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平:只要是有益的事,想到就去干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赵丹 范明霞 2022/3/12 18:35:38
根力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淑平,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干脆利索、雷厉风行,身上总是有股勇往直前的劲头。 有人形容她是农资界的董明珠。 她以惊人的直觉、洞察力和行动力,不断穿越周期,适应变化,带着团队一直往前冲。 她不愿意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一直创新,一直向前。从流通企业到生产企业,从营销到技术型企业,从作物营养到微生态平衡,挑战一次比一次更难,但是她从来不惧怕挑战:“我不

100.jpg


根力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淑平,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干脆利索、雷厉风行,身上总是有股勇往直前的劲头。

 

有人形容她是农资界的董明珠。

 

她以惊人的直觉、洞察力和行动力,不断穿越周期,适应变化,带着团队一直往前冲。

 

她不愿意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一直创新,一直向前。从流通企业到生产企业,从营销到技术型企业,从作物营养到微生态平衡,挑战一次比一次更难,但是她从来不惧怕挑战:“我不是安于现状的人,我是看着机会就抓的人。”

 

最骄傲:从流通企业到生产企业


“我比其他人都努力,看到机遇,要牢牢抓住。感到最骄傲的,就是从流通企业转到生产企业。”

 

我国种植业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有机质偏低,病害多。目前我国大化肥和微生物肥的施用比例是91,日本的施用比例是37,欧洲许多国家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比例已达到45%~60%


如何能提高我国土壤的有机质?这是个大命题。

 

王淑平一直有大视野,她会站在农业的大方向看农资,想去抓科技支撑点,让生物改变农业,提升农产品品质;想去聚焦土壤健康,让种植者减少投入,让一些“废弃物”真正还田,让人人都能吃上放心安全的农产品,让农业做到真正的循环。

 

只是,要想做商品生物有机肥,肯定需要做现代化、工业化、规模化。从流通企业到高科技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制造企业,这个跨越可谓不小。


31.jpg

 

虽然彼时,做流通企业做得也很顺风顺水,稳扎稳打做好大平台其实也不错。但是王淑平已经不愿意去继续重复低买高卖的生意,执意要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当时手里就2000万元,需要去银行贷款买地建厂房。家人就拉着我,贷款那么多,要是还不上就家破人亡了!”王淑平回忆道,但是经历之后再审视过往,又为当初的决定骄傲。

做企业,有时候在别人看来就像一场豪赌,有时候也被过度解读为神奇的抉择,但其实,事业的成功都是源于长期的坚持和积累。

 

“为什么我能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红利?为什么我能抓住政策的机遇?这是做经销商时比不了的,没有科技专利和行业地位,没有站在这个风口上,馅饼砸不到我头上。”王淑平深谙政治经济学。

 

最标签: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


“根力多的标签就是——生物有机+土调,我要抓住微生物这个大循环。”

 

商业的未来在于避开重叠的生态位,找准适合自己的市场空间,建立最具差异化的资源体系,避免无谓的竞争。

 

王淑平介绍:“生物有机肥和土调没有太多大企业做,因为它们占比(吨位)太小了,并且推广难,营销方法和理念都和大化肥不同。不只是大家看到的农化服务、讲课,更在于精准打击。”

 

但是,无论大企业是否关注,是否进驻,微生物产品已经开始大发展了,而根力多已经在这个生态位上站稳了。“原来企业都是测土配方施肥,现在根力多能够从土壤中提取病原菌,通过测菌打造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平衡。现在,谁需要找生物有机、土调的产品,都会找我;谁有重茬的问题,都会找我。这就是我们的价值。”王淑平有这个自信。


32.jpg

 

根力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有核心的原材料,有自己的微生物,有转化的能力(能从科技点转化到生产),有自己的工艺。当然这些都是用时间、精力、钱财积累出来的。做企业,学习进化力不可少,王淑平介绍:“蒸养技术是老师教的,但是和现代化、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结合,和有机肥结合,和微生物结合,是我们原创的。”这些独特的东西就是根力多立足行业的根本。

 

为了贴近原料产地,贴近销售市场,根力多采取“300公里为半径建厂,30公里为半径建店”的战略,先后在河北、新疆、黑龙江、吉林、安徽、甘肃、江西、海南等地建立了11个生产基地,具有年产各类新型肥料超100万吨的生产能力。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根力多先后和业内部分大化肥、农药企业合作生物肥产品。

 

根力多先后和华润等单位签署合作协议,以沼渣沼液高值化利用为主,实现沼渣沼液的高值化利用、碳减排和化肥减施,共同致力于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

 

最创新:用科技创造更多可能


“我就是喜欢创新,没有原创的、好的、新的东西,谁会找你?”

