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健康掀起新浪潮,“土调”产品潜力不小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王颖 2022/6/16 11:20:36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种出健康的作物,保证农业的绿色可持续种植,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然而,随着农业的连年种植、化肥农药的大量、不科学施用,我们的土壤出现了耕作层变浅、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中微量元素缺乏、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严重问题,耕地质量严重退化。 据农业农村部调查,和20世纪80年代相比,30年来,我国耕地的基础地力下降了至少十个百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种出健康的作物,保证农业的绿色可持续种植,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然而,随着农业的连年种植、化肥农药的大量、不科学施用,我们的土壤出现了耕作层变浅、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中微量元素缺乏、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严重问题,耕地质量严重退化。

 

据农业农村部调查,和20世纪80年代相比,30年来,我国耕地的基础地力下降了至少十个百分点,全国中低产田占比高达三分之二以上。

 

这是一个不得不正视的事实:保饭碗的耕地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种了。

 

所以,不少有远见的农资企业、经销商和种植户开始关注土壤健康,开始探索更为健康、安全、高产的土壤修复和调理方案,土壤调理剂产品由此进入发展快车道。

 

借力政策东风,土壤调理终成大市场

 

“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年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出了“保护耕地”的最严动员令: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还要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保证农田“必须是良田”。

 

事实上,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而且是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在耕地保护中,不但要注意量的保护(即耕地面积的变化),更要注意质的提升(肥力与质量问题)。

 

国家对耕地质量的重视,助推了土壤改良和修复行业的飞速发展,也催生了百亿级的土壤修复市场。

 

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统计数据,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86.9亿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156.8亿元,从业机构从3000余家提高到上万家。


24.jpg

25.jpg

 

2021年全国公开招投标的土壤治理修复项目共计3626个,项目总金额约为156.6亿元。其中,农用地类土壤修复工程项目数量占比达17.5%,在全年工程项目数量中排列第二。

 

对农用地来说,全国有19.4%的耕地面积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大约有3.7亿亩耕地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和处理,土壤改良市场规模约为44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酸性土、盐碱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其中盐渍化土壤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25%,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如果考虑到这些酸碱化、盐渍化土壤的调理与改良,土壤修复与改良市场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据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刘世亮介绍,土壤改良与修复的核心是提高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碳氮比,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其中,最为常见的土壤改良措施为使用土壤调理剂、合理施肥、补充有机肥(农家肥)、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种植绿肥等。


土壤调理剂,是施入土壤中,用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生态和环境条件的物料,既能为作物提供养分,又能治理土壤板结,修复改良生态环境,是当下改良土壤的绝佳选择。因此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据相关机构预测,预计到2025年土壤调理剂产能将增加至1000万吨/年,产量将达到780万吨,平均增速达9%,保持快速增长。

 

土壤调理剂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土壤调理剂不是什么新鲜概念,早在20世纪,科学家们就提出了这个概念,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直到国家提出了耕地质量提升、土壤修复等战略指导意见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土壤调理剂才正式进入大众视线,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登记土壤调理剂的厂家从2014年的40多家直接上升到目前的150多家。还有很多厂家并没有在农业农村部登记,实际生产土壤调理剂的厂家在500家以上。


截至201412月底,农业农村部批准的土壤调理剂登记证数量有59个,农林保水剂登记数量11个。


26.jpg

 

截至20211130日,农业农村部批准的土壤调理剂登记产品达213个,登记数量比2014年增加了2倍多。已获登记产品中用于盐碱化土壤的登记有26个,用于土壤结构障碍的登记有15个,用于碱性土壤登记有11个,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登记有2个,其余159个登记均为用于酸化土壤调理的。

 

土壤调理剂登记热潮的背后,是农民“改土”意识的兴起和土调市场的广阔需求。

 

