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花生大会】周琳:花生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大会组委会 2024/4/2 15:46:13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河南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植物保护岗位专家  周琳花生不同生育期病虫害防控重点播种出苗期(从花生播种到50%幼苗出土,并展开第一片真叶的时期),防控重点病害是冠腐病、黄曲霉病;虫害是地下害虫。花生冠腐病是由黑霉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土传病害,常造成缺苗、死棵,从种子发芽至荚果期均可发病,但主要危害萌发的种子和幼苗,一般地块发病率20%~30%,严重地块可达60%。花

图片 1.jpg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河南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植物保护岗位专家  周琳

花生不同生育期病虫害防控重点

播种出苗期(从花生播种到50%幼苗出土,并展开第一片真叶的时期),防控重点病害是冠腐病、黄曲霉病;虫害是地下害虫。

花生冠腐病是由黑霉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土传病害,常造成缺苗、死棵,从种子发芽至荚果期均可发病,但主要危害萌发的种子和幼苗,一般地块发病率20%~30%,严重地块可达60%。

花生黄曲霉病是一种常见的腐生真菌黄曲霉引起的花生重要病害之一,也是世界性病害,在花生播种出苗期、幼苗期、收获期及运输和储藏过程中均可发生。

图片 2.jpg

花生播种出苗期重点地下害虫主要为害花生的地下部分,如播种后的种子、幼苗根茎、荚果种仁,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普遍发生,危害也较为严重,新蛛蚧在部分沙土地危害较大。

图片 3.jpg

幼苗期(从50%种子出苗到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防控重点病害有根腐病、茎腐病、青枯病;虫害有甜菜夜蛾、棉铃虫、蚜虫、叶螨、蓟马。

图片 4.jpg

花生根腐病病原为茄镰孢Fusarium solani、尖镰孢F. oxysporum、粉红镰孢、三线镰孢和串珠镰孢等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可在花生整个生长期发病,苗期和结荚期为发病盛期。症状:出苗前可侵染发芽的花生种子,导致烂种。苗期主要侵染根下部,造成主根腐烂,地上部矮小枯萎、死亡。结果期侵染,可导致花生根、荚果和茎基部腐烂。地上部表现为生长不良,如植株矮小、叶片褪绿、变黄、叶柄下垂、开花结果少等,最终导致整株枯萎。

花生茎腐病,病原为棉色二胞 Diplodia gossypina,苗期和结果期为两个发病高峰,一般田块死株率为20%-30%,严重者40%-60%。

图片 5.jpg

苗期感病,病原菌一般从子叶或幼根侵入,导致子叶变成黑褐色的干腐状,随后延伸到茎基部或地下根茎部,形成黄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后逐渐形成绕茎基部或根茎部的黑褐色病斑,维管束腐烂。一般发病4-5 d后,整株萎蔫枯死。

结果期发病多在近地面茎基部,随后病斑上下扩展,颜色由黄褐色变成黑褐色,一般发病10-30 d后整株枯死,地下荚果腐烂或种仁不饱满。

图片 6.jpg

花生青枯病,病原由茄科劳尔氏菌引起的土传性细菌病害,青枯病菌可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借助雨水、农事操作进行传播,一般种子不带菌。该病是一种喜高温的病害,土温稳定在25℃,病害开始发生;土温稳定在30℃左右,进入发病高峰期。

图片 7.jpg

甜菜夜蛾,鳞翅目、夜蛾科,多食性害虫。为害特点:1-2龄幼虫多集中在花生叶背啃食叶肉,只留下表皮,被取食的叶片上形成透明的小孔;3龄以上幼虫分散危害,被食叶片上出现空洞或缺刻。发生严重时,可将花生叶片吃光,只剩下光秃秃的茎杆。

