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氨基酸和动物源氨基酸哪个更好!

作者:农田行者 2024/4/29 9:50:30
在农资行业有一个长久的话题:“植物源氨基酸和动物源氨基酸哪种效果更好?”传统“矿质营养学说”认为,土壤中的有机氮需经微生物降解为铵态氮或硝态氮,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并在体内重新合成有机氮。而近年来,有研究证明(我国从1960年起),植物能够直接吸收和利用氨基酸态氮,并且能获得更好的生长效果。关于氨基酸对作物的应用功效,早期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氨基酸对作物的营养供应。吴良欢等通过同位素标记发现,甘氨酸对

在农资行业有一个长久的话题:“植物源氨基酸和动物源氨基酸哪种效果更好?”

图片

传统“矿质营养学说”认为,土壤中的有机氮需经微生物降解为铵态氮或硝态氮,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并在体内重新合成有机氮。而近年来,有研究证明(我国从1960年起),植物能够直接吸收和利用氨基酸态氮,并且能获得更好的生长效果。

图片

关于氨基酸对作物的应用功效,早期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氨基酸对作物的营养供应。吴良欢等通过同位素标记发现,甘氨酸对水稻干物重和吸氮量的促进作用大于铵态氮;张政等研究不同氨基酸对黄瓜的营养效应发现,赖氨酸和亮氨酸对黄瓜的营养效应最差,甘氨酸对黄瓜的营养效应最优;刘伟等在以番茄、小白菜为对象的研究中发现,从营养效果看:甘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且不同氨基酸对果蔬的功能效果不尽相同。

图片

随着对氨基酸的深入研究发现,每种氨基酸都有其独特的生理作用。例如:脯氨酸可以调节作物渗透势,提高作物在干旱、盐渍、低温等胁迫条件下的抵抗力;苯丙氨酸可以促进花青苷合成,在果实转色方面效果明显;甘氨酸可以显著提高作物养分吸收率,促进幼苗生长等。通过研究发现,氨基酸在作物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与氨基酸种类相关,而与其来源(植物源或动物源)没有关联。例如,同为甘氨酸,植物源甘氨酸、动物源甘氨酸在作物体内的转化、分配、代谢无明显区别。因此,当前行业共识是“植物源氨基酸与动物源氨基酸并无好坏之分,只有不同种类氨基酸的功能之分”。

图片

而在实际应用中,植物源、动物源氨基酸应用效果的差异,主要源于他们的氨基酸组成比例不同。比如,水解动物毛发中含胱氨酸、丝氨酸较高;水解动物皮骨中含甘氨酸、脯氨酸较高;动物血液里则是亮氨酸、苯丙氨酸含量较高;玉米、小麦中的谷氨酸含量较高。因此以玉米、小麦为原料的植物源氨基酸,它的促生效果会更显著;以动物皮骨为原料的动物源氨基酸会有不错的抗逆效果;以动物血液为原料的动物源氨基酸在果实转色方面效果更突出。因此,“动物源”、“植物源”氨基酸的作物表现差异源于本身氨基酸种类(功能)的不同。

图片


我们在选择氨基酸时,也要突破动物源与植物源的差异,去观察产品中各类氨基酸的组成比例,根据预期效果选择合适的氨基酸肥料产品。

国内氨基酸液体肥为啥效果不如人意?


氨基酸叶面肥,给大多农资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廉价,往往跟激素联系到一起,确实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内生产的氨基酸液肥大多是采用一些氨基酸下脚料以及一些低端的原料,本身氨基酸含量低,而使用浓度又不够(习惯的推荐和使用倍数500-800倍),造成氨基酸液肥按农业部的标准生产(游离氨基酸≥100g/L 微量元素≥20g/L或中量元素≥30g/L),使用效果微乎其微,一些企业只能是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增加效果。

而国外的含氨基酸生物刺激素进入中国市场为什么会迅速火爆呢,崇洋媚外的观念固然有之,推广方式也很重要,但用户口碑和实际效果才是产品的根基,效果来源于好的原料和配方,以及应用数据的深入挖掘。当然也不可神话国外的生物刺激素,老外的产品也不见得都好,也有一小部分滥竽充数的。也有很多人说老外忽悠人,不就是氨基酸嘛,但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生物刺激素这一理念正在改变中国对功能性肥料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