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营销,本质上是在做这三件事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魏婉新 2024/6/23 9:55:14
美国企业家、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2014年到访中国时,曾经在一档访谈节目上说:“我觉得‘营销’是很奇怪的概念,我并不喜欢,觉得每次说营销就好像骗人去买不好的东西一样。”的确,营销这个词语在很多语境下,尤其是在买家眼中,是一个贬义大于褒义的词语。很多人提到营销,就会同时想起“洗脑”“忽悠”等负面词语。在农资行业,许多人对营销的认知也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营销人员把销售当成了营销的全部,还有人把广告

美国企业家、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2014年到访中国时,曾经在一档访谈节目上说:“我觉得‘营销’是很奇怪的概念,我并不喜欢,觉得每次说营销就好像骗人去买不好的东西一样。”


的确,营销这个词语在很多语境下,尤其是在买家眼中,是一个贬义大于褒义的词语。很多人提到营销,就会同时想起“洗脑”“忽悠”等负面词语。


在农资行业,许多人对营销的认知也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营销人员把销售当成了营销的全部,还有人把广告当作了营销的唯一手段。农资产品的受众—种植者,又因为年纪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等,更加不能正确认识到营销的价值,认为营销就是“忽悠”人花钱买货。


这样的认知差异,让农资人面对营销时,如同拿到了一块烫手的山芋—想吃,但又不知如何下嘴。


事实上,农资营销的本质并不复杂,只需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创造价值


很多农资从业者有一个误区:营销无法创造价值,农资品的价值,只能从产品本身体现出来。


这样的想法,正是对营销的片面认知。事实上,营销对企业经营的价值被大大低估了。


一方面,从产品开发或是选品阶段,甚至是公司成立阶段,营销就开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一款产品,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和消费者的特定需求而出现的。例如新能源汽车,顺应了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应对石油能源危机的一个解决方案,所以才能发展得如火如荼。


农资行业最初的基础功能是满足世界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保产增产。如今,各类农资企业不断涌现,农资销售也由最初的计划配给,发展到现在的市场灵活竞争。各家企业有专注传统复合肥料的,有研究新型特肥的,有技术型企业,也有资源型企业;产品种类也呈现爆发式增长,从前些年的生物刺激素,到最近火热的作物专用肥和液体肥,不同时间总有不同的爆品出现。


这些看似和营销毫不相干,但事实上,任何企业成立前,或是“押宝”某个作物、品类前,都需要通过市场营销的思维来确定公司的战略,即要想清楚,企业或产品能在行业中创造出怎样的价值。譬如作物专用肥的崛起,正是契合了当下种植和技术服务愈发细分、专业的趋势。


另一方面,营销是基础价值的放大镜,所谓的“品牌溢价”,就是通过营销实现的。


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功能价值,即是否具备使用价值,能否满足种植户的基本需求,这是最基础的价值;二是体验价值,这种价值不直接体现在商品的功能上,而是与种植户的使用体验息息相关,比如“千金难买我高兴”,就是体验价值的体现;三是象征价值,即商品背后代表的意义,能够彰显使用者的地位、品位、性格等,许多奢侈品销售的,就是其象征价值。


在这三种价值中,功能价值往往是固定的,营销活动对价值的赋能,大多数情况下体现在后两者上。体验价值,是农民或是下级经销商在销售过程中的感受,需要营销人员做到三点:能力、细致与责任。在销售中能提供产品之外的增值服务,能感知到客户的真实需求,能做有价值的服务而不是坑蒙拐骗。象征价值,是通过对功能价值的宣传与放大,通过给产品贴标签等方式树立起的品牌形象。如三宁的“取代进口肥”,住商的“提供高端作物营养及土壤改良综合解决方案”,芭田股份的“种好,卖好,生活好”等宣传理念,都在强调一种象征价值,让产品或品牌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符号。


无论营销手段表面目的是什么,其最终目的,一定要落在为产品和品牌提升价值、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上。


第二件事:传播价值


创造出的价值需要利用各种渠道将其传播出去,最大限度地展示给外界,不然价值的作用将大打折扣,这一过程正是营销的另一个本质—传播价值。这也是很多人理解中的营销活动:做广告。无论是软文、视频广告,还是直播带货,还是请知名人士、专家背书,都是在进行价值传播。


那么对于农资人来说,在进行价值传播中,应该优先传播哪些内容?达成哪些目标?


