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克星”——嗪虫唑酰胺

作者:辉胜农药登记代理 2024/6/20 9:55:00
嗪虫唑酰胺是巴斯夫开发的吡唑甲酰胺类杀虫剂,也是继双丙环虫酯之后推出的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重要产品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等害虫,对蚜虫、粉虱、蓟马、叶蝉和菜蛾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较好的活性。一、产品简介中文通用名称:嗪虫唑酰胺英文通用名称:dimpropyridaz化学名称:1-[(1RS)-1,2-二

        嗪虫唑酰胺是巴斯夫开发的吡唑甲酰胺类杀虫剂,也是继双丙环虫酯之后推出的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重要产品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等害虫,对蚜虫、粉虱、蓟马、叶蝉和菜蛾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较好的活性。

一、产品简介
中文通用名称:嗪虫唑酰胺
英文通用名称:dimpropyridaz
化学名称:1-[(1RS)-1,2-二甲基丙基]-N-乙基-5-甲基-N-哒嗪-4--1H-吡唑-4-甲酰胺
分子式:C18H19F2N3O
相对分子质量:301.39
结构式:

图片

理化性质:嗪虫唑酰胺纯品外观为淡棕色固体无味粉末,熔点88℃,分解温度278℃,蒸气压8.7×10-6 Pa(20℃)Henry常数7.6×10-8 Pa m3mol-1(20℃)分配系数KowlogP=1.1 (20℃pH 5.8),溶解性: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3.2 g/L20℃pH4)、28.7 g/L20℃pH7)、31.5 g/L20℃pH9);其他溶剂中的溶解度(g/L25℃)为正庚烷<10,对二甲苯67-80二氯乙烷67-80,甲醇>250,丙酮>250,乙酸乙酯>250
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 >300 <2000 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 >2000 mg/kg,急性吸入LC50(4h) >5.6 mg/L。对兔皮肤、眼睛无刺激性,对豚鼠未见致敏作用。鱼毒LC50(96h, mg/L):虹鳟鱼>30,鲤鱼>111。大型溞EC50(48h, mg/L) >30
作用机理:根据国际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最新分类,嗪虫唑酰胺属于第36组,为弦音器(Chordotonal organ)调节剂(作用位点未知)通过阻断香草酸瞬时受体(TRPV)通道上游的信号传导来抑制弦音器作用,干扰害虫的听力、平衡力、方向感、重力感知、运动能力等,使中毒害虫失去协调性,无法取食,最终死亡。

二、登记情况
国外登记情况:
澳大利亚登记情况
图片
巴斯夫在澳大利亚登记了嗪虫唑酰胺原药)和120g/L嗪虫唑酰胺可溶液剂。主要用于用于防治瓜类、芸苔属蔬菜、果菜类蔬菜、叶菜类蔬菜、芸苔属叶菜类蔬菜和棉花中的蚜虫、银叶粉虱和温室粉虱。
国内登记情况
目前国内暂无嗪虫唑酰胺产品登记。
三、专利情况
嗪虫唑酰胺为专利保护产品,巴斯夫欧洲公司申请了PCT、欧洲、美国、中国等的化合物专利。
中国专利:CN102224149B,申请于2009年9月23日,2029年9月22日专利到期。专利名称为:防治无脊椎动物害虫的吡唑化合物。
四、混配推荐
1. 嗪虫唑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二者合理混配可用于果树、蔬菜,大豆、棉花、谷物、马铃薯等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害虫,如蚜虫或粉虱。
2. 嗪虫唑酰胺和阿维菌素/甲维盐的杀虫组合,有效成分以合适的比例混配后对大豆蚜虫均表现出较高的杀虫活性,同时有效减低单体活性成分的使用剂量,有助于减缓大豆蚜虫抗药性的产生。
3. 嗪虫唑酰胺和拟除虫菊酯类(联苯菊酯/溴氰菊酯/功夫菊酯)的杀虫组合,有效成分经合理混配,对蚜虫、粉虱、红蜘蛛、介壳虫表现出较好活性。
市场前景
嗪虫唑酰胺作为巴斯夫推出的全新作用机理的杀虫剂,可用于果树和蔬菜,大豆、其他豆科植物、棉花、谷物、马铃薯等大田作物,以及花卉和观赏植物等,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良好活性。同时其为种植者在作物多个生长阶段提供广泛的施用时间,是害虫综合管理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