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产业链如何让每个环节都赚到钱?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农资与市场编辑部 2023/1/22 10:10:45
市场充满变量,充满不确定性,很多营销手法已经失灵。 即便是来到了后疫情时代,我们的营销活动也回不到从前,因为大环境在变化,后疫情时代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 对于传统的农资行业而言,从业者更多的是迷茫:躺平还是奔跑?蹲下还是站起? 2023年,我们的农资行业将会怎样?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描述以及对策。 这个世界在哪里被撕裂,就会在哪里迎来一轮疯狂生

市场充满变量,充满不确定性,很多营销手法已经失灵。

 

即便是来到了后疫情时代,我们的营销活动也回不到从前,因为大环境在变化,后疫情时代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

 

对于传统的农资行业而言,从业者更多的是迷茫:躺平还是奔跑?蹲下还是站起?

 

2023年,我们的农资行业将会怎样?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描述以及对策。

 

这个世界在哪里被撕裂,就会在哪里迎来一轮疯狂生长。

 

但是整体上,我们还是希望整个市场能够更健康地发展。所谓水大鱼大,有大水才有大鱼。大鱼和大水相互依存,互相适应。很难出现没有大水就有大鱼的畸形市场。

 

就像农产品,只有产业链上所有环节都能赚到钱,这个产业才是健康的,才能往前发展。

 

如何让农产品产业链上每个环节都能赚到钱?我们集结了农资企业、农资经销商、种植户、农产品收购商,看看他们在这个链条上的生存状态如何以及有怎样的生存智慧。

 

农资经销商,转换身份在细分领域领航

 

农资经销商一直都是农资流通领域里最坚挺的一环,紧跟企业的营销曲线,和企业共同开拓、服务区域市场。

 

各种新的探索,也多由农资经销商开启。

 

所以,农资经销商若不赚钱,流通市场就失去了活力。

 

前两年一直都有一种论调:不要中间商赚差价。我想问下,企业真的能够直达终端吗?有多少农资企业能够下沉到终端,甚至零售店?即便是某些地方可以下沉,也不代表目前各地都可以。

 

上有企业要增量,无增量就换人;下有零售商想做大,自己拿一手资源。更别说,企业要现款,零售商想赊账带来的一系列金融问题。农资经销商夹在中间最为纠结。

 

农资经销商怎么发展才能赚到钱?

 

其实,经销商们也都知道,凭借信息差,靠低买高卖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像去年上半年拥有足量货物的乐趣不是谁都能享受的。即便上半年赚了钱,下半年还是得“还”回去!

 

玩的不是心跳,是跳楼!

 

而专注细分市场,是很多经销商的选择。

 

在细分市场、细分领域做出特色,专注打透一个或者两个作物,凭借自己的技术、产品和品牌势能,就会在这个作物领域形成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当然,打透作物的难点在于技术的积累和方案的针对性。

 

有的经销商说,在针对性的特色经作全程方案中,种植者对农资投入品的价格不敏感,只要能提升作物品质就行。

 

即便在大田的服务领域,经销商也能凭借土地托管等手段,链接产业链上的各个要素,凭借规模取胜。

 

很多经销商都说,聚焦作物,让他们找到了尊严。

 

也是,原来的经销商,在市场的认知中就是卖产品的,是赚种植者钱的人。而现在,经销商完成了身份的转换,成了某个作物(细分领域)的专家,成了帮助种植者赚钱的人。

 

这样的身份转换,赢得了市场信任的同时,即便是不赚卖农资的钱,也可以从产业链中赚钱。

 

有个经销商说,现在他们当地基本上没有竞争,因为对手都已经在他的产业链条中了。

 

所以,农资经销商要想赚到钱,就需要转换身份,在细分领域领航。

 

种植户,找到对的方法,是一定可以赚到钱的

 

很多人都觉得种地只能够管温饱,部分人甚至认为做农业就是亏钱,完全是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在外面打打工赚点钱不香吗?

