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突然火了,对农资行业有什么影响?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张港港 2024/8/25 10:30:04
合成生物突然又火了。火到什么程度呢?贴着合成生物标签的概念股一路飞涨,甚至一度涨停;涉及合成生物的企业融资也颇为顺利,最高融资3亿元;所属类型企业数量明显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合成生物公司已经达到90家。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合成生物还是一个几近陌生的名词,对于农资行业也算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板块。所以,合成生物到底是什么?它的出现,对农资行业又有什么影响呢?合成生物学是什么?笔者在写这篇文章之前

合成生物突然又火了。火到什么程度呢?


贴着合成生物标签的概念股一路飞涨,甚至一度涨停;涉及合成生物的企业融资也颇为顺利,最高融资3亿元;所属类型企业数量明显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合成生物公司已经达到90家。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合成生物还是一个几近陌生的名词,对于农资行业也算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板块。所以,合成生物到底是什么?它的出现,对农资行业又有什么影响呢?


合成生物学是什么?


笔者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搜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去理解合成生物学到底是什么,但是由于涉及的学科和知识太多,感觉确实有点晦涩难懂,就辗转咨询了一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石尚柏。


石尚柏教授表示,合成生物学就是人类把之前没有用到过的这些产品,通过一个新的发现过程,将微生物的某个基因进行修饰,或者强化某个基因的功能来产生新的物质为我们所用。现在合成生物学主要应用于微生物,或者用在新材料的产生,在农资、医药、建材甚至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应用也不少。但是,合成生物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来说刚刚起步,它既是个体的,又是群体的,还是系统的。大家对合成生物学的理解还很片面,以为只是修饰基因就是合成生物学。其实并不是,合成生物学是很广泛的概念。


通俗一点来讲(但可能真的通俗不了),合成生物学本身就是一个基于现有科学所生成的新科学,所以单一地形容并不能完全解释得明白。如果非要举例的话,就好比搭积木,其他学科是底盘,是零部件,合成生物学是搭好的模型,延伸的产业链就是用途,可能这样描述也并不是完全恰当,但也算是通俗易懂。


合成生物学虽然大多数还没实现商业化,但并不能阻止它不断渗透进各行各业。整体来讲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大环节,上游使能技术开发居多,中下游为平台赋能型企业和产品研发应用企业。也就是说上游平台进行技术研发运用,中下游领先企业进行全链条的工程化和转化服务,比如工业酶的制造;大多数中下游非领先企业则是利用上中游企业已有的技术进行特定细分路线的分化研发产品,再经过小试和中试之后达到量产并销售的目的。我们所接触到的企业一般都处于中下游,或者下游。


合成生物学有望成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数字革命之后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也被称为继“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可能读者还是未必能明白合成生物到底是什么,然而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出现能够改变人类很多方面的习惯,意味着人类可能又要迎来一个新纪元。


前景广阔,市场规模迅速增长


从全球市场来看,据CB Insights预测,2018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约为53亿美元,2023年增长到超过170亿美元,到2024年将以28.8%的年均复合增速扩容至约189亿美元。在2028年,则可以成长为体量达到近500亿美元的全球型市场。单从食品与农业、化学工业两个产业来看,合成生物学2018—2023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6%和26%,2023—2028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4%和24%。


20-1.jpg


全球管理咨询巨头麦肯锡也预测,未来的全球经济活动中,有60%的物质产品都可以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生产制造,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合成生物学技术每年将为全球带来2万亿至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效益,且可以继续无限扩张。


从我国市场情况来看,《经济观察报》前段时间发布关于合成生物的文章,明确指出这不是合成生物学第一次掀起市场热潮。资本上一次涌入还是在2021年,当时中国合成生物学领域的融资事件共458起,融资金额高达1136亿元。所以笔者在本文开头才用“又”来形容合成生物学的火爆。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合成生物学又叩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截至2024年7月份,我国国内合成生物学企业融资数量达到25家,融资金额数百万元到上亿元不等。可喜的是,与农资行业有关的企业如慕恩生物、百葵锐等也榜上有名,这也更加说明了合成生物学赛道的宽阔。


