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农资店须具备四个“硬实力”
近年来,由于市场下行和农资电商的叠加影响,越来越多的农资店感慨生意难做、钱难赚,甚至不少农资店有了关门转行的想法。随着农资市场整体环境的改变,很多传统农资店主的思维和能力已经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照此下去,被行业淘汰是迟早的事情。笔者认为,未来5-10年农资店要想活下去并做大做强,必须具备四个“硬实力”才行。
上游关系过硬
这里说的是上游关系包括厂家和经销商,但重点是经销商。过去农资店进货时只关注经销商的货源是否充足、价格高低和支持力度,至于经销商的实力与信誉、彼此之间的客情关系以及双方合作时间的长短这些因素统统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未来农资店要想保证稳定的货源和持续的政策,就必须寻找一到两家可以长久合作的经销商,而且经销商要具备以下四个指标:思路、货源、团队、信誉。
有清晰的思路
判断一个经销商是否值得追随,就要看他对未来有没有想法和信心。如果他不看好行业的发展,整天抱怨连连,对未来没有长远规划,也不舍得在团队和客户身上投入,那么这个经销商就不是一个值得农资店“托付终身”的战略合作伙伴。
有稳定的货源
只有货源稳定才能保证旺季不会断货。上游货源是否稳定取决于经销商和厂家的关系好不好,如果关系好,厂家在非常时期就会优先支持这个经销商。因此,经销商手里有没有行业知名品牌,以及与大厂家合作时间的长短,这些都是农资店要关注的重点。
有会推广的团队
判断一个农资经销商有没有未来,关键要看他有没有推广团队。如果有并且舍得在团队身上投入,那么这样的经销商大概率可以做得更大,可以长期合作。
有可靠的信誉
商业合作的基础是信誉,农资店在选择经销商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做人诚信、做事靠谱的经销商。
种植技术过硬
过去农资市场以散户为主,他们买农资更看重价格。现在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剧,种植大户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他们更看重产品效果和技术服务。所以,农资店要想不被大户抛弃,不被电商蚕食,就必须把技术这把刀磨得更加锋利。
下面笔者从植保、水肥、行情、农户四个维度来解读种植技术。
懂植保。农资店要想留住种植大户不被电商撬走,就必须掌握治理病虫草害的植保知识,并能根据作物的不同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懂水肥。植保技术解决的是保产问题,而水肥技术解决的增产问题。所以,农资店主既要具备植保知识,也要掌握水肥营养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懂行情。农资店主还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准确预测作物的市场走势和价格行情,为种植户提供前瞻性的种植建议。这样的农资店主不仅是种植户的技术顾问,更是种植户选择种植什么作物的参谋长和“主心骨”。
懂农户。当然了,也有不少技术过硬的农资人,因为不了解种植户的具体需求,不知道如何与种植户沟通而无法获得种植户的信任。由此可见,只有懂种植户的农资店主,才能通过技术服务来征服他们,和他们打成一片。
选品眼光过硬
在产品过剩的时代,一家农资店的选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产品质量不好、效果不明显,将直接影响种植户的复购;如果产品缺乏特色和差异化卖点,则会增加产品销售的难度。因此,选准适销对路的好产品对农资店的盈利和发展至关重要。
农资店选品要遵循四个原则:功能性、未来性、稀缺性、持续性。
功能性。产品效果是农资店选品的第一要素。农资产品没有效果就没有种植户的信任和黏性,而要想保证效果,就需要店主亲自试验、亲眼见证,唯此才敢放心大胆地向种植户推荐。
未来性。优秀的农资店既会卖常规产品,也会卖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产品。如植物生长调节剂、转基因除草剂、生物农药、菌肥、生物刺激素等。常规性产品只能用来引流,而创新性产品才能让农资店赚钱。
稀缺性。物以稀为贵,农资店要想跳出同质化竞争,就要多卖那些有门槛、有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如有专利技术的产品或者是独家证件的产品。
持续性,选择新品一定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能只卖短期赚钱的产品,更要卖有生命力、能够持续带来利润的产品。
营销能力过硬
对于农资店而言,卖货才是王道!
上游关系、种植技术、选品能力都是为最后“临门一脚”的营销提供支持。因此,未来能够做大做强的农资店一定不能坐等种植户上门成交,而要积极地走出去和种植户进行深度链接,这就需要提升推广能力、会销能力和新媒体营销能力。
推广能力。农资店只有具备推广新产品的能力,才能跳出低价竞争的红海,持续获得更高的利润。可以说农资店主的推广能力就等于赚钱能力。
会销能力。农资行业各种各样的会议很多,其中绝大多数会议如观摩会、测产会、农民会……都是围绕着农资终端进行的。过去开会,农资店更多依赖的是厂家和经销商的赋能,未来有竞争力的农资店一定是能够独当一面、独立开会的。
新营销能力。最近几年不少农资店通过微信、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工具开辟了业绩增长的新赛道,在当地市场率先突围
。
笔者坚信,未来会有更多具备新营销能力的农资店脱颖而出、做大做强,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