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特肥会】田有国:肥料发展要基于粮食安全目标与耕地高质量建设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组委会 2023/5/11 9:44:14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质量监测处处长 田有国我国有14亿人口,每天都要消耗70万吨粮食、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保障粮食安全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肥料作为“粮食的粮食”,是保丰收、稳增产的必要条件。国际地缘冲突加剧、气候灾害频发,也给肥料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粮食发展成就与挑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粮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1.粮食产能大幅提升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增,站稳1

田有国.png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质量监测处处长 田有国

我国有14亿人口,每天都要消耗70万吨粮食、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保障粮食安全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肥料作为“粮食的粮食”,是保丰收、稳增产的必要条件。国际地缘冲突加剧、气候灾害频发,也给肥料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粮食发展成就与挑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粮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1.粮食产能大幅提升

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增,站稳1.3亿斤台阶。从过去9亿人吃不饱,到现在14亿人吃不完。

2011—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

微信截图_20230511094839.png

2.粮食结构显著优化

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作为口粮的水稻、小麦面积稳中有减,而以饲料、加工用途为主的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

全国水稻品质普遍提升,稻米品质达3级以上;小麦的强筋弱筋小麦面积占总体面积的38.5%;青贮玉米、甜玉米、糯玉米、高蛋白玉米、高油玉米等专用玉米占玉米总面积15%左右;高蛋白大豆、高油大豆等得到发展。

3.区域优势逐渐形成

已形成主产区13个、主销区7各、平衡区11个的种植局面,其中主产区粮食产能增长显著。

图片6.png

4.国际排名位居前列

目前,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均在全球处于前列。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全球第二、总产量全球第一;小麦种植面积全球第三、总产量全球第一;玉米种植面积全球第一、总产量全球第二;大豆种植面积全球第五、总产量全球第四。

与此同时,我国的粮食种植也面临考验。

粮食需求不断增长,进口粮在总需求的比重从9%增加到19%。但国内的优质耕地占比较小,耕地分布不合理,水资源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自然资源对粮食增产的支撑力逐渐减弱。同时,物化成本上涨、土地租金提高、人工费用上涨,也导致粮食种植效益提高困难。叠加近年来频发的气候灾害,给我国粮食种植带来了巨大考验。

我国耕地质量状况与行动

目前,我国的土壤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土壤生物从丰富转为单调,土壤污染从点位转为局部,耕地酸化、耕层变浅、耕地盐渍化、养分失衡等问题频发,提高耕地质量已迫在眉睫。

微信截图_20230511095309.png

为提高耕地质量,我国采取秸秆还田、免耕种植、污染防治、深耕深松等方法,力争到2035年,将所有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我国新型肥料的发展方向

据业内相关人士预测,作为适合高质量农业发展和高质量耕地建设的肥料,新型肥料在未来五年内预计将以9%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增长。

目前的特肥行业主要有以下特点:发展热、需求慢、市场乱、价格贵。产品种类繁多、行业竞争激烈;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严重;总体科技含量不高、概念创新严重;专业技术推广服务不足。

从粮食增产和耕地高质量建设出发,新型特肥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技术方向。

1.完善和推广粮食作物科学精准施肥技术,推广平衡施肥、种肥同播、侧深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

2.建立和应用经济作物减量高效施肥技术,建立主要经济作物科学推荐施肥方法,推广有机替代、新型肥料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3.开发智能施肥技术,包括针对分散经营下小农户低成本、易推广的智能推荐施肥新技术和变量施肥机械等;

4关注有机废弃物处理和施用技术,开发畜禽废弃物污染物的消减技术,研发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还田施用设备;开发高效秸秆腐熟剂、还田机械,建立就近就地腐熟还田的技术模式;

5.关注磷钾肥料施用技术,磷矿资源量低,长期大量施用;钾肥需要进口,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含钾养分总量达1160万吨,畜禽粪肥含钾养分1211万吨,探索建立钾肥有机替代意义重大;

6.关注传统肥料的高效化功能化个性化专用化产品的研发;

7.关注绿色新型肥料的研发应用,研发推广安全、环保、可降解、生物源的肥料增效材料和增效产品;

8.关注土壤健康产品的研发应用,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酸化改良、盐碱地治理市场需求巨大;

9.关注合成生物学在肥料和农业上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刺激剂、功能微生物、豆科非豆科作物固氮和减少氨排放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