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大摸底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胡晶晶 赵丹 2024/2/25 10:15:39
近日,广西南宁向黑龙江哈尔滨赠送的砂糖橘和沃柑引发了一场温馨的互动。作为回应,哈尔滨赠送了10万盒优质抚远蔓越莓。好像就是从哈尔滨回礼蔓越莓特产开始,事情的发展就开始出人意料了。一些特产农产品因超出网友对家乡特产的认知而引发广泛讨论,并逐步演化成新的网络热点,更多网友开始对家乡农业“大摸底”。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一些特产不为更多人所知实属正常。这次“特色农业大摸底”的想法也由此产生。从北至南,

近日,广西南宁向黑龙江哈尔滨赠送的砂糖橘和沃柑引发了一场温馨的互动。作为回应,哈尔滨赠送了10万盒优质抚远蔓越莓。


好像就是从哈尔滨回礼蔓越莓特产开始,事情的发展就开始出人意料了。


一些特产农产品因超出网友对家乡特产的认知而引发广泛讨论,并逐步演化成新的网络热点,更多网友开始对家乡农业“大摸底”。


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一些特产不为更多人所知实属正常。


这次“特色农业大摸底”的想法也由此产生。


从北至南,从东至西,中国的土地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特色农作物,每一种作物都有独特的特点和属性,每一种果蔬都有自己的风味和特色。


最新鲜:南北大挪移,技术打破地域限制


环境差异对作物影响很大,《晏子春秋·内篇》就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在以往,跨区域种植是不可能的。因为气候、积温、光照等差异会影响作物的品质和口感。所以,我们知道哪些作物有哪些优势产区,以及具体的产出时间。


但是,现在随着新模式、新技术、新设施的不断研发及应用,使部分作物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实现了全国种植、错峰种植,主打一个新鲜,以及全年上市。


火龙果在北方遍地开花


火龙果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种南方水果,用外观和果肉区分的话,主要有红皮白肉、红皮红肉、黄皮白肉(燕窝果)三大品种,主要种植区域在广西、广东、云南、海南、贵州、福建、台湾等地。


17-1.jpg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广西最适宜种植火龙果的区域,亩产可达2.5-3.5吨,火龙果是少数高效而易管理的特色水果之一。


当我们梳理火龙果的种植,就会发现它的技术迭代是很快的。


从“柱式种植”发展到“排式种植”,从使用除草剂到抑草膜的铺就,再到水肥一体化“喷、滴灌”系统、立体式防寒抗冻棚覆膜、机械化施工、物理防虫灯、补光系统等,各个种植环节都在不断迭代、升级,且朝着生态、节能方向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火龙果夜间催花补光产期调节技术夜间给火龙果补光,拉长了火龙果的产期和销售期。


目前,火龙果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标准化管理,也已实现全年上市。


投入方面,广西火龙果基地前三年的投入总成本大多在5万元/亩。当年种植当年就有收成,第三年就进入了盛产期,一次投入就可以多年有收益。所以引得众多资本下场,也促使行业飞速发展。  


2015年,火龙果产业开始迅猛发展,截至2021年我国火龙果种植面积达到104万亩,种植面积增速以广西和海南为最。


17-2.jpg


近两年,增速在放缓。


就像种植者所述,要种出高品质的作物,上靠天,下靠地,中间靠科技,种出来还要看市场供求关系。


随着火龙果种植技术与冷链物流设施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以及反季节和夜间补光催花技术的不断推广,火龙果开始在北方遍地开花。


第一次吃北方的火龙果是在河南新乡,外观、口感都与广西火龙果相差无几,主要是现采现吃,有新鲜感。


北方种植的话,就需要在南方的基础上再加上大棚的投入了。利用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对光照、温度、水分、湿度、肥料进行精准控制,以保障让作物生长在最为适合的环境里。


虽然种植成本增加了,但是北方零星种植的火龙果基本上走的都是观光采摘模式,对价格敏感度较差,所以收益也还可观。


很多人说,火龙果是南果北种的急先锋,火龙果试种成功之后,莲雾、柑橘等作物也开始在北方蔓延。


葡萄在南方产区异军突起


我国传统的葡萄优质产区分布在西北栽培区、黄土高原栽培区、环渤海湾栽培区、黄河故道栽培区,而南方栽培区一直是非适宜或次适宜区。


但谁能想得到,现在反倒是北方栽培区发展停滞,南方栽培区在快速发展。或许是资本的力量,或许是技术的魅力,近两年,业内的葡萄会议也多放在南方举行,宾川、建水、西昌更是业内人士趋之若鹜的热土。


为什么南方后来者居上,成为鲜食葡萄主产区?


