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薯业盛会||方玉川:陕西榆林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机会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农资与市场 2024/3/2 9:42:42
方玉川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农艺师、陕西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一: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马铃薯起源南美洲秘鲁、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的安第斯山山区。马铃薯不耐高温,喜温暖凉爽气候,传入中国后多在高海拔、冷凉地区种植。马铃薯是粮、菜、饲、加工兼用型作物,世界上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在我国各个生态区域都有广泛种植,尤其是已经发展成为西部

图片8.png

方玉川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农艺师、陕西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一: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马铃薯起源南美洲秘鲁、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的安第斯山山区。马铃薯不耐高温,喜温暖凉爽气候,传入中国后多在高海拔、冷凉地区种植。马铃薯是粮、菜、饲、加工兼用型作物,世界上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在我国各个生态区域都有广泛种植,尤其是已经发展成为西部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马铃薯产业作为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也需顺应农业生产新趋势,也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

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国家。

马铃薯产业在我国地位重要,优势明显,适宜种植:环境适应性强;储存期最长、营养全面、比较收益高。

全国范围内马铃薯播种面积持续减少,农民种植意愿不稳定,然而马铃薯的总产量不减反增,单位面积产量持续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马铃薯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长,2021年中国马铃薯需求量达1791.92万吨,较2020年增加了37.81万吨,同比增长了2.11%; 2022年中国马铃薯需求量达到1806.42万吨,较2021年增加了14.5万吨,同比增长了0.8%。未来,随着马铃薯淀粉生产的需要,中国马铃薯的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

二:陕西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与问题

陕西是全国马铃薯大省,2022年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排名全国第六位和第八位。马铃薯是陕西省第三大粮食作物,排在玉米和小麦之后。陕西省马铃薯主要分布在陕北和陕南地区,分别占到全省的60%和35%。到2022年,陕西马铃薯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到全省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的9.37%和6.83%。

陕西马铃薯种植模式多样。陕北地区为春播,机械化、规模化水平较高,灌溉以滴灌为主,一般不覆膜。陕南地区以秋冬播为主,6月份收获,主要与玉米、蔬菜类作物套种,保护地栽培可提前到4月份上市。

榆林市马铃薯生产现状:种植规模总体变化较为平稳,榆林市陕西马铃薯种植第一大市,常年稳定在200万亩以上;总产量呈上升趋势;单位面积产量自2015年后连年攀升。产业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榆林市马铃薯主要分布北部6县市区。

北部6县区播种面积占到全市的64.6%,是全市马铃薯鲜薯外销、加工专用型马铃薯的重点区域。榆阳区是全市马铃薯第一大县,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35.8万亩和48万吨。

南部6县播种面积占到全省的35.4%,是榆林市鲜食及淀粉兼用型马铃薯生产区域。

产业服务能力尤其是机械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增强。

图片7.png

发现榆林:北纬38°世界马铃薯黄金产业带;榆林地处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北纬38度黄金纬度线,风沙区,气候冷凉,病虫害少,无霜期长,生长周期比其他产区长15-30天,成就了干物质含量最高可达到23%—24%。

最佳土质:毛乌素沙漠南缘,沙土比例恰到好处。上乘品质:土豆 “高富帅”,主宰鲜食

榆林马铃薯色泽金黄鲜亮、薯皮光滑、薯形圆润、块大整齐、干物质含量高、营养物质丰富、耐储耐运、深受广大客商青睐。土豆丰收期先收榆林,再是内蒙、甘肃等地。

榆林领先技术:比肩美国,全国一流。榆林马铃薯构建了“薯+草+羊”产业技术体系,同时普遍装备大型动力机械、种植机械、指针喷灌等,大型农场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及生产技术水平比肩美国,全国领先。

产业规模:全省第一,全国前五。榆林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200万亩以上,全省第一、全国前五,产量300多万吨,亩产全国最高,已形成榆阳、靖边、定边三大产业核心区。

榆林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 土地集中连片经营较难,农户土地流转亿元地下,土地流转租金持续上涨,土地流转租金持续上涨,最高可达1600元/亩;种植户盈利能力面临严峻挑战,种植成本持续上涨,榆林北部规模化基地种植成本最高可达6000元/亩;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种植户议价能力低下;薯农生产缺乏信息引导,生产盲目跟风现象普遍;生产机械化发展明显不均衡;耕地地力亟待提升部分产区亟待转型升级;产业韧性有待加强。

三: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考

1.推进种薯育繁推体系建设:一是开展新品种选育;二是构建两种繁供体系;2.合理优化品种区域布局;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布局,北部风沙草滩区重点发展优质菜用薯,兼顾专用加工薯,到2025年,种植面积发展到130万亩;南部丘陵沟壑区重点发展优质菜用薯,兼顾淀粉薯,到2025年,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亩以上;3.大力推广旱作节水节水;4.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5.落实轮作倒茬措施;6.壮大加工产业;7.加强品牌营销建设;提高产业科技服务水平。

WechatIMG3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