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云南:300万亩冬马铃薯大市场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农资与市场 2021/2/15 16:03:06
云南是中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是主要种植大省,也是出口大省。全国每十个马铃薯中,就有一个产自云南。在云南,它有很多别名,人们习惯称其为洋芋、土豆。马铃薯已成为除水稻、玉米之后云南省的第三大粮食作物,更是政府作为区域农民精准脱贫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云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40万亩左右,居全国第五位,总播种面积大抵在1000万亩左右,占全国马铃薯面积的10%左右,鲜薯产量占

云南是中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是主要种植大省,也是出口大省。全国每十个马铃薯中,就有一个产自云南。

在云南,它有很多别名,人们习惯称其为洋芋、土豆。马铃薯已成为除水稻、玉米之后云南省的第三大粮食作物,更是政府作为区域农民精准脱贫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云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40万亩左右,居全国第五位,总播种面积大抵在1000万亩左右,占全国马铃薯面积的10%左右,鲜薯产量占全国的约11%,其中冬马铃薯种植面积在300多万亩,每年有500多万吨冬马铃薯销往全国27个省份。

曲靖、昭通、丽江、大理、宣威、盈江、会泽、陆良、芒市、建水、石屏是云南省马铃薯的几大主产区,以昭通、曲靖两地面积最大,约占全省总产量的81%。曲靖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在260万亩左右,其中,昭通是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五个地级市之一,常年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种植面积占云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约三分之一。

云南区域内地势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大,立体气候决定云南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全年均有鲜薯上市,周年生产、周年上市特点突出,以一季作(大春作)为主,春(小春、早春)秋二季作为辅,特别是冬马铃薯,发展迅速。

可以说,云南马铃薯产业特别是冬马铃薯俨然上升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中快速崛起的作物新势力,吸引着各方资源进入,更是众多农资厂商掘金西南混作区马铃薯农资市场,寻求增量不可错过的潜力区域。

反季节价格优势突出,冬马铃薯种植面积提速

在国家第四大主粮化的浪潮的拉动并得益于反季节价格优势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云南马铃薯种植面积快速增长,尤其是冬马铃薯。

“马铃薯在云南16个州市均有种植,冬马铃薯种植面积增长最为迅猛,至少从2010年后的十年间增长都是惊人的。云南冬季种植反季节优势突出,效益高。云南冬马铃薯是11—12月播种,次年3—5月陆续收获上市,而全国其他主产区的收获期为6—11月,云南冬种马铃薯收获,上市期正好是中国马铃薯市场的空档期,产品销路畅,价格高,农民种植冬季马铃薯平均每吨有6000元以上的收入,每公顷产值15000元以上,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文山市七乡农资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庆古表示。

在云南南部的马铃薯冬作区,许多农户种植冬马铃薯,都取得了可观的收益,并形成了冬马铃薯种植的“1139”模式,即种植1亩冬马铃薯,生长100天,产量可达3000公斤,收入9000元。

就算在新兴的冬马铃薯种植区文山,按批发价格2.7元∕公斤计算,农户每亩冬马铃薯产值也能达到6500元,扣除成本3500元/亩,亩纯利也在3000元/亩左右,种植效益可观。

所以,云南冬马铃薯特色品种因其突出的特性,价格明显高于其他普适品种,显示出特色品种极强的市场潜力,在售价层面,云南冬马铃薯售价是略高于全国平均售价的。据马庆古介绍,2016年时,云南冬马铃薯价格高的时候能达到4块多一公斤,在2018年时市场收购价格也在2.0/公斤上下。

以2021年2月14日昭通马铃薯价格为例,合作88一级种1.10元/斤左右,商品薯0.75元/斤左右,价格坚挺。据调查,受2020年春薯和秋薯种植经济效益较常年偏高的影响,云南冬薯种植户生产积极性更是较高,冬薯产区总体面积比2019年持续增加。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信息显示,2017年,云南省全省马铃薯面积879.1万亩、其中,冬马铃薯面积大幅上升,达到300多万亩,成为全国冬作马铃薯最大产区。而2018年,云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则达到844.2万亩,同比增26.5万亩,增幅达3.2%;产量(折粮)209.2万吨,同比增10.2万吨,增幅达5.2%;单产增幅达1.8%。