棉铃虫,为害特点:幼虫为害花生的幼嫩叶片和花蕊,影响花蕾受精和果针入土。1-2龄幼虫从叶片背面剥食花生幼嫩叶或取食花蕊,3龄幼虫食量增大,顶部嫩叶出现明显缺刻,从4龄开始进入暴食期。棉铃虫为害盛期可全部危害当天开的花,对花生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花生蚜虫,为害特点:花生未出苗前,蚜虫可钻入土壤,危害花生幼茎、嫩芽。花生出苗后,若蚜、成蚜聚集在顶端心叶和叶背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变黄、卷缩。花生开花后,进一步危害花萼管、果针以及荚果,影响花生开花结果,受害植物生长发育缓慢,较正常植株矮小。危害严重时,蚜虫分泌大量蜜露,引致霉菌寄生,导致花生叶片变黑,甚至整株枯萎死亡。花生蚜虫也是花生病毒病的载体,可传播花生斑驳病毒病和花生条纹病毒病。

蚜虫防治措施: 在花生蚜虫迁飞入花生田之前,使用粘虫黄板诱集有翅蚜,降低成虫发生数量。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株残体和杂草,减少越冬虫量。合理轮作、邻作,适时灌溉、施肥。使用天敌瓢虫、草蛉、蚜茧蜂等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种子包衣: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或其复配制剂。

花生蓟马为害特点:以成虫和若虫锉吸花生嫩叶、花器汁液,受害叶片出现白色、灰白色或黄色点状、条状斑纹,嫩叶、嫩梢变硬、卷曲、皱缩,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受害严重则黄化不长。而花器受害则不受粉、不结实。

防治药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呋虫胺等新烟碱杀虫剂+高氯,严重时可用乙基多杀菌素、螺虫乙酯、甲维盐、氟吡呋喃酮等。喷药时间:傍晚。因蓟马有怕光的习性,叶蓟马白天多藏匿在植株的下部或土壤表面甚至土壤缝隙里,阴天、早晨、傍晚和夜间才到植物表面活动,通常建议黄昏时打药,且要打匀、打透,并注意向地面喷雾。

图片 8.jpg

开花下针期(从50%植株开花到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防控重点病害有青枯病、白绢病;害虫有甜菜夜蛾、棉铃虫、蛴螬、地老虎、金针虫、蚜虫、蓟马、叶螨。

花生白绢病,病原为齐整小核菌, 一般地块花生白绢病发病株率为10%—30%,严重地块达40%以上,有的田块甚至造成绝收,在重茬和秸秆多的地块发病株率较高,发病程度亦较重,是花生种植户最头疼的问题。

图片 9.jpg

图片 10.jpg

图片 11.jpg

白绢病防控方法施药时期:发病初期,菌丝尚未形成菌核前;

施药时间:下午7点左右,花生叶片闭合时;

防治药剂:噻呋酰胺、噻呋·戊唑醇、噻呋·吡唑酯

施药方式:一定要采用喷淋的方式,把药液喷到花生植株茎基部及周围根部土壤,甚至要喷到残存的秸秆上。

用水量:要有保证。1亩地至少30公斤。若田间白绢病零星发生时,也可用生石灰撒施。

结荚期(从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到50%植株出现饱果)和饱果成熟期(从50%植株出现饱果到大多数荚果饱满成熟)防控重点病害有: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果腐病、褐斑病、黑斑病;害虫有甜菜夜蛾、棉铃虫、蛴螬、地老虎、金针虫。

花生根腐病,病原为茄镰孢Fusarium solani、尖镰孢F. oxysporum、粉红镰孢、三线镰孢和串珠镰孢等。症状:结果期侵染,可导致花生根、荚果和茎基部腐烂。地上部表现为生长不良,如植株叶片褪绿、变黄、叶柄下垂、开花结果少等,最终导致整株枯萎。

图片 12.jpg

花生果腐病,病原为茄镰孢菌、尖孢镰孢,

症状:荚果发病初期,一般先从荚果果嘴端侵染,果皮上出现深褐色小斑,随后延伸覆盖整个荚果,导致籽粒发育不良,比正常籽粒小。发病严重时,整个果荚变成深黑色,果仁和果皮全部腐烂。侵染果柄时,导致果柄腐烂,并与荚果分离。

