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智慧农业 渠县闯出主粮稳产高产路子

作者:四川经济网 2024/8/5 14:18:43
正值伏暑天,渠县有庆镇太阳村,千亩稻田内气温超38℃。在高温的炙烤下,水稻种植户躲在树荫下,不慌不忙地点开手机APP,悠闲地查看自家稻田的情况。水稻的抽穗、扬花、灌浆、管护、收割等生长全过程所需的水源、气温、湿度、土壤酸碱度、病虫害情况等数据可在这款APP“智能遥感”中看到,而这些数据均来自田间每隔50米立起的气象传感器、数据采集仪、通讯模块等设备检测仪器。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近年来,百万人口大县

正值伏暑天,渠县有庆镇太阳村,千亩稻田内气温超38℃。在高温的炙烤下,水稻种植户躲在树荫下,不慌不忙地点开手机APP,悠闲地查看自家稻田的情况。

水稻的抽穗、扬花、灌浆、管护、收割等生长全过程所需的水源、气温、湿度、土壤酸碱度、病虫害情况等数据可在这款APP“智能遥感”中看到,而这些数据均来自田间每隔50米立起的气象传感器、数据采集仪、通讯模块等设备检测仪器。

793cbce4-2104-409c-9f27-db6c3ede81fd.jpg

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

近年来,百万人口大县、传统农业大县——渠县不断推进现代智慧农业建设,在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在线监测、远程控制和数字化管理,稳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牢牢端稳“饭碗”,闯出水稻等主粮稳产高产的路子。

手机APP掌握稻田水稻生长

“田里水的深度、温度、湿度等数据都将影响这块稻田的总产量。”太阳村的水稻种植大户雍尚宏指着手机屏幕中,一望无垠的稻田喜滋滋地说:“利用科技手段种田,查看水稻生长情况,大热天都不用再下田,只需按照系统给出的建议,与园区企业取得联系就能管好每块水稻田。”

0e1f2df7-a655-48c2-aecd-bf543c41aca2.jpg

园区的智慧农业大数据显示屏

太阳村因交通便利,且地势平坦,利于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是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域。近年来,园区采用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发展,即农机农艺相结合,政策与良制相融合,解决农业人口老龄化,发展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保障粮食安全,目前已粮食种植面积达5.8万亩。尤其是中化MAP智慧农业、四川帮豪种业和县粮油总公司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先后入驻园区,让这个传统村庄的种植业从刀耕火种的粗放式耕种跨越到了智慧农业时代。

今年,雍尚宏种植了千亩水稻,靠着中化MAP现代农业建成的集卫星遥感系统、两小时精准气象系统、农事智农提醒系统、作物溯源系统智慧平台APP“智能遥感”,他躺在家里的凉椅上就能查看每块稻田的水深度、温度、湿度、土壤盐碱度等信息。系统还结合这些从田间采集到的数据,综合分析出每块稻田水稻长势,并及时给予农作物管理建议。

9c8756bd-9025-40cb-a080-54c04dc232ea.jpg

田间的智能设备和仪器

“若稻田遭遇病虫害等,直接手机上操作就能调动无人机喷撒农药。”太阳村党支部书记刘会长介绍,为解决稻田用水问题,每块稻田都采用了农田智慧排灌系统,通过将数字化管理、智能一体化闸门、水文传感器、土壤数据采集终端等多个系统与农渠渠系有机结合,实现智能化排水灌溉控制。“设备的运行和停止可以在手机APP上实现,也可以在中央管理室内实现,更可以在任何能联网的地方实现。”

气象数据检测站、温度/湿度监测仪、红外成像仪和设备被大范围运用在稻田内,园区的种植户种田变得更简单、更智能,也更科学。刘会长说,采用新技术和新方式种植农作物不仅减少种田的人力、时间投入成本,还极大地提高了每块农田的管理效率和粮食单位产量,现在每亩稻田每年稳产不低于1000斤稻谷,全村流转的2000亩土地,实现了亩产粮食总量200万斤。

“中稻+再生稻”增加主粮高产

距太阳村仅两公里外的渠县宝城镇新民村村委会内,渠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洪余连日来都吃住在这里,等待着该村今年头季稻收割后,精准测算出高产中稻的产量。看着郁郁葱葱的稻田,水稻被又大又厚又实的稻穗压弯了枝干,刘洪余喜滋滋地说:“今年渠县的水源充足,光照时间长,预计中稻(头季稻)将迎来大丰收。”

74ac5730-d49b-446e-9f7c-da71a416c914.jpg

新民村的稻田鱼产地

据悉,新民村位于渠县最南端,紧邻渠江支流中滩河,以水稻、油菜等粮油种植业为主。近年来,该村依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大会战”,在新民村建成高标准农田2000余亩,实现能排能灌、宜机宜业、高产高效,建成“稻田+”鱼米之乡示范区1000余亩。为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效果,该村广泛种植中稻+再生稻,以增加粮食产量。

增加丘陵地区的土地单位亩产,必须采用更科学的种田方式。尤其要在选择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基础上,配套暗化叠盘催芽育秧、全程机械化、氮肥后移、增施叶面肥、高留稻桩、施足粒芽肥、复水补施提苗肥、化学调控等关键核心技术。

刘洪余解释,新民村是达州的水稻亩高产攻关方,目前该村中稻+再生稻种植面积达500亩,稻+渔综合种养500亩。“头季稻将在八九月收割后,立即向稻田施追肥,加强管护和保水,当年11月前将再收割一次稻谷。”如此,头季稻平均亩产将达700公斤以上,今年经过科技攻关后,每处田块预计可达到750公斤以上,再生稻平均亩产200公斤以上,每亩田的稻鱼可达130公斤。

6c96aa20-cb69-4871-ab22-ff27c0b3c375.jpg

中稻+再生稻种植示范基地

此外,新民村不断从外面引智回村,邀请了四川业大学马均教授担任技术顾问,达州市农科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专家长期驻点指导,通过品种筛选、肥料运筹、化学调控等试验,不断研究“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模式,水稻亩均综合收益450元-600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刘洪余介绍,现在渠县共种植了中稻+再生稻20多万亩,明年还将在新民村引种产量更高早稻品种,试种成功后将在全县推广。

(四川经济网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