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沃特生物谢小林:云南微生物市场机会点在于技术创新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组委会 2022/9/15 8:16:19
▲广东博沃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小林1.您认为目前云南农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是什么?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农业省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和发展机遇,但同时面临的劣势和挑战也不容忽视。云南省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一是地理优势独特。云南属低纬高原,地貌立体,山地、丘陵、盆地、河谷应有尽有,山多原少,坝区面积仅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45%,山区适农土地面积广阔


1000.jpg

▲广东博沃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小林


1.您认为目前云南农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是什么?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农业省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和发展机遇,但同时面临的劣势和挑战也不容忽视。云南省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一是地理优势独特。云南属低纬高原,地貌立体,山地、丘陵、盆地、河谷应有尽有,山多原少,坝区面积仅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45%,山区适农土地面积广阔,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是气候优势突出。云南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7个气候类型,光热充足、雨热同季、春早冬晚,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三是物种优势明显。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材宝库”、“香料之乡”、“天然花园”的美誉,拥有全国60%的高等植物和59%的脊椎动物种类,淡水鱼类资源占全国的42.2%。特别是微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分布广、种类多、繁殖快、适应强,对于发展微生物食物、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能源、微生物生态环保极为有利。四是生态优势显著。其高海拔的优势加上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和山原气候的特点为农业发展创造了优质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特别适宜水稻、茶叶、瓜果蔬菜等农作物和玫瑰、三七、石斛等名贵的中草药材的生长以及现代高原有机农业的开发利用。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云南省大多地处西南山区,梯田型地势及高原地貌也使得农业机械化投入受限,全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4200万亩,种植作物主要以烟草、茶叶、花卉、甘蔗、蔬菜、中药材等为主,虽然农业种植规模大但分布比较分散,作物种植区域不集中,专业种植技术水平不强,农业基础设施设备落后,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种植思维,现代农业种植模式认知能力薄弱,农业生产还停留在人力层面,山区部分地区仍然是以人工耕作为主,缺乏机械化、自动化设备,而致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于劣势地位。此外,农作物上蓟马、实蝇、蚜虫、粉蚧、干腐病、褐斑病和枯萎病等病虫害现象严重,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2.您觉得当前云南农资市场的痛点和未来的机会点都在哪里?


云南农资市场体量巨大,拥有极其丰富的农业生产应用资源,但其市场结构也存在许多痛点问题。比如说,市面上肥料产品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效果没法保证,品牌力度不够,给市场造成一定地紊乱。微生物肥料产品是当前比较热门的农资产品,也被许多农业种植者青睐。


我认为云南微生物产品在市场上存在的痛点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


(1)产业规模小、比重低,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少,选择性小。


(2)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作用效果不稳定。微生物肥料的功能和效果主要是通过微生物菌剂来实现。近年来,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迅速,但存在产品稳定性不高、同质化严重、功能性产品缺乏等问题。


(3)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高。目前,很少有企业对施用的微生物肥料进入到土壤中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发现,含有溶血素全部基因的菌株会产生溶血环,蜡样芽孢杆菌含有全部的3种溶血素基因(hb1A、hb1C、hb1D)。其他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检测到部分溶血素基因。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是剧毒物、强致癌物,微量可以致死。这些病原微生物施入土壤环境中,对人畜和环境生物产生潜在致病危害,导致各种感染性疾病,同时也对环境生态安全造成威胁。


2000.png

 

未来云南微生物市场机会点在于技术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


因为,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一系列的农业生产问题,微生物产品为破解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支撑。其具有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安全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种植户的认可和使用。


加强技术创新,如突破微生物和生物功能物质筛选与评价、高密度高含量发酵与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创制和推广一批高效固氮解磷、促生增效、新型复合和专用的绿色微生物肥料新产品,加快研发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地的生物固化与生物修复等技术,创制土壤生物修复新产品,集成配套技术体系,建立土壤联合修复的技术模式,逐步消除土壤污染物,改良和修复土壤。优化产业结构,整合减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减少高碳能源使用,推进清洁能源使用,先进用能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大幅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00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