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林科学院:以科技力量赋能农业 打造智慧农业新样板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张国凤 2024/8/9 15:02:55
从枸杞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到盐池滩羊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养殖技术的突破,再到免埋土葡萄种质资源创制与栽培技术的革新,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成为推动宁夏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坚实基石。近年来,宁夏农林科学院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为“六特”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3个科技服务团、158名资深专家组成的强大阵容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他们身体力行,将科技成果直接应用于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印证如何“

从枸杞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到盐池滩羊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养殖技术的突破,再到免埋土葡萄种质资源创制与栽培技术的革新,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成为推动宁夏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坚实基石。


近年来,宁夏农林科学院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为“六特”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3个科技服务团、158名资深专家组成的强大阵容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他们身体力行,将科技成果直接应用于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印证如何“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他们为当地产业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通过实地指导、技术培训、成果转化等多种方式,提升了农民的科技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也为宁夏的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确保了宁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农林科技始终走在前列。


科技创新引领枸杞产业升级


枸杞,这颗来自中国西北的“红色宝石”,正以科技的力量焕发出新的生机。宁夏枸杞科学研究所,作为世界枸杞研究的领先机构,正在用科技创新引领枸杞产业升级,让枸杞焕发出新的活力。


宁夏枸杞科学研究所建成了世界上收集枸杞种质资源种类最多、活体保存数量最大的基因库,收集保存国内外枸杞属资源2666份,为枸杞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从‘宁杞1号’到‘宁杞7号’新品种,再到宁农杞15号,经过30多年的不断辛勤耕耘,枸杞品种不断推陈出新,不仅解决了枸杞品种单一的困扰,也提高了宁夏枸杞单产,亩产量超过300Kg,已在全国推广108.66万亩,实现了枸杞品种的多样化种植。”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所安巍研究员介绍,为了加快新品种选育和推广,解决良种种苗繁育效率低等问题,我们建成1个国家级枸杞种质资源库,3个自治区级的良种繁育基地,创建了微型扦插快繁技术,实现了周年繁育,繁育成活率由30%提高到83%。此外,农科院还研究了篱架栽培、精准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高效栽培技术,攻破了新垦荒地、沙漠、盐碱地、戈壁滩、高海拔地区等不同生态区栽培技术。这些技术,就像给枸杞穿上了“科技的铠甲”,让枸杞可以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长,实现高效生产。


科技的力量不仅体现在种植环节,还体现在生产环节。宁夏枸杞科学研究所研制出枸杞采摘机、开沟机、锄草机、植保机等11个系列58台(套)配套机械,建立了适宜于机械作业的枸杞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新模式,田间管理效率提高了30%-50%。这些机械,就像枸杞的“好帮手”,帮助农民解放双手,提高生产效率。有了优质枸杞和高效的生产方式,研究所还进行了深加工产品研发。他们阐明了枸杞多糖、枸杞玉米黄素、枸杞酸、黑果枸杞花色苷等活性成分的功效作用机理,开发了枸杞明目胶囊、枸杞花色苷糖肽片、枸杞蜂花粉片、枸杞原浆等深加工产品15个,延伸了枸杞产业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些产品,让枸杞不再只是简单的“干果”,而是变成了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为枸杞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正让枸杞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免埋土技术助力葡萄产业发展


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被誉为中国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然而,冬季的严寒干燥却让这里的葡萄种植者们头疼不已。为了防寒,现有的欧亚种葡萄必须进行埋土处理,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损害了葡萄树体,更对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与多方科研机构携手,开展了免埋土酿酒葡萄种质资源的创制研究。2014年起,他们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等地引进抗寒旱葡萄种质资源,经过系统评估,筛选出多个可在宁夏露地越冬的酿酒葡萄品种(系),如北红、北玫、北馨、北玺等。同时,以这些品种(系)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成功培育出3个免埋土酿酒葡萄优株(系),实现了宁夏自有免埋土酿酒葡萄种质资源“0”的突破。“选育免埋土葡萄品系的过程非常复杂且耗费时间,首先我们要对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评估,明确不同种质资源的特性,然后再根据育种目标从种质资源中筛选亲本配置杂交组合,通过人工杂交获得杂交种子。将获得的杂交种子进行播种获得种苗再到挂果,至少需要五年时间,而五年后我们才能从杂交后代中初步筛选到符合条件的植株,这仅仅是葡萄杂交育种的第一步。”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徐美隆介绍道。


据悉,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将综合运用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手段,进一步扩大育种群体,提升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最终选育出更多抗寒旱、品质优的免埋土酿酒葡萄新品种。


科技支撑滩羊产业升级


宁夏滩羊,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享誉全国。然而,长期以来,滩羊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种质资源保护、生产效率提升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宁夏农科院科研人员历时八年,开展了滩羊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养殖技术研究,“历经10年时间,我们团队围绕快长型滩羊、裘皮型滩羊、多胎型滩羊进行选育,这三个品系滩羊已经选育成功。并且,我们培育出的多胎滩羊胎产羔率达150%以上,改变了传统滩羊一胎一羔,提高滩羊的养殖效益。”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马青说。


在滩羊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农科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测序,发现了滩羊特有的遗传特征,并构建了“指纹图谱”,为滩羊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2013年,我们团队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校)深度合作,开展滩羊品种优化和利用、滩羊品牌创建和保护研究,很快在‘滩羊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滩羊品系选育’‘滩羊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等重大科研、技术推广项目助推下,宁夏滩羊产业生产体系日趋完善,品牌优势日益明显,以滩羊养殖为重要支柱的优质牛羊肉产业成为宁夏农业战略主导产业。”马青说道。


在滩羊产业提质增效方面,研究人员创新性地提出了“定量运动、特色日粮、精准饲喂”的生态养殖理念,“我们建成125个滩羊生态牧场,羊群在生态牧道上听着音乐奔跑,减少脂肪沉积,提高滩羊胴体品质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屠宰之后,精细化分割,生产高端滩羊肉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区。”马青介绍说,他们还构建了品牌管理体系和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并创新了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这些成果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滩羊产业的整体效益,促进了滩羊品牌的打造和产业升级。可以说,科技的力量让滩羊产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也让宁夏滩羊这张“金名片”更加闪亮。


未来,宁夏滩羊产业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更大贡献!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农业新样板


在广袤的宁夏大地,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宁夏农林科学院积极拥抱大数据、5G、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将它们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农业新样板。天空地一体化酿酒葡萄长势及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让葡萄园的管理更加精准高效;精准施药装备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农药使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数智养殖技术的推广,让畜禽养殖更加科学规范,产量和品质显著提升。除此之外,宁夏农林科学院也高度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技术攻关,通过天敌昆虫资源开发、生态调控技术等手段,构建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生物防治技术体系,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保护了绿水青山,也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人才是农业发展的基石。宁夏农林科学院通过多种途径培养高素质农业从业人员,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成长,培养“土专家”“田秀才”,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人才动力。展望未来,宁夏农林科学院将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聚焦“六特”产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宁夏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