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优质品种与农技创新转化为增产增收成果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魏婉新 2023/6/18 9:40:10
作为我国主要煤矿产地之一,焦作的初期发展离不开煤炭。如今的焦作人喜欢一分为二,把过去比作“黑色”,把现在比作“绿色”。 向绿色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背靠云台山的修武县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在到访之前,笔者对修武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有美丽的云台山,实地见了才知道,修武的“绿”,不仅“绿”在山上,更“绿”在农田里。 全国小麦亩产“天花板”如何造就? 位于太行山脚下的修武县

作为我国主要煤矿产地之一,焦作的初期发展离不开煤炭。如今的焦作人喜欢一分为二,把过去比作“黑色”,把现在比作“绿色”。

 

向绿色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背靠云台山的修武县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在到访之前,笔者对修武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有美丽的云台山,实地见了才知道,修武的“绿”,不仅“绿”在山上,更“绿”在农田里。

 

全国小麦亩产“天花板”如何造就?

 

位于太行山脚下的修武县,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县城,建成了万亩示范田,先后创下了22项高产纪录,2022年最新的测产纪录更是高达950.1千克/亩,将全国小麦亩产纪录提高了50多千克。

 

坦白来说,修武县的自然环境并不突出,太行山丘陵山地的土壤多为褐土,小麦生长期蒸发量、需水量相对偏高,冬春季节又常常干旱少雨,并不利于小麦高产。

 

修武县植保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黄玉莲表示,修武的小麦屡破单产纪录,与种植创新密不可分。


引进高产优良品种


修武去年测产950.1千克/亩的小麦,使用的是优质品种“郑麦136”,此外还引进了“信麦998”“中麦7058”“烟农1212”等30多个新品种,这些品种综合抗逆性强,高产潜力大,且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


9-1.jpg

 

推广先进种植技术

 

传统小麦播种行距为7寸,示范田将其改为宽行6寸、窄行4寸,在不增加播量的基础上,使麦种分布更加均匀,个体生长更壮。传统小麦种植仅在生长期喷施两次磷酸二氢钾,示范田则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和关键期均喷施,以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此外,还有磁化水灌溉、微生物干预、重复化控等种植技术,均被证实可有效提高产量。

 

增施有机肥

 

修武示范田的用肥逻辑是以绿色清洁、循环发展为主。将沼渣沼液、秸秆、生活粪便等处理后还田,不仅实现了当季增产,更提高了土壤肥力,实现可持续种植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笔者到访修武的时候正值5月下旬,高产示范田内的小麦生长密集、麦秆笔直、麦穗饱满,已接近成熟,较常规小麦有着肉眼可见的区别。黄玉莲称,这片小麦使用的是新高产品种“百农1316”,如果没有重大自然灾害,超过去年950.1千克/亩的单产纪录已成定局。

 

粮食种植追求稳产、高产,经济作物的发展则是以地方特色和高质、高价为目标。依托太行山麓和历史底蕴,修武县的怀药种植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修武县五里源乡的云台医药,建设了千亩高品质怀药种植示范园;“云台冰菊”生产企业流转了1000亩土地,现有菊花种植面积2000多亩……这样的大规模怀药种植基地在修武有许多,给发展现代化种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我们的怀药种植基地从2021年开始推广水肥一体化设备,目前300多亩的菊花、地黄种植示范地都用上了滴灌设备,粗略统计可以节约种植成本40%左右。种植一亩菊花就可以收获1000千克,收益在3000元左右。”云台医药的负责人介绍。

 

受限于菊花种植的特性,冰菊种植基地采取“菊麦联种”:菊花在秋天采收后种植小麦,同时进行菊花育种,夏季小麦收割后再移栽。这样的联种既可以提高种植者的经济收入,又可以改善土壤情况,提高地力,得到了当地许多种植者的响应。

 

修武县还在此基础上发展中药成品制作、观光农业等产业,实现了种、产、销一体化,形成了自己的种植特色。

 

笔者在某块菊花种植地中,看到一群农民正在弯着腰劳作,询问得知,他们正在进行菊花苗移栽。

 

这或许能窥见修武县种植面临的一个问题:机械化程度不高,仍大规模依靠人工劳作。

 

上文提到的怀药滴灌种植,成本仅为每亩200元,远远低于一般设备。云台医药的负责人说:“这些设备都是一次性的,菊花摘完之后要种小麦,设备就都要废弃,第二年重新再安装,所以价格比较低。”


9-2.jpg

9-3.jpg

 

除了怀药种植,当地另一项特色作物—新庄大枣,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小种植户较多,百亩以上的大种植户仅有两三家,并且不论大户小户,都以人工劳作为主。


目前的人工种植,可以促进当地村民就业、利于发展观光农业。但从长远来看,由于人口结构的改变,无论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应用机械化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发展智慧农业,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交谈中,某怀药企业负责人表现出了对智慧农业的认可。但相较于大规模更新种植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他认为:“还是先把销售做好,产品卖出去。”正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展销中心似乎也印证了他的观点。

 

前期观念教育已见成效,但受限于高昂的投入资金,企业和种植户仍有所顾虑,这或许是智慧农业走进寻常百姓家面临的最大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