 

对于外界的主动合作,王淑平这样表述:“如果不是因为根力多有自己原创的东西,有好的、新的产品,谁会找你?”

 

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其辉煌时间大概是五年。所以企业需要有自我研发、自我创新的能力,小步快走,快速迭代,学习进化,才能永久保鲜。

 

要想更好地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生产端必须具备持续的创新研发能力,根力多主要创新方向为“有机+无机+微生物”的大三元肥料,通过在无机肥料上以特定的工艺添加功能微生物菌株,施用于土壤,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增加植株的抗胁迫能力。根力多一直坚持走校企联合研发模式,在功能微生物方面做更深一步的探索研究。

 

根力多和科研院所合作提升研发能力,和河北省供销社合作共同建设农业服务点提升服务能力。

 

作为微生物肥料行业优势企业,根力多以生物科技为导向,利用优势微生物菌种解决土壤健康和作物病害问题;自主研发生防、促生、耐渗透压功能菌株500余株。截至目前,根力多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外观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获得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


今年年初,根力多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沈其荣团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33.jpg

 

根力多之前自主研发的微生物菌株,大多为细菌类菌种。引进的沈其荣院士团队的木霉菌,属于真菌,王淑平表示,“真菌+细菌,就可以达到快慢结合的效果,这两个加起来,我们对土壤健康指标的把控能力就更强了。”

 

和沈其荣院士的合作,让根力多有了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点和更多的研究方向,也为根力多的百万吨产能赋能。未来,研发中心的落地,将会为根力多带来更多的价值。

 

“这十几年来,我们一边创新,一边自我革命。”王淑平表示,曾经根力多最畅销的产品是生物蛋白类产品,去年根力多推出了“两大三专”系列,做产品集群。当时公司内部有部分人不理解,为什么舍弃那么好的单品,转而去推新品,去做更困难的事?

 

今年一季度,“两大三专”系列就完成了去年半年的销量。“做常规产品哪里有竞争优势?”王淑平表示,“我们现在也在给经销商打样板,让他们看我们是如何服务威县的梨、葡萄、青储玉米三大支柱产业的。我们在带动种植,企业的平台高了,客户自来。”

 

最情怀:用微生物改变农业的义务


“说情怀不就是实干吗?大家都想吃好、种好、多收益,我就助大家实现。”

 

情怀是什么?

 

一定不是挂在嘴边的誓言。

 

一定是当事人一直在践行的事情,所谓躬身入局。有实干,有担当。

 

“让土壤健康,(土地)能种出好吃的东西来,让人人都吃上好吃的(农产品)。”王淑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仅仅在倡导土壤的健康理念,还根据作物需求研发出好的、适合的产品,在基地做种植实验,指导、带动农户去标准种植。

 

王淑平说:“大家都想吃好、种好、多收益,我就助大家实现,给老百姓真办事儿,真付出,回报自然就来了。”

 

今年,王淑平受邀参加了邢台市庆祝第112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暨百人百场巾帼大宣讲首场事迹报告会。“我在发言的时候就说说荣誉,说说实干,说说担当。其实,情怀不就是实干吗?一步一步走来,从经营转向生产,再到发力微生物。知行合一,立即行动。没钱找钱,没科技找科技,没土地找土地,没有厂房建厂房。一步一步去做,按我的设想去做,克服困难就成了。”她说。

 

说到家庭,王淑平眼中的光就更亮了,“我个人最喜欢的奖项是全国最美家庭,人在家的时候精神上是最享受的。小家好了,各个小单元好了,社会也就更好了嘛。我在公司也会营造家的氛围,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氛围。”

 

说到企业员工,王淑平还说到阿米巴模式,让每个员工像老板一样,在公司的平台上各自有发展的空间。

 

对于未来,王淑平表示,企业必须向前冲,去做更多科技支撑的事情,去做更多研发的事情。至于个人,王淑平说,大概她会更多地做些“铺路”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