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俊表示:“由于避雨栽培技术的成功研发,新品种的引进与新模式、新技术、新设施的不断完善,葡萄种植效益逐年提高。传统上不能种植葡萄的南方产区,掀起了葡萄发展的新浪潮,目前已成为我国鲜食葡萄生产的重要力量,引领了全国葡萄产业的新浪潮。”


17-3.jpg


南方葡萄的兴盛也促生了一个新工种—疏果。笔者所在的一个阳光玫瑰种植交流群,经常有疏果队跨省作业的对话。


另外,品种对于作物很重要,选对了品种,就选对了前程。在所有的葡萄品种中,阳光玫瑰近几年表现最为亮眼。


“五亩换大奔”的致富故事激励着无数种植者,大江南北种植积极性空前。根据几个行业大佬的介绍,我们可以大致拼凑出阳光玫瑰主产区的种植情况:江苏全省种植面积16万亩;浙江主产区是嘉兴,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四川凉山种植面积9.5万亩;云南建水、宾川种植面积9万亩;辽宁主产区为营口、北镇,种植面积为6万亩;陕西渭南有6万亩的种植面积;山东烟台、青岛地区种植面积5万亩;湖南主产区为澧县,种植面积5万亩;河南全省种植面积4万亩;安徽主产区为皖北,种植面积在4万亩上下;广西种植面积在3万亩左右;湖北全省种植面积3万亩;山西运城种植面积1万亩……


阳光玫瑰主产区种植面积达81.5万亩,也有说全国种植超过100万亩的。


17-4.jpg


种植面积增加了,竞争激烈了,供大于求之后,阳光玫瑰的价格就从最初的每串298元急速下滑,甚至有的地方的收购价在5-10元/公斤。


一部分种植者表示,要继续坚持品质。另一部分种植者表示,会提升亩产(最初的时候,为了保障品质,很多种植者将亩产控制在了2000斤),首先是要活下来,之后才是可持续发展。


无论哪种观点,提前上市都是主诉求。


由于阳光玫瑰价格大起大落的话题性,使得相关话题都有高流量。于是,可促进葡萄提糖、增香、转色的抗逆类农资产品的使用,以及用肥、用水的频率等都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流言漫天。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农资投入品,正常使用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最悦人:浪漫经济带动需求,推动花卉产业发展


鲜花,是提升生活品质的最好选择。


随着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发生转变,搭乘时代的顺风车鲜花完成从过去的高端礼品向大众消费品的蜕变升级。


而随着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展,花卉行业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花卉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花卉行业不断走高,从业者也越来越多。


不断壮大的产业规模


2011年以来,我国花卉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市场规模不断攀升。我国花卉零售市场规模2022年为1986.8亿元,2023年约为2200亿元。


2023年5月5日,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全国花卉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明确我国花卉业“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即2025年花卉年销售额达到3000亿元,花卉年出口额达7亿美元,主要商品花卉自育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10%;到2035年,主要花卉自育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25%,花卉年销售额超过7000亿元,基本建成花卉强国。


17-5.jpg


17-6.jpg


经过近10年的调整,我国花卉生产格局不断优化,花卉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数量不断增加,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鲜切花、盆栽植物、绿化观赏苗木等各类花卉生产都得到了充分发展,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鲜切花发展势头强劲,种植区域不断扩大,交易额稳步上升;盆栽植物生产规模稳步增长,小型化、精致化、功能化和平价化成为趋势;绿化观赏苗木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各地特色花卉得到充分发展。


同时,我国花卉种植区域不断扩大,这使得花卉生产的地域限制逐渐打破,各地的特色花卉得到了充分发展。


比如,“花都”云南,花卉产业布局形成了鲜切花产业带、盆栽产业带以及加工花卉产业带三大产业带,共计覆盖云南16个州、市。截至2022年底,云南省内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94万亩,花卉产值上升至1100亿元。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35.1万亩,鲜切花产量达到180亿枝,产值157.76亿元,占全国鲜切花总产量的50%以上,鲜切花产销量连续29年保持全国第一。


