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不对,蔬菜会“中毒”!
在温室环境中,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等花常由于授粉不力,导致落花落果现象严重,因此,菜农多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进行保花保果,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确、使用浓度过高、栽培管理未跟上,容易造成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毒的现象。
由于其发病症状与蔬菜病毒病和螨虫为害的症状极其相似,易判断失误。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交流下如何区分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1、与病毒病和螨虫危害的区分
2、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注意事项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效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作物品种、生长周期、施药部位、调节剂品种、施用浓度、施用方法及外部自然条件等等。所以,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技术就有很高的要求,一旦出现误差,就可能对农作物产生药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①使用前先看农药标签,掌握正确的使用浓度、使用方法、使用部位等。如就瓠瓜而言,使用乙烯利可促进主蔓早开雌花,但使用的时期必须是4~6片真叶期,提早使用容易发生药害;
乙烯利常用的浓度为150~250毫克/升,但应随秧苗的素质、使用时的温度作适当调整,如温度高时使用应降低浓度,秧苗素质差(长势弱)也应降低使用浓度。
茄果类蔬菜使用2,4-D很容易产生药害,防止方法是掌握使用浓度,并应根据使用时植株的生长势、温度等作适当调整,同时为防止重复点花,可在药液中加入红色的染料以示标记。
②要先试验确定最适使用浓度,再大面积推广。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效果与使用浓度密切相关。如果浓度过低,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浓度过高,会破坏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甚至伤害植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效应远比一般农药复杂,不同作物使用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就有着很大差别,且与作物的长势有关。
根据调节剂的性能,对不同植物的最适浓度要进行初试,参考或咨询生产厂和有关资料,选择梯度浓度进行试验,确定有效浓度后再扩大应用。如生长素使用的有效浓度一般很低,选择5毫克∕升、10毫克∕升、20毫克∕升作初试,如效果不显著,进行第二次处理或提高浓度。经观察对比后,再取最有效浓度进行大面积使用。
③注意使用时的气候条件:
目前使用方法大多为叶面喷洒,植物可通过气孔吸收药液。温度过低叶面吸收缓慢;温度过高,药液水分易蒸发,易造成过量未被吸收的药剂沉淀在叶表面,对组织有害。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施用,施药浓度应降低;反之,在雨水充足的季节里施用,应适当加大浓度。
施药时间应掌握在上午10点、下午4点左右,在大风天气和即将降雨时不宜施药,施药后4小时遇雨要酌情补施半量或全量药液。
④使用部位及方法要正确
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要根据施用目的和药效原理确定处理部位。如2,4-D防止落花落果,就要把药剂涂在花朵上,抑制离层的形成,如果用2,4-D处理幼叶,就会造成伤害。
生产中还应注意的是,有部分冲施肥中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成分,使用时尽可能地减少这类肥料的施用量。
3、蔬菜中毒后的应急措施
一般药害不太严重时,经喷水浇水就会缓解药害,甚至不造成任何损失。一般在药害不至于杀死整株时,喷施0.3%尿素加0.2%的磷酸二氢钾配合喷水浇水,每15~17天一次,连续2~3次药害基本会解除,也可以使用芸苔素内酯缓解药害。
出现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毒症状后可采用相应的药剂防治:叶面喷施钙肥750倍液+细胞分裂素1000倍液+大量元素水溶肥1000倍液,7天一次,连喷2次;或每亩冲施含腐殖酸类的肥料20千克+钙肥10千克,7~10天一次,连冲2次。
此外,还可有针对性的解除药害,如生长延缓剂是通过抑制植株的赤霉素合成达到控制植物旺长的,在生长延缓剂产生药害时,赤霉素解除药害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矮壮素药害、多效唑药害等均可用30~50毫升/千克的赤霉素进行解毒,每7天一次,连续施用3次基本上就会达到解除药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