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葡萄种植中的痛点及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6/18 10:10:40
痛点一:同一种植区海拔高差带来生育期不同、树体营养不同等,造成节令安排不同 云南的葡萄产区分布于各个坝子中间,气候条件相似又各不相同,以三江干热河谷区条件最好,具有进行极早熟栽培的条件,然而不同的坝子和同一个坝子中不同的区域温度差异很大,甚至一个农户几块葡萄地或者同一个葡萄园都要分2-3批促萌破眠,不因地制宜地进行早熟栽培,必然要出问题。 葡萄生育期的安排必须根据当地的温度来确

痛点一:同一种植区海拔高差带来生育期不同、树体营养不同等,造成节令安排不同

 

云南的葡萄产区分布于各个坝子中间,气候条件相似又各不相同,以三江干热河谷区条件最好,具有进行极早熟栽培的条件,然而不同的坝子和同一个坝子中不同的区域温度差异很大,甚至一个农户几块葡萄地或者同一个葡萄园都要分2-3批促萌破眠,不因地制宜地进行早熟栽培,必然要出问题。

 

葡萄生育期的安排必须根据当地的温度来确定,避开早期低温冷害的原则是在当地霜期结束的日期往前推20-30天破眠促萌,棚内可以再提前10-15天。

 

关键栽培技术: 根据当地全年气温、光照、降雨等数据合理安排促萌破眠时间。采用避雨棚、单幅连棚、标准大棚等设施趋利避害。合理使用植株生长调节剂,深沟高墒,强壮根系。减少日烧、气灼,增加叶幕、遮阳,加强肥水管理等措施抗高温。

 

因地制宜确定生产周期。以宾川为例,宾川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丘陵地形,离体气候突出。生产周期的确定要细致到每一块地,一般原则是前期避开低温,中期避开高温,后期避开低温。一般以海拔1650米为分界线,1650米以下从12月上旬到次年1月中旬,而1650米以上区域是1-2月下旬。破眠原则是在当地霜期结束前20到30天破眠处理,由于立体气候明显、时间波动幅度大,还要根据具体园区位置、棚室设施和树体长势等情况来确定。生产时期安排原则是:早熟区安全范围内尽量早,中晚熟地区往后推,成熟期安排在8月以后较好。

 

不同区域破眠时间安排:一是海拔1650米以下山脚一带轻霜区,如有棚12月中旬破眠,露地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破眠;二是低热坝区中心地带,如有棚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破眠,露地1月中旬破眠;三是海拔1650-1800米地区,如有棚1月上中旬破眠,露地1月下旬破眠;四是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有棚2月上旬破眠,露地2月中下旬破眠,个别延迟栽培可以3月破眠。

 

痛点二:老化葡萄园更新升级之痛,高密度高产量掠夺式的生产造成树体衰老

 

云南地区本地农户2006-2010年发展的葡萄园很多都是1.4-1.9米开墒,种植密度大多700-1000株,挂果的前三年效果还不错,往后效益逐步下降。目前10余万亩葡萄需要更新改造,老区葡萄园更新面临重茬之痛,且老果园的葡萄种植密度太大。单篱架虽然易搞高产但不利于提品质,而且毛病多难管理。

 

另外,云南本地农户大面积的葡萄园由于定植条件过于简单,许多地块土壤较差,根域受到限制,高产必然大量施肥,这样掠夺式的生产,葡萄树自然老得快。

 

关键技术: 土壤整理和改良;轮作改造;更换品种—红提换成克瑞森,克瑞森换成阳光玫瑰等;选用强势的抗根瘤蚜砧木,如抗砧3号、5bb、SO4、3309;采用高宽稀垂的飞鸟架栽培模式。

 

根据规划的地形分区,尽可能地消高填凹进行平整,平整的同时对特殊土壤进行改良,白土、黏土掺沙,纯沙土、风化石掺红壤土,或者全园优质土壤全覆盖。平整后全园深翻60厘米。

 

土壤有机质含量3%以上。可亩施精制有机肥、农家肥或者草炭土20-30方;也可以采用腐熟的畜禽粪便20-30方,但必须与土充分拌和。

 

使用方法有三种:一是开挖定植沟40-60厘米,进行沟槽式改良;二是顺定植线放好,用机械翻挖拌和;三是有机肥30方以上的要求全园撒施后翻挖拌和。

 