比如,花木之乡河南鄢陵的花卉苗木栽培面积达到52万亩,花木主产区林木覆盖率达80%以上,拥有各类花木企业、合作社1570余家,花木年均交易额120亿元,300多种名优苗木,500多种花卉,上千种造型,是全国花卉苗木产业大县、名县、强县,也是全国著名的花木产销集散地之一。


得益于市场需求增长、政府政策支持、品质提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近年来我国花卉出口量持续增加。比如,自2017年以来,云南省花卉相关商品持续呈现出正增长态势,2022年云南省花卉相关商品出口金额达1.02亿美元。


未来,随着全球花卉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我国花卉产业的持续发展,预计我国花卉出口量还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家庭园艺市场尚处于蓝海


不可置疑的是,消费者对花卉消费需求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提升。相应地,无论是品种选育,还是生产、销售环节,花卉人也开始发力细分市场。“抬头看天,低头做事”,找准花卉市场的需求,不仅要深耕,更要精耕,才有望成为赢家。


当然种植花卉不只是浪漫的,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以玫瑰鲜切花为例,一般每亩种植7500株左右,一般花农每个周期可以收获2万支花左右。按照往年的均价,每个周期玫瑰花农可以收入1万元左右。


“一般花农的收入已经可以了,投入积极性也相对较高。但是要想获得更好的收益,提升品质是重点。鲜切花从C级,到A级,价格是几何倍数的增长。”花卉从业者表示。


也因此,一般情况下,花农对于农资产品的选择是十分谨慎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花卉健康地成长为具有经济效益的商品。


随着国内花卉种植业的稳步发展,近年来我国花卉肥料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花卉肥料市场规模约为251.0亿元,同比增长6.0%。从需求量方面来看,近年来我国花卉肥料市场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其中,传统有机肥料需求稳定,花卉专用肥需求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花卉肥料需求量约为2041.8万吨,同比增长2.71%。其中花卉有机肥需求约为1820.8万吨,占比89%;花卉专用肥及其他占比11%。


据了解,云天化、金正大、史丹利、红四方、祥云股份、新洋丰、华昌化工、根力多等企业早就推出了花卉肥,也已经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增量。另外不少水溶肥企业在花卉主产区也都有着很不错的销量。其中有不少肥料企业进入到更加具体的家庭园艺垂直领域,比如祥云股份的家庭园艺品牌肥小美。


同时,随着花卉种植规模的扩大,对花卉药剂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而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花卉的质量和外观有更高的要求,这促使花农使用更多的药剂来保护花卉。以玫瑰为例,一个周期病虫害防治需要1000元左右,主要虫害有红蜘蛛、白粉虱等,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等。其中,红蜘蛛防治每10天左右一次,一次60元左右,每个周期240元左右;白粉病7-8天一次,每个周期500元左右。


目前,我国花卉药剂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多个主要玩家。但是,我国家庭园艺药剂行业尚处于蓝海阶段。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智慧植保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袁会珠指出,我国家庭园艺市场起步晚,规模小,行业关注度较低,平均消费水平不高,资深花友还比较少。家庭园艺药剂“脱胎”于农药,目前使用体验一般,缺少安全便捷的产品,急需更多更具研发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企业进入。随着家用花卉药剂行业监管逐渐优化,企业可根据现实需求,用更加完善、精细的产品引导市场。比如,免稀释产品将大有可为。


简而言之,相比发达国家家庭园艺市场趋于成熟稳定,我国家庭园艺药剂、肥料行业尚处于蓝海市场,未来从市场规模、用户人群、花友消费观念等方面发展潜力巨大。


17-7.jpg


最价值:技术赋能“抢早”,造就昂贵身价


从作物出发,农产品高价值意味着农民高收入,农民高收入意味着农资、农技的高需求。


我国高价值的农作物不在少数,比如樱桃、草莓等。但高价值都是相对的,是有时间限制的,比如春节前后的大樱桃、草莓会比其他时间上市贵出数倍,这就需要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加持,打破生长规律,抢早、抢鲜上市。


暖棚大樱桃脱“樱”而出


樱桃在我国水果种植中,本来属于小宗作物,但是每年随着“车厘子”频上热搜,也引起了国内大樱桃的种植热潮。


17-8.jpg


近年来,我国大樱桃在种植端呈现出蓬勃的发展之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中国大樱桃面积已达360多万亩,结果面积约250万亩,年产量140万吨左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17-9.jpg