20-2.jpg


卷土重来,再次掀起市场热潮


2024年合成生物学卷土重来,成为市场争相布局的香饽饽,原因何在?驱使合成生物学再次掀起市场资本投入热潮的是什么?这要从多方面分析。


动作方面,2024年1月6日,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正式揭牌,落户昌平;1月24日,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在无锡高新区揭牌落地,园区精准锚定合成生物赛道;4月底,在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强调,生物制造是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的新赛道和新业态。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制定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并且有望在近期出台。7月,在天津举办了首届中国农用合成生物学大会暨第十二届生物肥料产业发展论坛,就合成生物学在肥料应用方面做了详细的形势分析,释放出绿色农业应有合成生物学这抹底色的信息。


形势方面,生物制造已经成为绿色发展的主流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产业开始以生物为底,比如利用大肠杆菌生产大宗化学品原料,有望帮助人类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打开“上帝视角”生产抗癌药物,或能破解新药研发的“双十魔咒”;甚至我们熟知的透明质酸、青蒿素、mRNA新冠疫苗、微生物共生固氮、微生物源/植物源农药等都出自合成生物学,且已经成功应用于生产。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各行各业“战绩可查”。


最主要的在于政策方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多次提到合成生物学,各省份如河南发布《河南省促进生物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河南省支持生物经济发展若干政策》,上海发布《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杭州发布《关于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相关文件并加快布局产业集群,奠定了合成生物学高速发展的基调。市场的嗅觉是异常灵敏的,紧跟政策动向的资本和企业都伺机分得第一杯羹,也就形成了趋之若鹜的局面。


所以,用“来势汹汹”形容合成生物学一点都不夸张。


20-3.jpg


“触角”延伸,悄然突袭农资圈


合成生物学近年来在农业上的应用逐渐增多。


对于农业行业来说,合成生物学无疑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又增加一个强劲动力。


对于农资行业来说,合成生物学可能会又一次掀起技术内卷的狂潮。


《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白皮书2024》显示,合成生物学全球市场规模中食品与农业方面从2018年的3亿美元,到2023年预测的20亿美元,再到2028年预测的127亿美元,快速增长。目前合成生物学在作物领域的发展应用主要是对作物进行提质固氮、抗病抗虫、促进羧化反应提高光能利用、新型农药开发等等,虽然有广阔的市场潜力但并未实现商业化,还在探索中。


20-4.jpg


笔者在和石尚柏教授沟通时,问及合成生物学可以应用在农资的哪些板块这个问题。无意间得知石教授又有新菌种研发出来,他希望通过把作物的光合作用的相关机理构建在一起,利用菌种的生物特性抑制脲酶、甲烷产生,减少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肥料利用的损失,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


笔者也向农资行业内其他人士进行了咨询,猛然发现合成生物学其实已经对农资行业进行了“渗透”,企业也早已动作不断。


慕恩生物前不久刚进行C+轮融资3亿元,拿下了2024年上半年(截至7月份)已知融资最高金额,主要用于微生物发掘与生物制造。


6月由甘肃大北农主办的以“应用合成生物学,助力盐碱地改良”为主题的2024年合成生物学盐碱地改良技术论坛在武威顺利召开。大北农集团副总裁、甘肃大北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林梅根表示大北农已布局生物工程产业,致力于运用最新的合成生物学成果,为全球农业企业提供前沿产品,为行业提供领先解决方案。大北农会打通从研究开发到中试验证再到量产的整个链条,形成以合成生物为基底的新型产业体系,实现持续创新。


山东诸城市浩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浩辰生物”)的植物源磷酸二氢钾已经使其在农资行业内声名鹊起,随着母公司浩天药业首个获批建设的省级研发平台“天然产物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工程研究中心”的尘埃落定,浩辰生物更是实现了大跨步前进。笔者在和浩辰生物总经理范学明进行简单沟通后了解到,浩辰生物目前已经展开了合成生物方面的研究,部分产品已经进入了中试阶段。中试阶段是量产之前很重要的一步,所以极其谨慎。


大量的实例证明了农资行业对于合成生物学的规划已经不仅是蠢蠢欲动,而是“先下手为强”。


20-5.jpg


未来,合成生物学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但是在商业化方面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财力,也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尤其是要熬过前期的试验阶段,保证量产的稳定性才能收益可视化。“预测在5年内,合成生物学至少要占到农资市场份额的30%,因为它是个新兴的产业技术。但是目前来说成本有点高,如果我们的加工工艺达到一定水平,优选菌种并对其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基因修饰,使它的机能更加强大,那么这个市场是很大的,甚至不超过5年就会超过30%的份额。”石尚柏教授如是说。


那么,农企到底会如何筹划?合成生物学在农资赛道会呈现什么样的速度?我们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