首先,提高知名度是传播价值的基础目标。即提高传播的广度,“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品牌或产品缺少知名度,其他的所有指标都是空中楼阁。在这一阶段,传播的广度特别是在使用、销售群体中传播的广度,应该是优先考虑的。


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报刊、广播广告是最佳选择,如在中央电视台做了十几年广告的史丹利,是农资行业大众知名度最高的企业之一;自媒体时代,话语权的分散和圈层化导致传播受限,但可以加大数量,以量取胜。笔者就了解到,现在行业内不少企业都建立起了自己的短视频矩阵,甚至有几百个账号同时开播的壮观景象。此外,在农村,墙体广告、广播等仍然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其次,美誉度是传播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农资没有“黑红也是红”的概念,一个品牌,知名度再高,如果名声不佳,缺乏市场的认可,也难以长久发展下去。


农资品使用在作物上,作物的丰收和农民的使用感受影响其对产品的评价,把好的反馈进行润色传播的过程,就是美誉度提升的过程。同时,营销活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公关的作用,如对负面新闻的补救,对突发状况的处理等,避免产品或企业的声誉受损。


最后,权威度是传播中的进阶部分。权威度指的是品牌或产品的地位和影响力,在某个领域的专业形象,进而成为这一领域的代名词。例如无人机中的大疆,手机中的苹果和华为,家电中的美的和格力,在大众眼中都是该行业中的“领头羊”,代表着最先进的技术水平。


权威度的基础建立在过硬的产品质量上,但营销活动也能在其中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例如邀请权威人士背书站台,例如产品效果的试验示范,对企业科研实力的宣传,甚至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句介绍,都能提高品牌在受众群体中的权威性。


此外,关注度、认可度等,都是营销中需要传递的价值元素。


12-1.jpg


第三件事:传递价值


有些品牌,为什么自身价值优异,且在受众中的知名度、认可度都很高,却无法转化到销售业绩上?问题就出在最后一点—传递价值上。


2023年年底,活力28、蜂花、郁美净等老牌国货爆火,其实这些老品牌不缺知名度,也被很多主力消费人群认可,哪个70后、80后年轻的时候没有用过呢?但是随着品牌增多,竞争加剧,这些营销手段落后于时代的企业逐渐成了“时代的眼泪”,消费者还记得,但是已经没有太大的购买欲望,或者即使想买,也找不到渠道。这就是在传递价值上出了问题:看得到、听得到,但是买不到,所有的前期工作都是白费。


而新消费品牌,无论本身的产品力如何,在传递价值这一环节做的工作,都是非常值得农资人学习的。例如前段时间陷入争议漩涡的农夫山泉,通过为终端零售网点提供冰箱的做法,来增加产品的陈列数量,或是通过陈列费来让商家把自己的产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这样一来,如果消费者进入一家商店,很有可能因为便利性,从而选择该品牌的商品,而不是怡宝或娃哈哈。

这种行为,就是一个传递价值的营销动作。


农资行业的许多营销活动,也应该围绕着传递价值进行。一方面,价值要传递给种植户,通过增加产品的销售范围和渠道,让种植户能够方便快捷地购买到产品。一方面,价值也要传递给中间商,要保证各个环节都能有合理的利润。所以现在厂家外派业务员到渠道商甚至零售店,为渠道赋能已经成了常规操作。


回到文章开头,马斯克不认可营销,但他本人却是一个实打实的营销高手,在个人IP打造、粉丝营销和媒体公关等领域,都具有相当强大的能力和影响力。因此,马斯克的说法并不是营销无用,反而是对营销作用的一种肯定。营销,不是坑蒙拐骗,不是骗人去买不好的产品,而是创造价值、传播价值、传递价值,是企业或品牌发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