花生果腐病从结荚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病,但地上部分表现与正常植株无差异,不会导致植株褪绿、矮化、落叶、死秧等现象,且该病不影响花生的根系,因此发病前期很难被发现。地势低洼、土壤湿度大的地块发病较重。

图片 13.jpg

花生主要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全程绿色防控:以产出高效、产品优质、资源集约和环境友好为导向,覆盖农产品生产的时空全过程,集成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和科学用药等多方面技术措施防控病虫害。

1.加强植物检疫——法规措施

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采取检疫检验措施,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保护无病区,不从疫区、重病区调运种子,在引种、调种时,必须事先调查种子产地的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对花生荚果、花生秧、种子和运输工具、包装材料等实施检疫,严防检疫性有害生物借助人为因素传播扩散。植物检疫措施防控重点有新黑地珠蚧、根结线虫病和青枯病等。

2.深翻改土——生态调控

花生收获后或种植前深翻土壤,一般深耕30-35cm,连作花生茬连续旋耕2-3年后深翻1次,降低田间病菌、害虫基数。花生冠腐病、茎腐病、根腐病、青枯病、白绢病和果腐病等根茎部病害严重发生区,宜1-2年在花生收获后或种植前深翻1次,减少侵染源。

图片 14.jpg

增施土壤改良剂和调理剂:改善土壤的酸碱性,降低病菌侵染。对于偏酸性的花生田,结合翻耕每亩撒施石灰、硝酸钙、尿素或碳酸氢铵等进行调节,改善土壤环境,降低病害发生。

深施铵肥:如碳酸氢铵、腐植酸铵、氨化过磷酸钙、氨水等氨态氮肥施入土壤散发的氨气,能一定量地熏杀蛴螬和驱避成虫产卵;

防治果腐病宜在耕地前每亩撒施50-100 kg生石灰(或石膏),对土壤进行消毒,并补充土壤钙肥;

防治蛴螬:花生播种时,每亩沟施或穴施2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2-6 kg。

3.科学施肥——生态调控

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进行配方施肥。施足基肥,施用硫酸钾复合肥和花生专用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偏施氮肥可促进花生白绢病菌核萌发,发病较重;

增施腐熟有机肥:须充分腐熟后施用,一般施用量1000~2000kg/亩,以平衡植物营养,提高花生植株抗性;

增施有益菌肥和微生物菌剂:可改善土壤微生物的菌落结构,形成有益微生物优势群落,从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对作物的侵害。

图片 15.jpg

4.合理轮作——生态调控

合理轮作除可调节地力外,还能减少病虫害发生,特别是对寡食性和单食性害虫以及寄主范围较小的病原生物所引起的病害效果更显著。

小麦-花生一年两熟种植区,宜实施小麦-玉米或小麦-大豆等种植模式轮作倒茬。病虫轻发生地块实行3-5年轮作一次;重发生地块实行2-3年轮作—次,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病虫基数。

5.选种抗(耐)病虫品种——生态调控

花生种植前,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及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当地种植和生长的抗(耐)病虫品种,以此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机率,这是最经济实惠、效果最好的一项措施。如种植高抗青枯病的花生品种远杂9102可有效降低青枯病的发生。

  • 远杂9102:高抗青枯病

  • 豫花15号:高抗网斑病等5种病害

  • 豫花37号:抗网斑病、根茎腐病,中抗叶斑病

  • 豫花9326:抗叶斑病和网斑病、高抗病毒病

  • 豫花9719:抗网斑病、叶斑病和根腐病

  • 豫花22号:抗网斑和根腐、中抗叶斑、锈病和病毒病

  • 豫花23号:抗网斑病和根腐病、中抗锈病和病毒病

5.种子处理——科学用药

针对不同病虫害,合理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土传和种传病害以及苗期病虫害。拌种时噻呋酰胺用量过大,对花生出苗和生长有影响,要严格控制用量。

