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樱桃细菌性穿孔病如何防治你知道吗?
作者:果业资讯
2024/7/12 14:18:34
近年来,在甜樱桃各大产区,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种广为流行的重要叶部病害;在生产中,若不及时防治,常引起叶片严重穿孔、干枯,甚至发生早期落叶,进而影响树体的营养储备、树势、花芽分化等。因此,果农应予以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叶片发病,初期形成水渍状小斑点,随病菌侵染加重,病斑扩大,直径1~5毫米,形状不一,圆形较多,也有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颜色变成褐色(黑褐色
近年来,在甜樱桃各大产区,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种广为流行的重要叶部病害;在生产中,若不及时防治,常引起叶片严重穿孔、干枯,甚至发生早期落叶,进而影响树体的营养储备、树势、花芽分化等。因此,果农应予以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叶片发病,初期形成水渍状小斑点,随病菌侵染加重,病斑扩大,直径1~5毫米,形状不一,圆形较多,也有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颜色变成褐色(黑褐色或紫褐色),边缘角质化,周围多有黄绿色晕圈。发病后期,病部干枯,病健交界处发生裂纹,病部脱落,形成穿孔。若发病严重,数个小病斑相连,将形成较大病斑,随病斑干枯脱落,遗留下边缘不整齐的大穿孔。穿孔病的发病、爆发受环境、天气、树势等多方面影响。一般来说,温暖、多雨或高湿天气,病害进展迅速,易造成流行;从立地条件来说,涝洼地、土壤黏重、湿度大的园区发病较重;从树体本身来说,乔化、修剪不到位、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的果园发病较重;从肥水来说,施肥结构不合理、偏施氮肥、有机肥不足的果园发病较重;结合病原、发病规律以及防治误区,我们认为,甜樱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现提出以下综合对策,供果农参考。土壤黏重、湿度大,往往病害高发,果农在建园时,应该避免在涝、洼地建园,要选择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如果是平原地建园,一定要起垄栽植,并且挖好排水沟,雨季及时排涝。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细菌性穿孔病是核果类果树的共患病害,应避免樱桃、桃、李、杏等核果类果树混栽,以防病菌交互传染加大防治难度。生产实践证明,凡是通风透光条件差的郁闭樱桃园,往往细菌性穿孔病高发。果农应该重视整形修剪,尤其是对于一些乔化果园,更要控旺长、防郁闭。甜樱桃的年生长量较大,果农应该加强生长季修剪(夏剪),及时抹芽、摘心、开角拉枝等,休眠季修剪(冬剪)应将竞争枝、强旺枝、轮生枝、过密枝、徒长枝、细弱枝、病虫枝等疏除。园内(树体)通风透光,可以降低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病几率。在甜樱桃的营养管理上,应该重视有机肥,特别是秋施基肥,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氮磷钾大量元素肥)主要在生长季作追肥使用,另外,还要增施中微量元素肥、微生物菌剂等,均衡施肥、增强树势,可以增强树体抗性,这是细菌性穿孔病的基础,幼树、弱树、偏施氮肥的樱桃树等,往往细菌性穿孔病高发。部分技术普及书籍、果农培训等,往往强调多雨高湿环境对细菌性穿孔病的诱因,导致果农在防治上认识偏颇,认为缺雨干旱不会发病。实际上,甜樱桃的细菌性穿孔病在4月就开始发病,而此时大多数甜樱桃产区降雨相对较少。因此,在历年发病严重的园区,果农在甜樱桃花后就应该喷施药剂加强防治,不能等到采后雨季。另外,与褐斑穿孔病相比,细菌性穿孔病的病斑相对较小,病部干枯脱落形成的“穿孔”也较小,果农应与“虫害”相鉴别,不能误认,最好在杀虫剂中复配细菌性病害杀菌剂,避免病害流行。(5)农药防治。目前,相对于褐斑穿孔病来说,细菌性穿孔病的有效防治药剂较少。首先,强调清园,建议拓碳维林冬春2次清园,可以杀灭越冬病原,降低发病基数;其次,对于“三品”(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有机产品)基地,推荐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宁南霉素、噻菌铜、噻唑锌等,都是防治细菌性穿孔病的有效药剂,果农可以交替(复配)使用。另外,部分产区果农习惯使用波尔多液防治褐斑穿孔病、细菌性穿孔病,需要提醒的是,果农需精选原药、合理配制,否则影响药效,甚至出现药害;铜制剂(比如氧化亚铜、噻菌铜等)对细菌性病害效果较好,但是包括甜樱桃在内的核果果树,对铜制剂较为敏感,应该避免花期、幼果期使用,可以先小面积试验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