同时,大樱桃的种植地域也不断扩张,很多原本不种植樱桃的地区在高收益的催化下也纷纷跟风种植。现在的大樱桃产区已经不再仅仅是传统的烟台、大连了,已经裂变为环渤海产区、西北产区、西南产区、中部产区四大产区了。山东、辽宁、陕西、四川、河南、北京、重庆、甘肃、山西、安徽、青海、新疆等均有大樱桃种植。


春节前后,进口车厘子常因价格贵上热搜。而同一时期,国产大樱桃的价格可一点也不输进口车厘子的价格。


不过,国产大樱桃的高价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春节档2-3月,多保持在每斤百元以上,3月到4月下旬也多保持在50-80元/斤,5月之后露天大樱桃大量集中上市,价格会快速缩水,最低的时候也有降到每斤几块钱的。


而在春节前后,因为新鲜上市的大樱桃比较少,谁有樱桃谁就拥有定价权。不过2023年春节期间,进口车厘子价格下滑,对于之后国产大樱桃的价格或有一定的影响。


除了产量少之外,运输费用高、人工费用高,以及与早上市相匹配的暖棚技术、设备成本高,是造就春节至早春国产大樱桃价格昂贵的主要因素。


在高价值的刺激下,为了“抢早”上市,不少大樱桃种植户开始尝试暖棚的种植模式,成功赚到钱的也不在少数。但是,暖棚需要的设备投入成本较高(据了解,一亩地的棚需要安装5套左右的温控设备,一套设备5万元左右),种植技术要求也高,甚至还需要大量的人工管理和生产资料的投入,算下来,成本比露天种植要高很多。


此外,高昂的成本和风险,也注定了暖棚模式不是所有的种植户都可以尝试,只适合那些有管理设施大樱桃经验、有技术实力,最重要的是要有经济实力的种植户,主要是中大型的种植基地或农业企业,普通的种植散户还是谨慎上马。


目前,暖棚种植在国内樱桃种植产业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低的,生产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大连、朝阳等地;山东临朐、烟台,陕西澄城等地以塑料大棚为主。其中,辽宁大连的日光温室生产技术最成熟,面积约9万亩;烟台设施大樱桃栽培面积约8.6万亩。


技术为草莓“保值增值”


要说高价值水果,冬季的草莓也必定榜上有名。


消费市场的需求和草莓较高的经济效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种植户选择草莓,草莓种植本身“短、平、快”的产业特性也使得草莓的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


17-10.jpg


近几年,我们尝到了口感好的草莓新品系,如香野、圣诞红、天使8号、粉玉等陆续出来的新品种;也看到了一些新技术和新模式,比如夜冷技术、营养杯育苗技术、高垄半基质栽培模式、智能分拣设备、空气温湿度调节设备等。


这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也推动了草莓的规模化生产,让中国草莓“飞”起来!


2013年之后,我国草莓种植面积、产量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草莓的种植面积增加了12%,达到了300万亩,而产量更是较上年增长了20%,达到了惊人的600万吨。我国草莓主要集中分布在山东、辽宁、河北、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近几年,四川、安徽、新疆、北京等地区草莓种植发展也较快。


当然,高价值也是有一定条件的。草莓鲜果旺季时间较短,元旦前后上市的早熟品种销售价格比春天旺季时高3至4倍。


虽然当下这个冬季的草莓价格大幅降低,但部分品种草莓的价格依旧坚挺,比如,红颜价格与往年相差无几,香野、雪里红等品种的价格有小幅上升。


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草莓大多存在品种老化问题。比如,甜宝草莓和章姬草莓,它们是同一个品种,果子软、不易运输的缺陷明显,已经不太符合现在的市场需求,处在退化期。


草莓种植户应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更新种植品种,调整种植结构。其实,新品种草莓的种植方法、成本与老品种都差不多,同一种植模式下,新品种结出来的果子,个头更大,硬度更高,果色也好,售价能高出20%左右,甚至更多。