由于对土壤健康的长期忽视,我国农田土壤退化严重,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的土壤生“病”了,地越来越难种了。表现在农业生产上,就是病虫害发生频繁,程度加重;作物营养代谢失调,产量品质下降;作物生产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受到冲击等等。

 

随着作物死棵、烂苗、根腐病、枯黄萎病、重茬等土壤病害的频繁发生和逐渐加重,许多农户已然认识到土壤调理的重要性,开始选择具有土壤调理功能的产品来调理修复土壤。

 

在终端市场,随着“种地与养地相结合”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农户使用土壤调理剂产品,经销商和渠道商也开始炒作和跟风销售,土壤调理剂产品渐成新的消费热点。

 

土调产品多元化发展,差异化是破局关键

 

虽然大多土壤调理剂是以肥料进行登记的,但土壤调理剂与我们所认为的肥料还是有所不同。

 

刘世亮教授表示,虽然肥料和土壤调理剂的功能有部分重叠,都能为作物提供养分和修复土壤,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肥料更倾向于为作物提供养分,土壤调理剂则更注重土壤的修复和改良。

 

虽然土壤调理剂也能为作物生长提供部分养分,但无法代替氮磷钾肥料的使用。 它只是改善了土壤结构,调节了土壤酸碱度,促进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化肥使用量,最后达到作物增产的效果。

 

按照这个理解,市场上的很多产品,包括有机肥、腐植酸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海藻肥、微藻肥以及包含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内的微生物肥料,都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都可以归属到土壤调理剂的范畴。

 

按照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土壤调理剂产品材料来源,土壤调理剂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以味精发酵尾液、餐厨废弃物、作物秸秆、木屑等为原料的有机土壤调理剂;一类是以牡蛎壳、麦饭石、钾长石、白云石、硅藻土、菱镁矿、磷矿等为原料的矿物源土壤调理剂;一类是以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肥料为代表的微生物土壤调理剂;一类是以聚酯为原料的农林保水剂。


27.jpg

 

由于原料成分和来源的多样化,市场上的土壤调理剂产品也是花样繁多。既有原装进口的,也有国内生产的;既有酸性的,也有碱性的;既有便宜如生石灰、粉煤灰、下脚料制成的,也有采用高科技生产的生物型土壤调理剂:产品百花齐放,能满足不同消费阶层、不同种植户的需求。

 

土壤调理剂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使得整个市场都在炒作土壤调理剂,无论是在产品层面还是推广手段,同质化现象都非常严重。企业只能避开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的土调品类,推动产品向差异化、功能化发展,以提高产品的终端价值。


28.jpg

 

比如说厦门玛塔去年底推出的牡蛎钙“改土肥”,就是将土壤调理剂以“改土肥”的名义进入市场,既精准定位在土壤改良市场,又在土壤调理剂与肥料之间开创了一个新品类。

 

北京耕天下则是将目光瞄向了微藻,推出了全新产品微藻细胞营养液,利用微藻生物技术进行土壤改良。据耕天下总经理张宇介绍,在土壤改良方面,针对当前农业种植中存在的根结线虫防治难、重金属超标以及土壤酸碱化等痛点问题,耕天下都找到了明确的解决方案,并在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地区进行了效果验证。

 

要想成为爆品,还要翻过几座大“山”

 

从价值属性来看,土壤调理剂有成为“大单品”的潜质。但土壤调理剂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5年,国家相继提出化肥减量增效和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土壤调理剂在全国一下子火了起来,但没有如想象中那样发展起来,且因为推广困难,陷入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直到这两年,土壤调理剂市场才发展到今天农资产品常见的“跟风上品”阶段,但是距离“大单品”还有很远的距离。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前,还要正视土壤调理剂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29.jpg

 

第一座山:农户缺乏“改土”意识。经过这几年的宣传,大部分农户已经认识到土壤健康的重要性,也发现自己的土壤是存在问题的,但却很少付诸行动,改土意识淡薄。

 

