用强度小(节省肥,药,水土地,人工),机械化程度高(能用机械绝不用人),环境友好可持续(保证多年以后还有果园)和资本回报率和劳动生产效率高(生产者和投资人挣钱、劳力者有尊严)。

4.加大老果园改造力度,提质增效。

老果园改造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 一是大力推广“以间伐为主的改形修剪”技术,采用隔行或隔株间伐,将亩栽植密度调减到33株以下,调减大枝数量,培养合理的树形结构,通过改进修剪方法,培养单轴延伸的优质结果枝组。

  2. 二是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和的使用量,提高果实品质。

  3. 三是通过高接换优的新方法改换品种,我们通过10多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一套高接换优技术法,形成了技术规范,实现了当年换头,二年成形与见花,3-4年丰产的效果,同时可以改换树形,优化树体结构,提质增效。

“三减、三改”方案:——减密度、减化肥、减农药;——改树形、改品种、改土壤。重点工作:挖(减密度)、改(改树形)、换(换品种)。

5.应用脱毒苗木,推广矮砧宽行密植。

苹果病毒分为潜隐性病毒和非潜隐性病毒两大类:①潜隐性病毒。包括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沟病毒(ASGV)和苹果茎痘病毒(ASPV)。②非潜隐性病毒。主要有苹果花叶病毒、苹果绿皱果病毒和苹果锈果类病毒。

营养钵多分枝大苗是最好选择。现代矮砧苹果栽培关键技术包括大苗建园,宽行密植,肥水一体化,支架系统,省力化简化修剪,果园机械等,总结形成了“矮砧苹果栽培技术规程”。

6.推广省力化栽培技术,包括应用不套袋栽培技术,推广果园机械。

苹果套袋技术起源于日本,世界上除中国、日本、韩国外,其他国家几乎均实行无袋栽培。

目前韩国与日本套袋苹果栽培面积下降趋势明显,减少套袋的主要原因是套袋用工量大、果实品质下降、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及生产成本上升。

我国苹果生产几乎全部实行套袋,但自推广苹果套袋栽培技术以来,有关套袋导致果品质量下降、生产成本增加以及纸袋对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无袋栽培是我国苹果产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如何解决不套袋果品外观品质差则是下一步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苹果生产机械化是全球苹果种植的大势所趋。发达国家大部分果园早已实现机械化管理,并逐步向专业化和智能化发展。

中国果园只有喷雾打药用机动喷雾器或人力喷雾器,整地部分使用微耕机、挖坑机,运输用农用三轮车外,果园其他农事作业一般均为人工劳动。

要想中国果园实现机械化种植,果园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是前提。规模化种植,可以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利用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标准化种植,给机械规模化作业提供足够空间,才可以充分发挥机器的功效。

先进国家果园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已越来越高。一般每个果园都有一套完整的耕作、喷药、施肥、割草、修剪及运输等机械设备。机械化也用于苗圃播种、嫁接、挖苗、建园时的挖穴、定植、加工果实的采收、果实的分级、包装、果品的加工和搬运等,极大的减轻了果树生产的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7.商品化处理和品牌化销售

目前,我国苹果的商品化处理水平较低,仅占全国苹果总量的10%,与发达国家(商品化处理几乎达到100%)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许多地方直接在地头进行人工分级、装箱和交易。多数贮藏企业没有预冷设施及清洗分级设备;冷链流通体系尚未完善,贮运不规范;品牌意识淡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不多,品牌效应不足。采后商品化处理是提高商品一致性和销售价格,实现产后增值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生产者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新型经营主体应当承担起这一职能,完善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流程,通过机械化处理,完成清洗、消毒、涂蜡、分级、包装、入库等程序,提高苹果的商品性状,满足市场对高档果品的需求,增加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同时要强化气调和恒温贮藏等技术,结合冷链运输,实现果品的周年供应,通过果汁、果酒、果醋、罐头、苹果脆片等加工,延伸苹果产业链。

品牌化销售,继规模化、标准化之后,我国果业已然迈入品牌化时代,对建立稳定的果品消费群,获取高额溢价意义重大。

在2018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中,烟台苹果品牌价值137.39亿元,洛川苹果72.88亿元,白水苹果50.65亿元,静宁苹果47.89亿元,这些区域公用品牌已然成为各苹果主产地的名片。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各地果业竞争力将随着其品牌建设力度的不同而严重分化。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就要积极推进品牌策略,通过制定实施果品标准,着力推进龙头企业建设,推进地理标志和商标注册,有力地促进果业的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加快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8.“互联网+”等多种新型果品经营业态加速发展

“互联网+”和新型零售等现代商业模式的兴起,各类电商交易平台以及线下果品便利店发展迅速,不仅极大促进了果农与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而且充分调动了果农、企业和社会各斱面的积极性,催生“互联网+果业”的新型苹果产业经营业态,融合政务信息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电子交易平台和果品质量监管,促进果业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深度整合。

三、西北苹果产区品种结构迭代升级

1.苹果新优品种的需求特点

市场价格决定品种发展趋势,而市场价格取决于消费者,因此,未来的品种必须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口味。

品种多样化(色泽、个头、风味、熟期)适宜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优质是前提,优质的标准是风味酸甜适口,色泽鲜艳,大小适中,香所浓郁,质地脆,贷架时期长,近年来消费者对水果的消费越来越理性,内在品质需求越来越高,而内在品质中越来越注重脆度和香气。

抗逆性强,易管理(易成花,抗病虫害),营养丰富,功能成分含量高。三好品种:好吃,好看,好管。

2.苹果新优品种发展建议

如何选择更新换代品种?(果农和市场的抉择),发展新优品种需要果农逐步接受,不要盲目跟风;减少晚熟品种比例,适当增加中熟和中晚熟品种比例,实现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区域差异发展,以陕西为例,渭北南部低海拨地区,早中熟品种,渭北中北部地区中晚熟和晚熟为主,延安北部和榆林以中熟和中晚熟品种为主。一个县区主栽品种以2-3个为好,主栽品种关键是优质。

早熟品种秦阳、鲁丽、K12(红露)、华硕;中熟品种红盖露、金世纪、红思尼可(嘎拉系);中晚熟新品种秦月,秦韵、蜜脆、秦脆、中秋王、玉华早富;最新晚熟品种瑞阳、瑞雪、瑞香红、爱妃、维那斯黄金;晚熟富士,富士短枝型、红富士着色优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