现在已经有农户尝到了新品种的“甜头”,我们也已经品尝到了很多新草莓品种。


另外,近年来草莓生产逐步趋于智能化和机械化,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机器人技术等更多技术手段将用于草莓生产中。比如,德国、日本研发的草莓果实色选采摘系统、草莓种苗高温喷雾杀菌系统等,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对于深扎草莓行业的农资企业经销商来说,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增量空间。


比如,新安植保汪建国是建德远近闻名的“草莓大王”,他建有面积达70余亩的草莓数字化三级育苗体系建设示范园,对草莓穴盘基质种苗繁育、草莓新品种展示和绿色栽培等都进行了提档升级,为莓农种植提供有力保障。


比如,青岛佳垦引进并完成本土化改良的日本佳特成熟的草莓技术,核心种植技术包括夜冷技术、营养杯育苗技术、定植后管理技术(包括定植深度、吊喷、株行距、起垄、滴灌管道、全自动换气装置)、精准施肥、科学用药等。以夜冷技术为例,这一技术在日本已经非常成熟,主要做法是夜晚将苗放入冷库内低温处理,白天取出来受阳光照射,可提早进行花芽分化,使草莓在11月底以前达到比较高的产量。


……


正是这些新技术、新模式的普遍应用,助力草莓抢“鲜”上市,让草莓保值增值。


最规模:结构调整升级,焕新产业生命力


从种植规模来说,南方的柑橘、北方的苹果可以说是大宗水果的代表选手。这一南一北的两大水果却正经历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


虽然柑橘面积一直保持增长,苹果种植面积则在持续减少,但这两种水果都在不断的变化中调整产业结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出现,都在不断促进产业破圈迭代焕新升级。


高品质是柑橘未来更好的出路


曾经,我国柑橘疯狂扩种。目前,柑橘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水果。2022年我国柑橘种植面积4550.31万亩,产量6003.8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1/4以上,其中宽皮柑橘产量占世界总产量60%。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福建、江西、浙江等省区为柑橘主要种植区域。


17-11.jpg


我国柑橘总量超饱和,总产且季节性过剩突出。我国柑橘中晚熟比例大,10-12月上市的占60.7%,1-3月上市的占29.3%,4-9月上市的只占10%。


另外,我国柑橘个别品种过剩明显,目前柑橘80%的产量来自19个品种,平均每个品种约240万吨。


因此很快柑橘扩种带来的价格危机就蔓延起来,砂糖橘、春见、不知火等都经历过价格的洗礼。比如,2021年砂糖橘、沃柑价格已经与传统品种接近了。这几年风采斐然的“红美人”,许多地方开始了跟风种植,使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市场两极分化,“红美人”柑橘阵痛不断,当初20元、30元才能买一个,如今5元、10元一斤。


因此,不少种植户有在新品种上尝试突破的想法,尝试是没有错的,但押宝就有错了,特别是规模化种植园区。


有一位成功的柑橘种植户曾经分享他对于园区品种分配的观点:60%的品种是非常成熟的,基本能确保稳定收益;30%的品种是技术成熟但有一定市场博弈性的,能拉高园区收益上限;10%的品种是潜力品种,多尝试几个也没有关系,成败不影响当年的收益。


具体数字不一定按这个,但思路我觉得是对的。


现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柑橘的供应将趋于稳定。主要原因是柑橘行业整体趋于理性。前几年柑橘几个主要品种价格的回落,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极端天气的频发等都让从业者冷静下来:种柑橘没有那么简单。


而柑橘产业最终要想良性发展,一定要在柑橘的品质上去做突破,这是拉动整个柑橘产业往良性方向蓬勃发展的原动力。


广大柑橘行业的从业者,无论是经营端还是种植端,大家对于技术管理的投入和认知在逐步提升。大家也逐渐达成了共识—高品质才是柑橘产业未来更好的出路。


对于老果区散户,他们精耕细作、种植技术自成体系,往往是出精品果的地方。只要品质有保障,在当季多关注全国柑橘上市的各种报道,多比多问,同期卖个相对好的价钱并不是难事。


对于规模果园而言,既要比拼品质,又要比拼成本。因此规模种植户的“技术”“管理”与“规模”的匹配度,就是在行情中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了。他们要寻求一个可控的平衡。


新产区、新品种焕发苹果产业新活力


苹果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苹果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面积、产量均达到世界第一,优势产区布局更加优化,品种多样化,苹果加工能力也明显提升。