土壤改良结束后接下来就是整理墒面,先进行二次画线,按施用有机肥的线路画出中心线,用小挖机做15-20厘米的墒子。

 

新植葡萄一定要高度重视重茬问题,重茬连作障碍是葡萄优质栽培的一大障碍。解决办法:轮作或者休耕1-2年;淹水20-30天后晒干;更换强势品种或者选用优势砧木。

 

痛点三:云南葡萄园地形复杂,土壤黏、酸、瘦、冷,肥水管理难度大

 

人们为追逐效益最大化,大量使用化肥填鸭式地促长,以获取短期利益,从而使得土壤渐渐失去活力。许多葡萄园有3-5色土壤。许多规模发展的基地,有沙土、红壤土、白尔巴泥、风化石等等,缺素现象普遍。此外,云南多山地葡萄园,农户种植的葡萄园存在小、散、乱的情况。

 

关键技术: 水肥一体化与平衡施肥相结合。 

 

基本思路: 控配方释肥(复合肥)打底、水溶肥当家、叶面肥补充。

 

采用水肥一体化,借助压力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成一定比例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灌溉系统将水肥均匀、按时、按量地供给每株作物。同时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需肥特点,以及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设计高效、合理、经济的灌溉方案。

 

葡萄在各个生长时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均有不同,精确的葡萄种植的营养管理,建立在正确认知葡萄需肥规律之上。

 

葡萄在不同时期的需肥量有如下特点:

 

储存营养: 葡萄萌芽期的养分,有绝大部分来源于上一年的茎秆和根系等存储器官。因此,在葡萄的种植管理中,需加强采收后的树势恢复及营养储存,重视秋肥的施用。

 

氮和磷的共性: 葡萄在整个生长周期中需氮和磷的规律具有一定共性,另外膨果期和采收后对氮、磷的需求占据了全年氮、磷的60%以上。

 

钙、镁的需求:整个生长周期中,钙、镁肥均参与其中,而目前大部分钙、镁肥的补充主要在膨果期,故此还需要注意在抽梢及采收后的钙、镁补充。

 

痛点四:病虫害发生变化快于防治方案

 

气候变化对葡萄生产的病虫害发生程度影响巨大。灰霉病、溃疡病、酸腐病、蓟马、蚜虫、病毒病等病虫害年度间发生情况变化不大;白粉病、霜霉病、白绢病逐年加重;炭疽病复苏,有葡萄园因炭疽病灭产;吊丝虫、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在5-7月常常暴发;介壳虫发生逐步扩大,呈上升趋势;螨类危害形成常态化;橘小食蝇危害升级;葡萄根瘤蚜风险巨大。此外新发生病虫害逐年增多,如蔗天牛、蔓枯病、流胶病、根结线虫病、双棘长蠹。

 

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和集中,致使许多病虫害从次要位置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如锈蜘蛛、木蠹蛾、溃疡病等。因为发芽不整齐、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使得用药密度过大,无法实现规范。重视治疗而忽视严格的预防工作,治疗措施迷信特效、速效,忽视防治工作的细致周到、用药水平,随意增加浓度、缩短间隔期、胡乱搭配等,会使病虫灾害极易蔓延。

 

关键技术:

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及时调整防治规范;

3.完善救灾预案,关键时期用药。


14-1.jpg

 

痛点五: 灾害性天气频发,生理性病害逐年上升

 

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天气对于葡萄生长的影响。比如干旱、内涝引发的胁迫性中微元素的缺乏,高温造成太阳果等。

 

种植户一定要谨防极端天气危害葡萄生产。

 

对策:完善设施,加强管理。

 

痛点六:生产资料、劳动力价格上涨,用工荒,葡萄价格下行,进一步挤压效益空间

 

对策:创新栽培技术,节本增效。

 

如轻简栽培技术。采用前控、中促、后调节的肥水管理原则,调控树势;完善促花壮花与严格的修穗措施,进行枝、叶、果的数字模型管理,可以大幅度减少用工。实行规范化的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确保病虫害不成灾,节本增效。采用肥水一体化系统,轻松完成肥水管理。深沟高墒,墒面覆盖配合阶段式生草,以草代耕,实现轻耕耕作。完善田间道路与进出田设计,配套小型运输设备。(本文节选自宾川县科协高级农艺师、省级科普示范带头人刘风弼老师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