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肥蓝皮书——序言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赵丹 2024/4/30 10:00:08
特肥的定义一直比较模糊。和一个老牌特肥企业的CEO聊天时,他给笔者介绍他们的新技术、新产品时,说他们目前在做一项新产品的研究,不知道算不算特肥。时至今日,好像已经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特肥的定义了,也许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特肥。其实,特肥的内涵和外延一直是在变化的,从开始的提供特需功效,促进作物新陈代谢,到后来的解决特定营养需求,对抗不同环境压力的有效屏障,到现在从业者普遍认为的大特肥(功能性复合肥)+小

特肥的定义一直比较模糊。

和一个老牌特肥企业的CEO聊天时,他给笔者介绍他们的新技术、新产品时,说他们目前在做一项新产品的研究,不知道算不算特肥。

时至今日,好像已经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特肥的定义了,也许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特肥。

其实,特肥的内涵和外延一直是在变化的,从开始的提供特需功效,促进作物新陈代谢,到后来的解决特定营养需求,对抗不同环境压力的有效屏障,到现在从业者普遍认为的大特肥(功能性复合肥)+小特肥(生物刺激素、叶面肥等产品)+技术集成。

特肥行业一直在进化。

从原来的软性需求,到目前的刚性需求,特肥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

特肥市场的变化其实从我们的会议主题中也可见一斑,从“应用全球技术服务中国现代农业”到“汇聚特肥主流·引领品质未来”,再到“需求深挖·价值重塑”,再到“特肥新生,直击刚需上量”。大家关心的问题,从产品是否进口到是否合乎作物需求,再到如何上量。主题在变得越来越具象化,越来越市场化。

虽然现在特肥市场的环境比前几年艰难,但是没有人因此而不看好它。无论是种植者还是特肥生产经营者,都对特肥充满希望。前者觉得一定会有特肥来满足需求,后者觉得只要有特色一定有市场。

很多人戏称,目前是所有企业都在成为特肥企业。

随着农业、农资的高速增长,随着科技快速发展,降低了行业间的竞争壁垒。

需求端和供给端都在变化:种植者对作物品质提升的需求以及作物整个生长期方案指导的需求打破了产业边界,给原来壁垒分明的化肥、农药、特肥、设备行业带来了更多的跨行业的交融和互动,使得原本清晰的行业边界渐渐变得模糊。

发展,成了商家融入特肥的催化剂,也是产品越来越“特”的基础逻辑。

虽然进入的企业日渐增多,竞争变得愈加激烈,但是新的场景,新的产品也在不断丰富。

随着大肥特肥化,大田特肥化进程加速。

特肥更加强调科技感,以及技术的独特性。

企业都在找自己的独特优势,打造自己独特的产品。

或者有供应链优势,或者有全产业链优势,或者有规模优势,能在成本上有足够的优势去满足拥有更大市场的大田需求。

或者有技术优势,或者有细分领域优势,能在特殊用途和特性上满足更细分市场的需求。

一方面,是本土特肥企业的不断进发,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单项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涌现不少特肥企业,也说明了特肥企业的“含金量”。

一方面,是国际品牌的本土化。或者在我国建厂,或者建分公司、办事处,或者选择和国内知名企业共建品牌。国际品牌本土化已经成为中国肥料市场构成的重要力量!

重新定义特肥,找到真实用户需求,找到自己独特的生长机会和方向,或许是特肥由初级阶段走向成熟阶段的必由之路。行业永远存在机会,就看我们如何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