17-12.jpg


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苹果产业报告》显示,2021-2022产季苹果年产量排名靠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中国、欧盟、美国、土耳其、印度和伊朗,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苹果产量达世界总产量的85%以上。中国苹果产量仍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我国苹果种植面积为3000万亩,比2021年的3132.12万亩减少4.22%。2022年全国苹果总产量4757.18万吨,同比增长3.26%。在苹果贮藏加工方面,我国苹果贮藏率由30年前的25%提高到目前的40%,贮藏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2022年,我国苹果贮藏能力超2000万吨,其中机械冷库约占70%。


17-13.jpg


但是,前几年果价低迷和自然灾害已经把果农逼到了崩溃的边缘,也暴露出了我国苹果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苹果产能过剩,价格波动大,品种结构不合理,生产成本过高,等等。


也因此,这几年中国苹果产业发展迎来了新一轮的调整。改造低效果园、品种调新、结构优化、推广适度规模化栽培管理等成为苹果主产区提质升级的主要动作。


17-14.jpg


我国苹果产业区域调整和布局优化,生产重心西移北扩趋势明显。以陕西、甘肃为代表的西部地区,苹果面积依然在相对快速地扩大;同时,以云南昭通、贵州威宁、四川盐源和西藏林芝为代表的西南冷凉高地苹果面积发展很快,其早熟品种和中熟品种的表现和竞争力非常好,完全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具有特色品质的苹果产业片区。新产区的发展会对传统果区,特别是环渤海湾地区和黄土高原优势区的东部地区产生严重的冲击。


另外,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苹果优势产区,品种结构优化力度在不断加大。一些新品种上市价好易销,给了果农很大信心。比如,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政阳教授团队历经20余年杂交自主选育的苹果新品种瑞雪、瑞阳、瑞香红受到各地消费者的青睐。


与此同时,在结构调整时期,苹果产业同样迎来了不少新种植主体。而随着新老种植主体的更替,农资商服务的对象和模式也将发生变化。谁能顺势转型、打破销售为王的观念,成为一个全方面服务平台,为新的种植主体提供高性价比、全程托管式的农技服务体系,谁胜出的概率就大。


最全面:设施+技术,丰富一年四季新鲜蔬菜


蔬菜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


我国蔬菜生产持续发展,种植面积稳定在3亿亩以上,年产量在7亿吨以上,年销售量达到世界总量的50%。蔬菜种植在我国各个省区星罗棋布,蔬菜播种面积超过1000万亩的有15个省区。


我国普遍栽培的蔬菜约有20多个科,常见的一些种或变种主要集中在十字花科、伞形科、茄科、葫芦科、豆科、百合科、菊科、藜科8大科。林林总总的蔬菜,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餐桌。


17-15.jpg


先增后稳,蔬菜产业全面开花


《2023年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近十年全国蔬菜需求整体呈现先增后稳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1.76%,2021-2023年蔬菜人均需求量大约稳定在每年95-96公斤。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开始超过3亿亩,此后几年一直保持在此标准之上。2022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为3.37亿亩左右,产量近8亿吨。


蔬菜种植分布格局已经基本确定,其中,中南地区占32%,华东地区占31%,西南地区占16%,华北地区占10%,西北地区占7%,东北地区占4%。


17-16.jpg


作为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蔬菜种植在我国各个省区星罗棋布。2022年蔬菜播种面积超过1000万亩就有河南、广西、山东、四川、江苏、贵州、广东、湖南、湖北、云南、河北、重庆、安徽、江西、浙江15个省区。其中,山东蔬菜产量全国排名第一,河南蔬菜种植面积全国排名第一。


我国蔬菜产业供应时间格局形成了“夏秋季密集上市,冬春季适度补充”的特点。目前,我国蔬菜供应仍然以北方产地为主,大多蔬菜品种均在夏秋季迎来密集上市期,之后随秋冬季到来上市量逐渐减少,这也形成了我国蔬菜价格在夏秋季形成年度低点、在冬春季形成年度高点的季节性特征。


《2023年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全国蔬菜种子自给率不断提高,2022年蔬菜种子自给率达到88%,国内培育蔬菜品种达6000-7000个,大宗蔬菜种源实现了自主可控。


