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特派员团队,助力朴茂肥芯科技成果产业化

作者:朴茂农科 2022/9/5 8:18:49
今年6月27号,习近平总书记给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勉励他带动乡亲们“多种粮、种好粮”。而徐淙祥背后的科技“智囊”,是来自于安徽省农科院的农学博士乔玉强。十多年来,乔玉强倾心倾力服务农民,把论文写在田野上,为粮食稳产增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乔玉强科技特派员团队的调查,发现徐淙祥家庭农场的土壤肥力不高,土壤比较板结,病虫害发生也比较严重。针对这些情况,乔玉强博士回到合肥,带领团队联合

今年6月27号,习近平总书记给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勉励他带动乡亲们“多种粮、种好粮”。而徐淙祥背后的科技“智囊”,是来自于安徽省农科院的农学博士乔玉强。十多年来,乔玉强倾心倾力服务农民,把论文写在田野上,为粮食稳产增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1.jpg

 

通过乔玉强科技特派员团队的调查,发现徐淙祥家庭农场的土壤肥力不高,土壤比较板结,病虫害发生也比较严重。针对这些情况,乔玉强博士回到合肥,带领团队联合安徽朴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针对皖北地区地力水平和小麦需肥规律,共同开发符合小麦营养需求的肥芯科技,创制出45%(26-10-9)小麦专用新型生物膜保持肥,同时建议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通过良种、良肥、良机和良法技术组合,开展小麦超高产与优质丰产高效机械化、肥药减施增效等技术集成示范,充分挖掘皖北优质专用小麦高产潜力。在他的专业指导下,今年徐淙祥家的“皖垦麦22”亩产超过800公斤,单位面积收益较附近一般农户提高了20%以上。

2-3.jpg

 

全国人大代表徐淙祥在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已连续多年试验验证生物膜保持肥安全高效,减肥提质,并带动了周边1000亩小麦丰产优质新品种新技术转化与应用。乔玉强研究员介绍:经过连续的生物膜保持肥示范和大田应用,效果表现良好,在中高肥力的条件下,能够达到一次性基施代替拔节追肥的产量效果,若是在等量养分条件下增加拔节追施环节,可明显增产增收。


4.jpg

 

为此,2021年度冬小麦季,乔玉强科技特派员团队分别在颍上红星基地、夏桥基地、颍州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创新基地、涡阳楚店镇张林森家庭农场、太和淙祥现代农业家庭农场、安徽省农科院濉溪杨柳试验站、濉溪县百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等科研示范基地,综合考虑试验田肥力水平、当地用肥习惯、施氮水平和肥料成本,分别设计实施了不同的施肥处理,分别是:亩基施保持肥50 kg、60 kg,亩基施保持肥40 kg+拔节尿素6 kg、亩基施保持肥50 kg+拔节尿素5~6 kg、亩基施保持肥50 kg+拔节尿素10 kg、亩基施普通肥50 kg+拔节尿素15~16 kg、不施肥处理。


5.jpg

 

通过乔玉强科技特派员团队的科学试验示范,严格的过程管理和数据收集分析,新型生物膜保持肥在皖北地区的总体表现为: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保持肥均可促进小麦增产,其中,亩施保持肥50 kg+拔节追尿素5~6 kg的增产率最高,平均增幅超过10%,平均每亩可减少肥料投入11元左右,新增净利润180-190元,在稻茬麦区表现尤为突出,增产可达31.2%;亩施保持肥40 kg+拔节追尿素6 kg、亩施保持肥50 kg+拔节追尿素10 kg的增产率次之,平均增产率4.5%。


新型生物膜保持肥料具有“保水保肥、促根壮苗、抗逆改土、提质增效”的功能。它是在普通配方肥生产过程中采用了朴茂农科肥芯科技——按规定比例添加生物膜肥水保持剂,这是生物膜保持肥独特功效的核心与关键。保持肥料施入土壤后遇水,肥料助剂中的生物大分子聚合物和水溶性成膜材料大量吸水,通过溶胀交联作用自组装成三维网络体系——生物膜水凝胶,能充分保持土壤中肥水养分,改善黏重土壤的膨松度及空隙度,提高根系与肥料养分的接触范围,发挥根肥互作增效潜力,有效提高肥料养分的储存、溶解、输送与吸收。同时,大分子聚合物游离的羧基和水溶性成膜材料游离的羟基螯合肥料阳离子,多层包埋和双重螯合作用,使得肥料缓释长效;科学复配促生、抗逆、抗病等功能性增效物质,激发根系生长,强化根际效应,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激活土壤养分,形成根肥互馈,从而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

 

6.png

 

目前,朴茂农科这项肥芯科技——生物膜肥水保持剂,已与全国多家大中型肥企展开技术合作,根据每家肥企的不同市场定位,分别创制出差异化战略好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在全国大面积示范推广,朴茂农科将一如既往贴心服务,全程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