在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严重地块,可用18%氟虫腈·毒死蜱悬浮种衣剂1: 50-100药种比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在花生根茎腐病、冠腐病严重发生田块,可用噻呋酰胺、戊唑醇、萎锈灵进行拌种。

种子包衣和拌种时应特别注意:

  1. 严格控制用药量,禁止超量用药。特别是三唑类杀菌剂;

  2. 拌种后要立即播种,现拌现用,当日播完, 并适当增加用种量。

7.适时播种,起垄栽培,合理密植——生态调控

选择合适时期播种:春播花生白绢病发病比夏播花生发病重。春播花生不宜播种太早,一般在覆膜后5 cm土层温度稳定在12℃以上时播种。夏直播花生于小麦收获后抢时播种。

采用起垄栽培:花生为喜光作物,起垄利于田间通风透光、排灌降湿,减轻病害发生。一垄双行,垄高12-15 cm,垄宽75-80 cm,垄面宽45-50 cm,垄上行距25-30 cm,播种行至垄面边距≥10 cm。

合理密植:花生种植过密,田间郁闭度大,增加染病几率。春播每亩种植密度9000-11000穴;麦垄套种每亩种植密度11000-12000穴;夏直播每亩种植密度12000-13000穴。每穴2粒,播种深度3-5 cm。

图片 16.jpg

8.规范生长期肥水管理——生态调控

根据花生不同生长期的营养需求进行合理叶面追肥。

田间应沟渠配套,灌排通畅。雨后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应根据花生植株对水分的需求,采用喷灌、滴管等节水灌溉技术,适时适量规范灌水。

湿度影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速度。许多病害如花生白绢病、果腐病等发生流行都需高湿环境。通过规范灌水降低田间湿度,可减轻病害发生。

图片 17.jpg

9.清洁田园——生态调控

播种前,彻底清除花生田残留的作物秸秆、病残体及其周边的杂草等,铲除病虫寄主;花生生长期,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死株,避免病害扩散;病田用的农机具、工具等要及时进行消毒。

收获后,及时对病残株周围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对病残株进行焚烧或深埋;病虫害发生特别严重的地块,避免秸秆还田。

图片 18.jpg

10.花生生长期病虫化学防治——叶部病害

图片 19.jpg

防治时间:在发病初期,田间病叶率达10%-20%时,及时喷药防治。

防治药剂:选用苯甲·嘧菌酯、苯醚·丙环唑、唑醚·代森联、烯肟·戊唑醇、联苯三唑醇、氟环唑、腈苯唑、烯唑醇、戊唑醇、咪鲜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均匀喷雾。注意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的选择与使用要求。

喷药部位:叶斑病常从花生植株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一定要喷到位。

喷药次数:根据天气和田间花生长势情况,雨水多湿度大,每10-15 d左右喷药1次,连喷1-2次。

喷药方式:叶面均匀喷雾,注意一定要喷到位。

喷药器械:喷杆喷雾机或飞防。

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收获前20d停止施药。

花生根茎腐病、白绢病、青枯病等根茎部病害的防控:施药时间:下午7点左右,花生叶片闭合时;施药方式:一定要采用喷淋的方式,把药液喷淋到茎基部或根部,甚至要喷到残存的秸秆上。用水量:1亩地50-60公斤。

大多数内吸性杀菌剂都是向上输导的,被植物的根吸收并随着蒸腾液流向上输导,所以,药剂一定要喷到位。

11.科学收获,及时晾晒,安全储藏

根据农时、天气和种植模式适时采收;白绢病、果腐病、根结线虫病和新黑地蛛蚧等重发田,宜就地收刨、单收单打,避免病虫株和荚果在转移过程中传播病虫害。

收获后及时晾晒,使荚果和籽粒的含水量分别快速降至10%和8%以下。剔除破损果,妥善储藏,防止黄曲霉、黑曲霉等侵染而使种子霉变。

图片 20.jpg

12.秸秆合理加工利用,避免病菌远距离传播

花生秸秆加工利用前,应彻底筛除白绢病菌核,避免远距离传播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