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成为我国粮食产能提升重点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胡晶晶 2024/5/19 9:45:10
4月,国务院印发《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从今年到2030年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任务书和路线图。《方案》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增粮食产能千亿斤以上,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基础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其中谷物面积14.5亿亩左右;粮食单产水平达到每亩420公斤左右。为什么是新一轮

4月,国务院印发《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从今年到2030年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任务书和路线图。


《方案》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增粮食产能千亿斤以上,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基础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其中谷物面积14.5亿亩左右;粮食单产水平达到每亩420公斤左右。


为什么是新一轮?新在哪里?


早在2009年的时候,国家就启动了第一轮的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计划。当时提出到2020年,要将国家的粮食产量提高到1.1万亿斤,而事实上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1.34万亿斤,远远超过了预期目标,当时国家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提高粮食产量。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453万亩,比2022年增加955万亩,增长0.5%;单位面积产量390公斤/亩,比2022年增加2.9公斤/亩,增长0.8%;总产量13908亿斤,比2022年增加178亿斤,增长1.3%。


2023年,可以说国家的粮食产量已经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三连增。那么,在这个时候为什么还要提高产量?


这里不仅有提高总产量的考虑,更重要的是要优化品种结构。


在品种结构方面,《方案》将产能提升重点放在玉米和大豆上,按照“巩固提升口粮、主攻玉米大豆、兼顾薯类杂粮”的思路,水稻、小麦重在提升品质、优化结构,玉米重在集成配套、主攻单产,大豆重在多措并举、挖掘潜力,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杂粮杂豆等品种,根据市场需求优产稳供。


我们国家水稻、小麦这两个作物产量是比较稳定的,玉米的产量时有波动,而大豆产量缺口比较大,所以要率先提升玉米和大豆的产量。


与上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相比,中国对粮食的需求发生了新变化。一方面,粮食需求总量有所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需求快速增长,饲料粮在粮食需求结构中的重要性凸显。将产能提升重点放在玉米和大豆上,这也很有必要。


另外,区域布局方面,主要是根据粮食生产现状和未来增产潜力,巩固提升优势产区,挖掘其他地区潜力,调整优化粮食生产格局。《方案》明确了六大片区、不同省份的产能提升任务,并在全国部署了720个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带动重点粮食品种和产能提升任务有效落实。


主产区、产粮大县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是粮食增产的主要贡献者。


粮食增产的重心是大面积提高单产


我国现在耕地资源、水资源比较有限,约束也越来越紧,在这种情况下,依靠扩大面积提高的产量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提升单位面积产量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举措。


而且,我国粮食增产潜力非常大。以玉米为例,2023年我国玉米单产435.5公斤/亩,跟美国相比还有差距,且我国东北平原玉米单产也远高于西部丘陵地带;再说大豆,2023年我国大豆单产132.7公斤/亩,亩产比巴西低100公斤左右,这些作物的单产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而且像水稻、小麦这些作物的大田产量和趋势产量也有一定的差距,大田产量也有提升的空间。


10-1.jpg


在政策和科技双轮驱动之下,我国粮食产能进一步提升的潜力仍然存在。这些潜力即五“良”: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策。具体来看,一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推进粮食种业科技创新,三是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四是创新农业生产管理方式方法,五是完善粮食生产相关的支持补贴政策。


在行动中,如何补齐粮食生产的短板和弱项?


《方案》根据加强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种业创新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集成配套推广重大增产技术、推进防灾减灾和机收减损等增产路径,谋划部署了农业节水供水、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粮食单产提升、粮食绿色生产、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防灾减灾、盐碱地综合利用、粮食加工仓储物流能力建设等9项支撑性重大工程。


10-2.jpg


《方案》还部署了多方面的保障举措和扶持政策。比如,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支撑粮食产能提升的集聚效应;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农民种粮和主产区抓粮积极性;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健全现代粮食流通体系,提升粮食储备调控能力,完善粮食市场调控体系等。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当时的资源、环境、经济、技术条件决定,生产能力提升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建设的过程。每一次粮食生产空间拓展、农业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都会带来粮食产量的重大突破。


而这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计划,也为农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因为,提升粮食产能,特别是提升单产,关键在于农业各项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而这正是农资企业的专长和核心竞争力所在。


农资企业可以为农民提供更高效、更环保、更经济的农业生产资料(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等),为农户提供相应的高产、增产技术方案,如玉米密植高产技术方案,为农民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新技术,促进粮食单产的提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这样的技术方案也是粮食主产区农资企业、经销商获得农资市场的增量空间,迎接销量新增长的重要抓手。


希望农资企业、经销商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参与政策实施,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