另外,2022年全国蔬菜进出口贸易顺差162.6亿美元,是全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顺差最大的产业。其中,特色蔬菜的出口占据重要地位。特色蔬菜是区域特色明显、品种特色突出的一类蔬菜,比如黄淮海地区的姜葱蒜加工,长江流域是莲藕、茭白等水生蔬菜主产区,西南、华中、华北的特色是加工型辣椒。按品类来说,大蒜、洋葱、姜、辣椒(干)出口量位居前列。


设施农业让新鲜更加触手可及


作为蔬菜产业的重要板块,近些年我国设施蔬菜面积、产量以及产值也一直都在不断扩大。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设施农业种植总面积约4270万亩,设施农业主要种植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等作物,年产设施蔬菜和食用菌2.65亿吨,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1/3,占商品菜的50%以上。


黄瓜、番茄、辣椒等30多种蔬菜在设施农业帮助下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其中番茄设施栽培面积超过了1000万亩,居我国设施栽培播种面积首位。


近年来,设施蔬菜与广西、云南等“南菜北运”基地相互配合,加上多级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的发展,让新鲜蔬菜更加触手可及。


但是,目前中国设施农业在设施类型上以中小型塑料大棚为主,70%以上是以家庭为单元的小农户经营,机械化水平仅为30%-40%,人工成本偏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设施农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单产水平偏低。比如,中国种植的黄瓜亩产量仅为发达国家的1/4,番茄为发达国家的1/3。


另外,我国冷链物流设施程度逐步提高,让蔬菜流通损耗率逐渐降低,目前为18%,仍高于发达国家5%的水平。


2023年6月,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制定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


也就是说,设施农业将开始持续的“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区的设施将变得更智能,比如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的自动化调控设备,打药机、物流运输机等省力化作业设备;现代设施育苗中心也将抓紧建设,提高优质种苗的供给覆盖率,以有效解决小农户育苗难、成本高、质量差的问题。


种植技术不断突破,让品质更有保障


短时间内蔬菜主产区的种植结构都不会有太大变化。


以云南叶菜“四大金刚”(油麦菜、小白菜、意大利生菜、小油菜)为例,种植品种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当然也会新增加一些品种,比如昆明嵩明县自2022年开始不少种植意大利生菜的种植户改种了香菜。


但是,蔬菜主产区市场相对来说还是固定的市场,比如山东、云南等,市场大且成熟。要想做好这些市场,我们就要了解种植的底层逻辑,解决作物的连作障碍和栽培技术的提升,而非简单地使用肥料、农药、特肥。


“不断轮作+土壤改良+技术服务”成为蔬菜主产区避免药害和土壤退化的良方。特肥,如水溶肥、生物有机肥、腐植酸、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剂、生物刺激素等产品在云南、山东等蔬菜产区发展迅速。


随着专业的种植户越来越多,蔬菜种植技术在不断突破。比如,在种植方式上,除了露天和保护地种植之外,专业的种植户和合作社还采用高端设备的大棚,通过无土栽培的方式种植,更好地管理水肥,提升蔬菜品质。


专业种植户、规模化效应、技术迭代以及减肥、减药的明显趋势等都在推动蔬菜主产区农资市场的内卷,更多的经销商开始做产品组合抢占市场,或精进技术服务以满足用户的新需求,或者调整产品结构等待市场洗牌后的发展机会。


最出圈:小众水果靠实力破圈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以蓝莓、牛油果、芭乐、莲雾、姑娘果、蔓越莓等为代表的小众水果,靠实力破圈,搭上互联网快车成功打开全国销路,冷链物流又将它们带到了我们面前。


另外,近几年,新茶饮行业内卷到最深处,各家都铆足了劲追求差异化。玉油柑、芭乐、桑葚、香水柠檬、杨梅等小众地方特色水果成为近两年新茶饮完成收割的一把“屠龙刀”,也让这些小众水果在市场上火了一把。


农资市场竞争也同样激烈,也因此,企业、经销商开始聚焦一些地方特色的小众水果产业,如蓝莓、牛油果、莲雾等。他们围绕产业链堵点、断点、痛点,对关键技术进行集中攻关,不断提高对小众水果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水平,提高品质和产量,促进产业发展。


蓝莓标准化种植程度高


2000年至今,全国超过27个省市商业化种植蓝莓,其范围相当广泛,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至西藏和新疆,种植模式是采用日光温室、冷棚和陆地相结合。


