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结构调整,农资产品迎来新挑战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张港港 2024/3/17 10:40:14
        2022年开始,东北地区就在着手搞一件大事:在不影响种植现状的基础上实行水改旱、稻转豆,调整地区种植结构。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发展。        目前我国生产的三大主粮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但是每年1.2亿吨的大豆需求却缺口颇大。2023年我国进口粮

        2022年开始,东北地区就在着手搞一件大事:在不影响种植现状的基础上实行水改旱、稻转豆,调整地区种植结构。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发展。


        目前我国生产的三大主粮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但是每年1.2亿吨的大豆需求却缺口颇大。2023年我国进口粮食为16196万吨,进口大豆为9940.9万吨,进口额4198.9亿元,同比增加11.4%和4.8%。如何摆脱这一现状?国家给出了答案。


        端稳手中饭碗,大豆功不可没


        细细盘点历年数据不难发现,我国进口粮食主要以饲料用粮为主,如大豆、玉米、大麦、高粱等,“一斤肉五斤粮”就是最直接的体现。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肉、蛋、奶、食用油等产品的需求都在加大。作为饲料用粮作物的大头,大豆20%左右加工为豆油供我们日常食用,80%左右加工成豆粕作为动物饲料的主要成分,所以需求量也在不断上涨。供应充足与否,很大程度影响着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21-5.jpg


        持续扩种大豆,不但可以提高我国油料的供应量和自给率,而且可以增强土地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更有利于未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上升、品质的提高,尤其是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


        过去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施用大量的化肥造成土壤肥力不断降低,土壤中的养分也逐渐减少,种植大豆可以改善目前的土壤条件,也可以培肥地力,同时还能减少化肥等的施用量,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


        目前我国饲料用粮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所需总量仍然规模巨大,所以稳住主粮供应基本盘,确保粮食安全,增加饲料用粮种植面积,减少进口依赖,守稳大豆和油料安全底线,是我国当前乃至以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


        政策加码,结构稳步调整


        不仅是2023年,实际上多年以来进口粮食种类中最多的一直是大豆。


        从2017年算起,到2023年,我国进口大豆最多的一年是2020年的10033万吨,2017至2019年呈下降态势,2021至2022年也在减少,但是2023年进口量又有所增加,接近1万吨。从我国大豆产量数据来看,我国大豆种植面积2022年、2023年上升至1.5亿亩,产量分别为2028.85万吨、2084万吨,2022年之前未突破过2000万吨。与其他各类粮食单产比较,我国大豆单产仍处于劣势,所以更需要实施单产提升工程。


21-3.jpg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中第二条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并做好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工作。


21-4.jpg


21-1.jpg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中第二条提出,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统筹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油轮作,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指示在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流域等适宜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这不仅改变了我国部分地区较为单一的作物种植结构,增加了农作物种植的多样性,并且对于利用大豆恢复土壤肥力,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也起到了良好作用。


        随着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各方密切关注。中央农办负责人对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详细解读,表示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关键是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要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国覆盖,大豆有序扩面,让农民种粮有钱挣。”进一步稳固了我国扩种大豆,种植结构调整的步伐。


21-2.jpg


        区域转型,农资行业变还是不变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大,地域跨度大,从第一积温带到第五、第六积温带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农业生产特点;在种植结构方面,主要以大豆、玉米、水稻三大作物为主。


        笔者走访黑龙江市场了解到,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常年占全国的40%以上。自2022年开始,当地持续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以及实施玉米与大豆、水稻与大豆的轮作等。在政策的布局下,以及黑龙江省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积温增加,更加适宜大豆生长,可以说是为种植结构调整做足了准备。


        通过与当地的经销商交流,笔者了解到,黑龙江地区使用大肥比较多,农药方面用得比较多的就是除草剂,除草是刚需,大约占市场的70%左右;由于当地气候条件,能过冬的虫卵比较少,所以虫害发生得比较轻,杀虫剂一年一两次就够用;除此之外是农作物的提质增产,一方面在于企业做宣传,一方面在于种植户对这方面的认同,使用提质增产的产品之后产量可以提高8%—12%,好一点的可以达到15%—20%。


        随着黑龙江地区种植结构发生调整,农资经销商也迎合市场需求转变发展策略。业内人士表示,种植结构的调整对于经销商肯定是有一定影响的,整体来讲就是有利有弊,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应该从两个角度看问题。


        凯瑞威企业负责人表示,这对于自身企业来讲属于一个变革的机会。种植结构调整和水改旱的前提依然是守住三大作物,所以在水改旱的时候抓住水改旱的用户,在老水田户不做旱田的情况下做好水田的指导服务工作,把产品从种子到化肥到农药,包括植保这些配套服务做上去之后,销售额上升很明显。华夏统联企业负责人也表示,就2023年来说,黑龙江地区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农场统购的力度也在加大。以前只是种子和大肥加一部分农药,现在由于旱田面积在不断增加,演变成了从肥到药“全统”。水田已经下降到3000万亩,比2017、2018年下降一半。大豆等种植作物增多,面积改变特别大,未来几年这种趋势还会加强,所以要紧跟行业发展。


        也有经销商表示要坚守在水田。水改旱主要是因为种植大豆补贴多,但是这种情况可能还会回转,黑龙江种植水稻还是有优势的,水稻直播田的面积确实也在逐渐增加。未来可以更细化一点,在水稻直播田这一板块上提升市场占有率。


        总的来讲,种植结构调整,大豆面积扩大增种,农资供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对农资经销商来说,无论是挑战还是机遇,都是一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