可见,在高价的刺激下,云南马铃薯这几年尤其是这两年面积是稳步增长的,特别是冬马铃薯。其实,近几年,尤其是从2018年后,云南马铃薯产业的稳步发展,最主要得益于集成示范马铃薯脱毒种薯、水肥一体、水分高效利用等技术的推广,减少肥料和农药施用量,实施晚疫病绿色防控,以合格种薯、绿色栽培技术及新栽培模式相结合,引导农民科学选用脱毒种薯。积极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进一步挖掘了云南马铃薯增产增收的潜力,保持了农民种植的热情。越来越的多北方种植企业及种植大户开始在云南承包土地种植冬马铃薯。

但是,也应该看到,云南马铃薯种植面积虽然整体是增长的,但部分地区受制于地形和水源的影响,种植面积没有增加。

据贵州西洋实业驻云南红河州农技师张际荣介绍,以建水和石屏为例,两地种植面积在3万亩左右,产量为3.5~5吨/亩,最近两年的种植面积没有增加,主要是由于最近两年云南气候比较干旱,很多地方缺水严重。


种植水平较低,渴求技术

相比内蒙古、河北等马铃薯成熟主产区而言,身处西南混作区的云南整体的种植水平还相对较低。

云南马铃薯种植多在贫困山区,由于地形复杂,地块较小,多是一家一户种植,生产规模小,种植技术粗放,机械化程度低,例如在云南昭通,山区、半山区土地面积占全市面积的96.4%,全市马铃薯机械作业覆盖率仅为8%,用药用肥水平也相对较低,所以亩均产量略低于全国其他地区平均水平。

在云南冬马铃薯产区,散户依旧是主流,这几年也兴起不少合作社,但入社的农户不多,从播种、施肥、盖膜到收获,多是人工为主,效率低下。因为生产技术明显不如合作社,而且土地数量少、分布也比较分散,一亩地最多能出产3000公斤,而合作社因为技术体系的完备,亩产可达到6000公斤以上。

就像贵州西洋实业驻云南红河州农技师张际荣所说,云南冬马铃薯种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投入不足。不少农户受重大春、轻小春思想的影响,对冬早马铃薯的投入多。二是缺乏规范化种植。不少地区冬马铃薯种植都是以村寨为主的小户种植,散乱不成规模,专业的农技专家队伍几乎没有,都是靠经验种植,科学的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严重短缺、单产低,经济效益打折扣。

正因为云南马铃薯种植水平低,所以,用药用肥水平在一部分新兴地区,也相对比较低。据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兴平介绍,在云南滇西区域内,马铃薯种植区大多地方都属于粗放式管理,不发生病害就不打药,肥料也就以农家肥为底肥后再追施1~2次。

总的来说,云南马铃薯整体上存在着种薯质量无法保证,耕作水平有待提高,科学管理不够精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产业链短等一系列问题。


脱毒种薯质量监测体系不健全,需加大抗病品种的推陈出新

我国马铃薯产业整体脱毒种薯应用范围较小,这种情况在云南马铃薯产区也比较突出。由于缺乏专业的种薯质量监督检测及认证组织管理机构,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检验方法和手段落后,对种薯繁育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等原因,云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种薯级别混杂、以次充好、生产经营秩序较为混乱等现象。

其实,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上,云南也走在全国的前列。2018年前后,云南省相继重点建设了500万亩标准化加工原料基地和150万亩外销型种薯生产基地,初步建成了云南种薯规范化规模化生产供应体系,促进云南脱毒种薯覆盖率由20%提高到了50%,2018年云南省脱毒种薯推广面积更是达445.77万亩。

从数据上看,云南马铃薯产业这几年在脱毒种薯上大有建树,但在云南主要优势产区的昭通、曲靖、盈江等种植一线,脱毒种薯的普及率还是稍显不足。例如,截至2018年,虽然昭通的脱毒种薯普及率已达35%,但种薯质量难以保证。因为昭通虽已建成脱毒种薯繁育基地1560亩,但高质量、标准化的繁育基地还是少而分散。其中原种扩繁基地仅有3000亩,一级种扩繁基地12000亩;并且,至今尚未建成专业化质量检测技术平台,缺乏相应的标准。

陕西鼎天济农的服务组组长郑群郎表示,长期以来云南大部分地区一直采用传统粗放的自留薯种植方式,导致病毒累积传播导致马铃薯代代退化,大部分处于低产状态,潜在产能有待进一步开发。以盈江为例,当地的种薯来源广、质量差、价位高。这也成为限制盈江冬马铃薯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盈江目前还没有良种繁殖基地,种薯大多从外地调进,导致一些个体商贩和不负责的种薯基地以次充好,出现了品种混杂、种性退化、价格混乱等严重问题。