第二座山:就是市场乱。虽然说混乱的土调市场代表着土壤调理剂这个品类的蓬勃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发展。目前的土壤调理剂产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甚至还有不少假冒伪劣产品,使用后不但起不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反而加重了土壤污染,影响作物生长,致使农户对土壤调理剂缺少信任。

 

第三座山:见效慢。土壤改良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施用一次两次土壤调理剂产品就能看到效果的。对于一些酸碱、盐渍化较为严重的土壤,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种植户希望用下去当季就要有明显效果,而土壤调理剂的效果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完全显现出来的,农户接受起来有难度。

 

第四座山:投入成本高。土壤调理剂产品不能取代肥料,施用土壤调理剂还是要继续施用肥料,变相增加了种植户的投入成本,不少农户是“想用又舍不得用”。此外,部分土壤调理剂的产品价格较高,也将影响农户的施用积极性,导致推广存在一定的难度。

 

第五座山:效果不佳。很多经销商在推广土壤调理剂产品时急于求成,过分夸大土壤调理剂产品的效果,导致农户在期待与现实中产生强烈的落差,对效果不满意;或者是经销商缺乏正确的技术指导,导致土壤调理剂的使用效果不佳,农户逐渐对该土壤调理剂产品失去信心。


虽然土壤调理剂产品具有诸多优势,但由于见效慢、成本高、效果不佳等原因,难以快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使得现阶段的土壤调理剂产品处于上量阶段,整个品类市场还没能角逐出一只“领头羊”。

 

以解决方案为切入口,找到正确的推广路径

 

特肥推广的价值在于帮助农户解决痛点问题,创造更高价值。作为特肥其中一个品类的土壤调理剂,亦是如此。

 

土壤调理剂的价值在于改良土壤。但土壤改良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靠单一的土壤调理剂产品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全面补充矿物质、有机质和有益微生物。

 

据刘世亮教授介绍,土壤固体是由矿物质、有机质、生物质组成的,一份理想的土壤中,固体体积占50%,空气和水分各占25%。其中,土壤固体中的矿物质部分占据45%,有机质和微生物占据5%


30.jpg

 

所以,土壤调理剂的推广,应当是通过“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的土壤改良方案,向土壤中大量补充中微量元素、有机质和微生物,提升耕地质量,降低农作物发病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比如说根力多提出了“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的土壤三维修复理念,并推出了符合这一理念的“茬无疾”产品。这是一款以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为载体的微生物菌肥,集生物防控、土壤修复、盐碱地改良、有益元素补充四种功能于一体,能通过生物、化学、物理三大途径一揽子解决土壤问题。一经推出便受到渠道商的热捧,第一年上市就取得了超万吨的销量。


31.jpg


河南新豫则是聚焦重点作物,聚焦农业种植中最难解决的土传病害问题,将土壤调理剂、微生物菌剂、杀菌剂等产品相结合,形成综合解决方案进行推广。

 

河南新豫董事长杨传军表示,作物的土传病害、死苗烂棵是一个复杂性问题,不是单一的药剂能够解决的。六年前,河南新豫就开始设想用种子包衣解决死苗烂棵问题,试验发现这个方法有一定效果,但并不理想;后来试图在种子包衣基础上喷施药剂解决问题,结果仍然不理想;直到前年发现土壤问题不解决,方案很难向前推进,又开始转入解决土壤问题,探索土壤调理、种子包衣和生长期喷雾防治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以土壤健康为切入点,针对种植户痛点、难点和关键点,开发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的复合型土壤调理剂产品,或者制定作物健康方案,并通过试验示范、观摩会,让种植户看到方案的效果。这是土壤调理剂产品推广的有效路径。

 

可能刚开始农户接受土壤调理剂产品还比较困难,会觉得成本高、操作麻烦,但是一旦农户看到效果,接受你的产品和方案后,这么一传二、二传四地裂变下来,传播速度就比较快了,产品也就推广开来了。


3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