 

我国是农业大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强国。种地怎么就赚不了钱呢?我想说的是,种植户一定是可以赚到钱的,关键是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如何在现有的有限的土地上,研究出高效的办法来。只要找到对的方法,就一定能赚到钱。

 

首先,在控制成本上做文章。比如规模化的种植管理,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农民合作社的形式,都是可以统一管理的,就意味着可以节省不少的投入。尤其是大田作物可以实现机械的大规模作业,就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其次,在产量和品质上做文章。作物产量及品质是在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的同一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产量与品质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常我们都说,产量和品质是不可兼得的。比如葡萄,高产量会直接导致葡萄成熟期延后、上色不均或不上色、含糖量不高、口味变淡、病害严重等影响品质的问题发生,如夏黑葡萄,2000斤是夏黑,2500斤是夏紫,3000斤是夏绿。当然,不同的品质收购的价格千差万别。

 

但是产量和品质之间也有着一种奇妙的平衡。这里,种植户就要先考察并定好自己的目标市场,是高端市场追求高品质,是中等市场追求适当的“品质+产量”,还是普通消费市场追求产量。此外,还要评估一下自身的种植管理技术水平。高品质可是个技术活,不要盲目追求高品质。比如不好伺候的妮娜皇后,对种植技术的要求就非常高,能成功种植出高品质的人非常少。

 

最后,在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上做文章。尤其是规模化的种植户,一定要制定出更加多样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方案,除了传统的商超、批发市场之外,还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电商销售模式,用多元化销售渠道来对冲市场的不确定性,就一定能稳操销售环节的胜券。

 

农产品流通领域,中间商“赚差价”是合理的

 

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始终流行着一种固化的认知—钱都被中间商赚去了。

 

这里说的中间商就是把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上或者卖场的“中间人”,他们常被果农、菜农通俗地称为“买办”“ 菜贩子”。对农户而言,他们对这些中间商群体的感情往往是爱恨交织的状态。

 

人们往往认为地头几分几毛的果蔬经过中间商的倒手到商超就要贵上很多,认为中间商跷着腿把种植端农民和消费者的钱给赚走了。特别是菜价低迷的时候,人们更会认为中间商低买高卖,肯定赚得更多。因此,长期以来,一度流行着“去掉中间商,蔬菜、水果就便宜了”的说法。

 

其实这种想法和说法是失之偏颇的。举个例子,假如我们下班不想去超市买所谓的“高价菜或者水果”,而是自己亲自跑到地里跟农民谈价格,再把菜运回来,这当中要承担的时间、精力、品质、损耗等其他成本的压力肯定是不可想象的。

 

传统的农产品中间商,是大宗收购、分销,走的是批发路线,薄利多销。而生鲜平台走的则是零售路线,看似去除了中间商,其实是又培养了新的中间商,最贵的是快递运费,果蔬的价格反而会被抬高,消费者自然也享受不到便宜,同时水果、蔬菜的新鲜度也难以保证,农民更无法实现增收。

 

那么,中间商该不该赚差价?答案是肯定的。中间商是成熟市场经济体系价值链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这个群体的价值在于服务的专业,而不是来自种销供需双方的施舍。中间商赚取的差价,本质上是用自身专业优势提供专业服务所得的回报。

 

这种专业优势,体现在他们对整个农业产业链供需行情的灵活把控、对农产品种植知识的熟知、对农户的了解。这些专业优势,不要说个体消费者难以拥有,就是生鲜平台或者生产厂商短期内都难以完全具备。

 

所以,我们不能妄求中间商都做“活雷锋”,因为这种极端的思维只会让农业整个产业链难以良性运转。让专业的中间商赚合理的差价,这才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正常的商业思维,也是保持整个农业产业链活力的核心所在。

 

果品销售环节,多渠道销售让农产品销售商更赚钱

 

有人说,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加上新冠疫情对线下消费的冲击,农产品销售商们单纯地依靠线下营销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变化的时代求生存,对农产品销售商而言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场机遇!

 

市场是农产品销售的核心。农产品销售商们想要赚钱就必须拓宽销售渠道,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科技时代,农产品销售商们可充分利用线下和网络两种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互相补充,提升竞争优势。

 

线下销售是基础,保证农产品质量是前提。线下实体店,首先要做好产品筛选,对农产品进行检测,保证其质量。其次,线下销售直接面对消费者,要更加注重客户的参与度,因此可利用线下宣传活动,比如分发传单、消费送礼、打折促销等方式充分发挥价格优势,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     

 

线上,可利用微信群、网上店铺、公众号等网上购物渠道为客户提供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到家的购物方式。通过朋友圈、粉丝群每天及时更新门店资讯,让客户快速了解门店动态,还可以通过每日打造一款特价产品进行低价引流,吸引客户下单购买。

 

线上助力线下,打造更完善的购物体系。顾客在线上参与拼团、秒杀活动,可线下自提,这样就将线上产生的流量引导到线下,除了增加门店客流量,同时也能促进门店线下成交量的提升。

 

做好售后服务,线上购买的物品也可以在门店免费退换,为客户提供超越期望的购物体验。


其实,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销售,只有提供好产品、好服务,才能吸引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才能在这个变化的时代赢得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