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林州:一号文件意味着我国乡村再工业化大幕拉开

作者:三位一体合作经济 贾林州 2022/2/25 8:27:26
编者按: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文件第十七条:“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加强县域基层创新,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加快完善县城产业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引导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区,推动重

编者按:

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
文件第十七条:“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加强县域基层创新,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加快完善县城产业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引导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区,推动重点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
国仁城乡主任贾林州认为,这意味着,我国正式拉开了乡村再工业化的帷幕!这将是改变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大事件!乡村振兴、国内大循环和城乡融合,有赖于乡村再工业化的开启。
村社集体化,将极大地提升中国的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边界:大幅提升工业化的劳动供给规模,极大地改进工业化的边界效率,重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大大加强我国工业全产业链的基础能力。具备价格绝对优势的乡村集体土地和劳动要素,必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中国,站在再工业化的更高历史起点。
推进村社集体化,将开启中国乡村4亿人的工业化进程。如此巨量人口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将再次释放中国经济的未来30年8%的中高速增长潜力。重建村社集体,构筑良性循环的城乡关系,定会大大拓展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与时间。
同时,村社集体化,能够开启中国乡村百万亿级的沉默资产证券化进程,形成对美元资本倍而围之的竞争优势。不出意外的话,30年后,中国将重回占世界经济总量约4-5成的历史常态。

本期刊发贾主任《重建村社集体: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以读乡村振兴战略新意。


图片


重建村社集体: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

贾林州

图片

作者简介:贾林州,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国仁乡建社企联盟副总经理,金融学学士,农村社会学硕士。长期从事农村调查、政策研究和三农发展咨询工作。教育部高校创业导师、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武汉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首辅智库三位一体研究院研究员等。

研究领域:三农问题与乡村治理、农村金融和粮食安全、中美关系等。


1



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核心的我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果。它内含了中国人民对独立自主解决温饱的不懈努力,又体现了毛泽东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要求。
正是因为平均了地权,小农占有了生产资料,生产关系调整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我们在经济上打赢了政治经济恶性滞胀周期中的立国之战。
正是因为将分给农户私有的土地归为集体所有,建立了高级社和人民公社,我们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高效率地建立了完成的工业经济体系,初步完成了重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奠定了中国1978年改革后延续经济奇迹和今后未来三十年成为世界超级强国的工业基础。
1972年中美建交,中国开始加入美元主导的全球化体系。随着引入欧美化肥工业体系的建立,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开始技术进步推动的历史性跃升,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剩余为城市经济改革打开了天花板。
但是,显然大包干制度过度消弱了村社集体,社队乡镇企业在1980年代短暂繁荣之后,全面衰退以至消失。因为,乡镇集体企业所依存的村社制度瓦解了,替代而来的,是沿海地区面向海权美元资本全球化体系的工业化进程。


2



回头看,中国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变迁,是人地关系为核心的资源约束和大国战略竞争战略均衡演进双重约束的结果。

1978年改革以后,随着人民公社体制的制度红利在1978-1998二个十年经济周期中耗损殆尽。土地集体所有快速走向类私有制,集体被瓦解,村社制度内部化小农生产与工业化外部成本的能力完全消失,村社成本及工业化、城镇化的外部成本——三农问题,迅速成为中央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实际上,三农问题如果不能在农村化解,那么它就要进城。农业的粮食安全问题——由于村社集体瓦解,大包干的小农经济造成的技术进步效率损失和村社组织效率损耗,是造成今天我国农业效率(国际竞争力)低下和结构性问题突出的制度根源——是进城的第一个重大问题。

总结改革前后三十年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建国后土地集体所有为核心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极大地重建了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极大地重建了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社会效率。相反,大包干改革后的三十多年,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削弱和村社制度瓦解,都是极大地降低这二大效率。



3



今天,站在政治经济新甲子周期的历史起点,重建村社集体,都将极大地提升中国的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边界。

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重建村社集体,是要改革大包干制度,加强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化能力,建立以村社集体为核心的土地经营制度,重塑集体与农户的经营协同关系,最终重建土地集体所有制为核心的农村基本经济体制,形成以村社集体经营为核心的乡村生产、供销与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经济体系。

在农业产业方面,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大宗领域,以村社为核心推动托管的社会化服务,突破小农经济实现土地规模化,才能建立高效率低风险结构的农业经营体系。以合作社或社会资本企业为核心的土地托管,受制于地方性水文土壤等信息、气候风险、劳动成本及地租刚性结构等因素,根本不可能大规模推广,更不具备效率优势,因此不可持续。

如果政策推动非村社力量推动土地托管,来实现规模化,那么可以肯定,中国粮食总进口比率上升的开放缺口根本不可能收敛。其后果,将会很严重。

在工业化方面,推动村社集体化,将为近3亿多奔波于城乡之间的农民工节省每年夏秋二季约20个工作日的农业投入时间,增加城市和工业劳动供给总量5%左右。更重要的是,这还将为另外3亿多在农村生活的半劳动状态的劳动力,在乡村集体工业化的进程中,提供劳动参与的广阔机会。

总之,村社集体化,将大幅提升中国工业化的劳动供给规模,极大地改善中国工业化的边界效率,重塑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大大加强中国工业全产业链的基础性能力。

是的,有了具备价格优势的集体土地,有了具备价格优势的劳动要素,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中国乡村,已经站在再工业化的历史起点上了。

推动村社集体化,就将开启中国乡村4亿人的工业化进程。无论如何,4亿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将再次释放中国经济未来三十年的8%的中高速增长潜力。而重建村社集体将构筑良性循环的城乡关系,将大大拓展中国经济增长的高度与长度。

如不出意外,三十年后,中国经济将重回约占世界经济总量4-5成左右的历史常态。


4



须明白,只有村社集体化,才能开启中国乡村百万亿级的资产证券化进程,才能形成对美元资本倍而围之的竞争优势。

更须明白,只有村社集体化,将爱人之仁与为民之义的伦理真正落地为有效的制度设计,让农民合理分享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历史红利,人民币才真正延续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合法性,才真正具备了仁义的哲学伦理,进而才真正形成上下同欲的合力,才真正具备高效率的备兑物质基础——建立在村社高效率生产和制度能力基础上的物质基础。  

信用货币时代,基于高效率农业生产制度的宏观经济增长周期,是维系货币长周期稳定和升值,并依贸易体系向全球流动的即货币国际化的决定性条件。

我们必须清楚,我们的货币叫人民。组织化的村社集体制度,才是人民国际化的基础性制度条件之一。

作为伟大的政治家,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明白,重建村社集体,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因此,早在2006年,他就在浙江瑞安做“三位一体”的综合农协试验,重建以村社集体为核心的农村合作经济体系。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历史期待乡村振兴战略,重建村社集体,开创新的历史局面。这是人民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