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兴平也表示,在云南的滇西地区,脱毒种薯品种方面经过近十年推广种植的丽薯6号,现在各地区已经逐渐出现品种劣势(青枯病频发、出苗率不高、死棵现象严重);今年开始各地经销商已经开始实验并推广各种新品种,包括来自内蒙古和新疆的新品种都在开始试验测产。

其实,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云南地区已经培育出了很多优质抗病新品种,如“云薯”系列、“丽薯”系列等很多高抗晚疫病且市场接受度高的品种。但原种生产补贴取消使得新品种的繁育量减少,导致其推广速度慢,不能充分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同时,病原微生物的不断进化,致使其抗药性也逐渐增强。因此,云南马铃薯抗病品种仍需要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不断推陈出新。


土传病害严重,农资市场潜力大

这几年在云南主要马铃薯产区单一种类化肥的持续施用和连作障碍,以及脱毒种薯普及率的不足,导致很多地方土壤生态失衡,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和黑胫病、疮痂病、黑痣病等土传病害发生率达30%左右,且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有效防控措施缺乏,严重威胁种薯质量。背后蕴藏着庞大的农资市场容量不容小觑。

晚疫病高发,套餐销售紧俏

云南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年均发生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40%以上,由于缺乏高效、低成本的防控技术,马铃薯病害防治率不到10%,减产20%~80%,每年导致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以上。

云南马铃薯用药方面,经过多年的政府农业人员、销售人员的推广和宣传,农户对各种病虫害的识别和认知已显著提升,自2019年开始,用药水平更是不断提升。从最初的以治疗为主,到现在的防治结合;从最初的用药依靠销售人员,到现在的自己甄别药剂,一直在不断进步。

据熊兴平介绍,就云南滇西市场而言,马铃薯区用药水平较高的区域是德宏州和丽江,德宏州盈江县的整体管理水平已处于前列,在此区域,马铃薯用药每季可达6~8次,每次成本可达15~18元/桶水。在此区域内每亩投入成本(剔除人工管理成本)约为2500~2800元不等,其中种薯(5~6袋/亩)成本500~800元,农药成本500元左右,人工栽种采收和机械成本约为800~1000元。租地成本每亩每季本年度已高达2500~3000元,在人工费方面每人每天100~120元。

调查获悉,在以德宏州和丽江为代表的马铃薯用药大区,农药市场农药容量约为9800万(30万亩×6次药×18元/桶水×3桶/亩)。所以,纵观整个云南1000万亩左右的种植规模,农药市场容量无疑是十亿级的。

相比于内蒙古、河北、山东等马铃薯成熟用药市场,云南马铃薯农药肥料市场,起步确实比较晚,不过经过这几年的开发,云南也已经成为最热的马铃薯农资市场之一了。在农药层面,连续多年,先正达、拜耳等国际巨头早已经在云南马铃薯市场布局成熟。诺普信、利民股份、海利尔、陕西西大华特、浙江龙湾化工、云大科技、成都科利隆、明德立达等国内知名企业也纷纷布局马铃薯,谋求增量突围。

例如,针对盈江马铃薯细菌性病害黑胫病、青枯病和晚疫病浙江龙湾化工就投放了主导药剂龙克均(噻菌铜)与嘉田(噻菌铜),龙克均(噻菌铜)每亩用药100~125毫升,间隔10天喷药一次,根据病情指数,连续用药2~3次,防效可以达到95%左右。

因2020年度云南降水量太少,病害发生不普遍,所以不少农药企业主要以预防和套餐投入市场为主,农户对预防病害意识不高,所以造成销量相比2019年有所下降。

龙湾化工在推广上首先是根据各区域不同病害的发生情况,深入市场,寻找发病地块做针对性示范试验点,并围绕开展龙克均(噻菌铜)观摩会、应用技术宣传会;其次,就是配合当地农业部门展开农户会议,龙克均(噻菌铜)效果推广会等来进行推广。

总的来说,在市场营销推广上,各家药企也都以试验示范、观摩会等传统方法为主,彼此之间大同小异,都是侧重做扎根工作。同时,农药在云南马铃薯种植上也难做到单品上量,国内的杀菌剂单品销售额超过百万元的很少,套餐销售是主流。