国内整体蓝莓需求以鲜果为主,但整体产量鲜果占比不到一半,进口需求较大背景下带动目前国内种植区域和产量迅速上升,蓝莓栽培面积已经达到世界第一。


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蓝莓种植面积已达103.5万亩,同比2020年增长14.7%左右,增速高于全球,全球种植面积占比持续提升;产量从2018年的15.08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47.4万吨。随着国内蓝莓产量快速增长,同时相关品种持续培育发展,蓝莓单位面积产量持续增长,从2018年的200公斤/亩增长至454公斤/亩,增长超一倍。


贵州、辽宁、山东、四川和云南是我国蓝莓的主产区。以云南为例,蓝莓增长速度较快,2021年云南蓝莓栽培面积11.85万亩,产量4.27万吨。蒙自、建水、石屏等优势产区均是以设施种植为主,标准化种植程度高,投入高,收益高,进入门槛也高。因此,很多厂商纷纷关注这个新兴品类。


蓝莓的种植水平和用肥用药水平都很高,这也决定了普通的农资经销商或者零售商很难切入市场。能帮助农户建造大棚、先进的基质栽培环境和技术指导,并在后续的销售渠道上提供帮助的农技公司在主要蓝莓产区有着很大的上量机会。


牛油果种植处于懵懂期


我国云南、海南、广西、四川、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是主要牛油果种植区。2015年以来,我国牛油果种植面积以每年约5%的速度增长,目前牛油果总种植面积达到34.5万亩。


17-17.jpg


其中,广西是我国种植牛油果较早的区域,而云南是我国近年来种植牛油果规模最大的省份。云南省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西双版纳市、景洪市、红河市等都有牛油果种植,其中普洱市孟连县牛油果种植面积10.81万亩,产值达6亿余元。


作为洋水果,牛油果的种植是有门槛的。牛油果一般散户是种不起的,因为种植成本很高。牛油果一般3-4年才挂果,第五年才能达到丰产期。头三年是没有产出的,一亩地三年下来大概需要1.5万-2万元的养护资金。所以,目前国产牛油果种植主要还是以“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主。


另外,种植技术不到位也是制约牛油果规模产业化的一大痛点。虽然我国种植牛油果的时间不短,但是还没有真正掌握它的种植技术,包括肥水、修剪以及病虫防治管理。就算公司化运营的大基地也还在摸索相关的种植技术,整体还处于懵懂期粗放管理的阶段。


也正因为牛油果种植多是公司化运营的大基地为主,再加上对其生产管理技术不了解,一般的农资企业或者当地的平台服务商、经销商很难切入进行销售或者服务。


所以,企业要想在牛油果上分一杯羹,不管是服务大户还是大基地,一定要始终坚持产品、技术服务下沉,因地制宜地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要让农户实实在在地看见产品效果,并且能真正地助力牛油果提质增效。


莲雾种植不易,需精心管理


莲雾原产地其实是马来西亚,后来引入中国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一带。


台湾是我国莲雾种植面积最大的省,约有4.85万亩,以屏东、新竹、苗栗等地为主要产区。屏东县为台湾地区最大的莲雾种植基地,种植面积为3.40万亩。


海南省莲雾种植面积及产量仅次于台湾,排名第二,且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据海南统计局数据,2021年海南省莲雾收获面积为3.57万亩,产量为5.0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9%、3.3%。目前海口、文昌、琼海、澄迈、儋州、定安、三亚等地都是种植莲雾的基地,品种也特别丰富,有牛奶莲雾、黑金刚、中国红、大叶子等品种。


莲雾从开花到收获,冬季一般需要四个半月上市,春季差不多3个月的时间上市,管理方法好的话不仅可以种出高品质的果子,还可以通过调整花期,让其一年到头都能持续有产出。


但莲雾种植十分不易,若管理不善,莲雾常出现果实空心、果肉海绵状,严重影响品质和商品性。比如幼果期不注重膨果肥施用、载果量过大、气温过高、果实生长过快、水分散失等都易导致莲雾空心。


要想收获好品质的莲雾,必须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理,但好在种植莲雾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一棵树一年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因此,虽然种植成本越来越高,果农在农资投入上还是舍得的。


也是因为管理较为复杂,种植户更希望企业、经销商共同摸索出养树、催花、花期、膨果期、上色期等一整套莲雾施肥用药的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