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打开种植的新盈利空间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赵丹 2023/7/26 13:30:04
冬小麦从南到北的收割陆续开镰,各地的中稻也陆续插秧种植。 随着科技与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我国小麦、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也在不断增加。 那么,种植的成本究竟有多高?如何保障种粮积极性,让种植者增产增收?其盈利空间又在哪里? 新种植模式提效益 据我的钢铁网数据,往年农户种植小麦净收益在560元/亩左右,去年由于小麦单产高(部分区域在1400斤/亩以上),农户种植净收

冬小麦从南到北的收割陆续开镰,各地的中稻也陆续插秧种植。

 

随着科技与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我国小麦、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也在不断增加。

 

那么,种植的成本究竟有多高?如何保障种粮积极性,让种植者增产增收?其盈利空间又在哪里?

 

新种植模式提效益

 

据我的钢铁网数据,往年农户种植小麦净收益在560元/亩左右,去年由于小麦单产高(部分区域在1400斤/亩以上),农户种植净收益达到800元/亩。

 

其实对于一般农户而言,他们的成本仅有物资与服务费用:种子、化肥、灌溉、机械作业费用。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三等)为1.17元/斤,以平均单产1000斤/亩来算,每亩的收益保守在1170元,减去物资与服务费用,仍然收益可观。

 

2023年早籼稻的最低收购价格为1.26元/斤。


8-1.jpg

 

对于农户而言,就那么点儿地,无论投入产出,为了让家人吃到自家种的粮食,只要身体允许,就会持续种植不费心、不费力的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也有部分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大户种植,不同区域流转的比例不同,像江苏盐城,本地及周边工业发达,所以流转率是比较高的。

 

而种植大户的投入就必须计算土地成本了,根据区域、地块情况不同,土地租金不同。用种植大户的话来说,种大田作物虽然不会赚太多钱,也不会赔钱。尤其是50亩以内的种植大户,基本上不用请人工,所以收益也不错。

 

一些种植模式也在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效益:河南省临颍县的“小麦—辣椒”套种模式,河南省尉氏县一年三熟、四熟的“小麦—西瓜—辣椒—玉米”间作套种模式,湖北监利、潜江等地的虾稻共作模式,等等。

 

农业补贴护航种植

 

很多人看到了成本的增加,却忽视了农业补贴。

 

我国的农业补贴涉及大田种植的很多方面:种粮大户直补政策,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新增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政策,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农业防灾减灾政策,推进粮棉油糖高产政策,等等。


8-2.jpg

 

6月,《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2》发布,全国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2.4%,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46%。

 

产业方向:智慧农业+优特农产品+产业链

 

除了政府补贴外,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减少人工是提升效益的重要方法。

 

未来的产业方向一定是,用新品种提高品质,用新技术置换人工,合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

 

高标准农田、现代产业园如雨后春笋

 

截至2023年,我国申请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累计达288个,其中2017年第一批11个、第二批30个,2018年21个,2019年45个,2020年31个,2021年50个,2022年50个,2023年50个。四川、广东、黑龙江、山东、新疆、江苏、河南等地的园区创建数量排名较为靠前。


 

高品质种子、新技术百花齐放

 

农业不是暴利赛道,但是胜在稳健。很多资本涌入农业。据分析,和最开始的跑马圈地、规模换效益不同,新一轮资本多是想通过新技术的植入,打造高品质农产品,以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

 

比如,京东以无人机农林植保服务为切入点,结合本身的资源优势,搭建智慧农业共同体,打造京东农场。

 

而有些资本,看似跨界,实则是延伸自身的产业链:啤酒企业和大麦种植基地联合种植,白酒企业和小麦种植基地联合种植,面粉企业和小麦种植基地联合种植……

 

这些企业参与到种植中,首先的要求就是种植品种的选择,而后以技术优势切入。

 

其实,并非只有大企业、大资本才能做高品质农业。很多农资服务商在试水全产业链模式的时候,就根据面粉厂的需求去找优质种子,然后免费置换给托管的种植户种植,再溢价收购。种植者、服务商都得到了实惠。

 

农药、化肥趋向轻省化

 

在一些产粮大省,无人机、无人操作车等现代化设施数量和规模,都在迅速增长中。

 

这些都切实改变着大家的种植习惯和种植效率。现在大田种植管理中,谁还会自己背着喷雾器去打药?

 

企业为了匹配现代设施化农业,都在研制轻省化农药及适合水肥一体化的化肥。如果无法匹配飞防或者新型的施药设备,很多农药就没有了生存空间。现在化肥要么适合种肥同播,要么适合水肥一体化,其他的就几乎没有使用场景。

 

笔者去市场调研,发现有一款新产品品质也很优秀,但是就是推广不下去,无他,费力而已。在收入不变、人工成本高企的情况下,谁会再增加人工成本?

 

有服务商开玩笑,用无人机撒肥,确实又快又好,但是拆化肥包装的活儿令人头疼,没人愿意干,一袋刚拆完装桶,无人机就又飞回来了。

 

所以很多厂家、经销商预测,未来,大户越来越多,化肥和农药的包装都会产生变化,像化肥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吨桶、吨包以匹配大户的需求。


8-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