健康综合防治是方向

对于未来云南马铃薯用药的发展方向,熊兴平强调,随着农户意识的增长,种植经验的提升,用药水平的提高,在未来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厂商倡导的用药方向应该从健康防治、解决土传性病害、降低农户使用成本等方面去发展。以解决病虫害为目的,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环境污染为前提。

马铃薯的用药,从种薯消毒开始,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流程用药,结合植保无人机飞防,提前预防,综合防治。所以,随着云南马铃薯连片种植的增长,以云南天鹰兄弟为代表的植保无人机组织在云南马铃薯晚疫病的统防统治上也普及开来。一架无人机每天能喷治300~500亩,比常规的人工作业效率高40~50倍,省工省时,市场前景广阔。


大化肥主导,特肥大有可为

在用肥层面,云南马铃薯主产区化肥用量不是特别大,氮、磷、钾肥普遍施用不合理,尤其是氮肥过量施用现象严重,养分流失、利用率低下。化肥的长期过量不合理施用不仅拉高了生产成本,而且其残留易引起土壤板结和理化性质改变,更加剧了土传病害的发生,直接影响种薯质量和种植效益,从而成为制约云南区域马铃薯种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也就是说,在用肥层面,云南马铃薯也是大化肥为主导,特肥的应用相对还不成熟,但增长空间很大。特别是随着云南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尤其是冬马铃薯种植大户的增多,对土壤健康和品质的追求,农户用肥习惯也日渐谨慎,特肥的潜力也在云南马铃薯区进一步释放。 

据郑群郎介绍,云南冬马铃薯一亩地的肥料成本在800~1000元,单一种类化肥的持续施用和连作障碍,导致很多地方土壤生态失衡,疮痂病、黑痣病等土传病害发生率达30%,且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有效防控措施缺乏,严重威胁种薯质量。

同时,云南马铃薯多在贫困山区,少数民族为主,用肥思维思路比较保守,一旦认可一种品牌肥料就会一直用,不认可的外来品牌就很难打入进去。但随着土传病害和肥害的加重,农户也开始接受一些以有益于土壤修复的功能性肥料为代表的特肥产品。

一些土壤调理剂、土豆专用肥、有机水溶肥,中微量元素肥、颗粒水溶肥、生物菌肥等功能性特肥产品慢慢在农户中间传播开来。其中,随着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在云南马铃薯产区的普及,水溶肥销售很火热,还有相关的菌肥也因效果突出,有着不错的销量。

在复合肥层面,金正大、新洋丰、云天化、贵州西洋、川金象、迪斯科、湖北三宁、四川龙蟒大地等都在云南马铃薯产区有着不错的市场占有率。特肥层面,德国康朴、美国狮马、波兰阿道姆、澳大利亚埃尔夫、意大利比奥齐姆、荷兰科伯特、西班牙海夫、西班牙艾普、青岛海大、农大肥业、陕西鼎天济农、上海芳甸、青岛滋百农、青岛锐康达、山东佐田氏、山东泰宝、湖北京晟等也都有着相当大的市场占比。

湖北京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艳兵表示,很多特肥产品可以起到防治马铃薯土传病害、改良土壤、增产增收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种植户的种植风险。所以,通过对云南文山地区生态种植模式的深入探索,京晟进行了很多的试验示范,京都1号、甲壳多糖、海藻谷氨酸、鱼蛋白等系列品牌,三年多来深得马铃薯农户的好评和喜爱。

据悉,现在在云南马铃薯产区,标榜能够使马铃薯高产的化肥产品层出不穷,产品实质性品质在选择前种植户无法判断,只有用了一次后才知道产品好坏,种植户缺乏能解决农户种植痛点的好方案。这里的好方案,指的是结合作物经常出现的问题来配置的解决方案,不仅仅是一两款产品。


坚持示范—观摩—销售—传播一体的推广模式是当前化肥厂商在云南马铃薯产区的常用模式,跟农药推广无异。大多都是因地因作物来制定产品搭配方案,保障作物效果显著,再通过观摩及传播发声,影响更多的种植户了解品牌优势和方案优异的性能,助力更多的种植户种出好品质、高产量的马铃薯。所以,在云南马铃薯种植上化肥厂商要想实现上量,郑群郎强调,没有捷径可言,基础工作要夯实,优质的产品和农化服务要兼顾。

可以预见,云南马铃薯尤其是冬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还将进一步提高,农资市场容量还将继续增大,潜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