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农机真的要来了?

作者:综合农业机械、35斗整理 2024/4/21 10:40:16
        电动拖拉机即将取得“准生证”        2024年3月5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发出了“关于公开征求《电动轮式拖拉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意见的函”,被业界解读为中国电动拖拉机的准生证,此大纲颁布意味着国内拖拉机全面电动化时代到来。   

        电动拖拉机即将取得“准生证”


        2024年3月5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发出了“关于公开征求《电动轮式拖拉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意见的函”,被业界解读为中国电动拖拉机的准生证,此大纲颁布意味着国内拖拉机全面电动化时代到来。


        农机推广鉴定大纲是某类农机出生证明,满足大纲相关要求,才能享受到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进不了补贴目录的农机没有价格竞争力。高价值农机,满足推广鉴定大纲,取得鉴定证书是进入市场销售的前提。


        2023年进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的农机有15大类44个小类172个品目,其中拖拉机位于第14大类拖拉机小类,小类中有三个品目,分别是轮式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履带式拖拉机。


21-1.jpg


        之前获得推广鉴定证书的都是燃油拖拉机,电动拖拉机推广鉴定大纲在今年应能通过,预计《2024—2026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操作要求》中将新增电动轮式拖拉机的品目,电动拖拉机将正式进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


        农机行业非纯市场竞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起着主导作用。电动拖拉机是耐用品,补贴政策不支持,或者没有纳入补贴范围,只靠市场化推广,企业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电动轮式拖拉机推广鉴定大纲》,被业界解读为中国电动拖拉机的准生证。


        农机电动化是大势所趋


        中国电动汽车渗透率达到35%,全球占有率60%;工程机械行业电动化进程如火如荼,电动叉车的渗透率高达65%,电动装载机的渗透率15%,预计纯电工程机械在2025年的渗透率会达到25%。但是商用汽车和工程机械“近亲”的农机电动化却是龟速前行,目前国内仍然没有一款真正商业化的电动拖拉机和电动联合收割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绿色农业、智慧农业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农机电动化也早已经被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农机企业尤其是头部农机企业也正在加大投入研发电动农机,国内电动农机正在逐渐走入世人眼中。


        那么到底什么是电动农机?


        据了解,目前业界对电动农机还没有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使用电力、电池作为动力的农用装备是电动农机;广义的电动农机应该还包括使用电池、电机驱动工作部件的农用装备。例如,悬挂式电动移栽机或者电动播种机,使用拖拉机作为整机行走动力,使用电池驱动工作部件。


        相比普通农机,电动农机有什么突出优势?


        据了解,电动农机有四大优势:第一,电动农机不产生废气和噪声,极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特别适合在温室大棚作业。第二,电动农机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第三,电动农机具有较高的智能化程度,可以配备多种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通过传感器获取农田数据,不仅能够实现准确施肥、播种和灌溉,还能够根据作物的成长情况自动调节农机的工作状态和速度。第四,电动农机的操作相比传统农机更简便,使用维护更方便,减少了机器维修和保养的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也就是说,相比传统农机,电动农机无污染物排放,是绿色环保的农机。电动农机更加便于智能化、无人化、远程控制等技术的组合应用,“电动农机+智能化=农机技术的全面升级”。可以肯定的是,成本优势和效率优势,将是电动农机的核心优势,还有使用的方便性和售后服务的简单化。


        在如今强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采用电动农机也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电力供应逐渐稳定,因此电动农机在农村市场将会有更大的需求。


        在如今我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的大背景下,需要以智能农机、自动化农机作为基础,电动农机更有利于农业机械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在“碳达峰,碳中和”加码推进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农机的未来也一定是电动农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机电动化是大势所趋,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应用的主战场是大田


        电动农机应用的主战场是哪里?


        据了解,近年来,各农机企业都把以广西为代表的南方丘陵地区适用的农机作为短板着力攻关,而电动农机结构紧凑,控制灵活,体积小, 质量轻,工作回转半径小,有利于操作,更适用于丘陵等小地块作业。


        但其实,丘陵地区之外,电动农机的主战场还是在大田作物上,也就是小麦、玉米、水稻、油菜、马铃薯、大豆六大作物,但除此之外还一些细分的使用场景。从时间顺序上看,最先电动化的恰恰是一些细分场景。比如,设施农业、规模化果园、城乡接合部的蔬菜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花卉基地、育秧育苗中心等场景将会最先普及电动农机。


        一方面是这些场景中充电和换电很方便,另一方面是这类场景主要使用100马力以下的中小功率的农机,中小型农机最容易实现电动化。另外设施农业、规模化果园、城乡接合部的蔬菜基地、花卉基地、育秧育苗中心等大多数在城乡接合部或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镇,这些地方也是电动汽车下乡的主战场,电动农机可以借用电动汽车的充电桩、换电中心等基础设施,所以理论上讲最容易实现电动化。


        所以,生产设施农业、果园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特色农业等作物所需的中小功率、专业化设备的农机生产企业将受益。具体到产品上,生产果园拖拉机、割草机、搬运车、轨道运输车、喷药机、移栽机、蔬菜收获机等农机的企业有望享受到电动农机的第一波红利。


        我国尚处于初期阶段


        目前我国电动农机的现状是怎样的?


        农机电动化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农业绿色发展的理念支撑下,早就有政策提出了相关要求。


        2016年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明确将“清洁燃料与新能源农用动力、电控喷射与新能源拖拉机”列为重点发展主机产品。


        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2020年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的通知》,农业农村部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继续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等支持政策,积极引导和促进电动农机的推广应用。


21-2.jpg


        2023年两会上,人大代表吉兰芳就提出了《关于加快电动农机推广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建议通过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等措施,持续推广农机电气化,促进农机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能耗更低、无污染的电动农业机械推广应用,为乡村振兴走出一条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强支撑。


        可以说,在政策层面国家对电动农机是持续重点鼓励支持的,但还只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东风。整体来看,我国电动农机实际还处于企业投入研发阶段,而且投入品类较局限,多集中于拖拉机和小型农机。


        虽说植保无人机算是典型意义上的电动农机,但大疆等企业并没有把无人机技术嫁接到其他品类的农机上,传统农机厂商也没有把无人飞机的电动化技术嫁接到自己的传统农机上,所以,目前国内仍然没有一款真正商业化的电动拖拉机和电动联合收割机。


        一个潜在的千亿级赛道


        国内电动农机的市场容量有多大?


        2023年1-12月国内共销售电动装载机3595台,比2022年同期增加2435台,暴涨209.9%。


        据统计,每年通过国补系统销售的动力型农机有800亿元左右,加上进出口部分,每年国产动力农机超过了1000亿元。这1000亿元的动力农机,目前几乎100%是化石燃料的发动机,理论上讲最终都会被电动农机所替代,所以说国内有一个潜在的千亿级的电动农机市场,其中拖拉机超过500亿元。


        千亿市场容量下,自然吸引着众多农机企业的布局。一拖、潍柴雷沃等大企业大集团,丰疆智能、中科原动力、极飞科技等科技型公司都在布局电动农机,都拥有着不可忽视的市场潜力!


        目前国内电动农机有混动和纯电两种技术路线,采取油电混动技术路线的有东方红、沃得、英轩、柳工、河北铠特等企业,如沃得农机的油电混动DK2804拖拉机,英轩重工是YX3004-8HEV,柳工是LT3504,名气最大的东方红在2023年武汉全国农机展上展出了HB2204。选择纯电技术的大多是二线或更低线品牌,以及一些科技型公司,如洛阳路通80马力纯电动拖拉机,使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电芯等。


        电动农机商业化还任重道远


        电动农业机械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核心是供应链和充电桩的问题。


        因为电动农机的发展,产品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资源是供应链。相对于传统的机械传动的农机,电动农机的结构相对简单,其核心部件集中在“三电”—电池、电机、电控。


        实事求是地讲,国内农机电动化供应链还没有准备好。虽然也有一些企业已经进入了农机专用电池、电机和电控领域,但由于没有大规模的生产销售,所以这些产业链资源微不足道。


        不过电动农机的供应链极有可能不需要自建或独建,因为农机可以利用汽车、工程机械两大近邻的成熟的配套资源,这是中国农机得天独厚的待遇,这其实也是后发者的优势。


        据专家的观点,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以电动汽车产业为基础的全球供应体系最齐备、产业链最完整、竞争实力最强的电动产业链和生态圈,农机企业完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起点起飞,而非从头再来。


        工程机械、商用汽车的电池可以在农机上使用,国内农机企业可以不用像约翰迪尔一样去专门收购一家电池工厂 ;而电控方面,从2015年开始,植保无人飞机、自动导航、无人驾驶技术在农机行业的兴起和普及,已经培育起了一个以大疆科技、拓攻无人机、丰疆智能、博创联动等公司为班底的强大的农机电控的产业基础,所以农机行业并不缺电动农机所需的电控软硬件技术和产业链。


        除了供应链难题之外,发展电动农机还有两大难题,其一是用户接受度的问题,其二是充电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企业和本产业的角度上短期内无解,但是目前在生产实践中,有一部分产品开始尝试配套增程器,也有一部分研发人员尝试配套在大型电动农机上配套太阳能充电装置给电池充电。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国内电动农机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硬件以及软环境条件,但是大规模推广和普及电动农机还任重道远。


21-3.jpg


        产业政策上,还需要农机产业政策、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明确向电动农机倾斜。


        行业标准上,电动农机安全性评价标准目前还是空白,经济指标与可维修性指标亟待完善。


        技术创新上,低转速大扭矩电动机和高能量长时效蓄电池技术还不成熟。


        人才队伍上,目前的农业、农机从业人员大多数具有机械方面的专业知识,而电气、自动化等专业人员相对比较少,需要多渠道培养实用型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电动农机的未来已来,但走向普及,还有待在产业政策、技术、制度、标准、产业链、推广方法方面多管齐下,协同创新,整体还是任重而道远。谁将是农机界的特斯拉或者比亚迪,还有待时间给出答案!(来源:综合农业机械、35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