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越来越甜!消费者真的买账吗?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胡晶晶 2024/4/21 10:20:05
        几年,“水果为什么越来越甜”频频登上媒体热搜。        不经意间我们发现,身边常见的水果,一个赛一个地甜,譬如,甜得没有灵魂的阳光玫瑰葡萄,就连本该酸甜的柑橘类水果,也甜过蜜……尝到嘴里,都没有了记忆中酸甜爽口、层次丰富的感觉,舌尖感受到的只有甜腻,再一回味

        几年,“水果为什么越来越甜”频频登上媒体热搜。


        不经意间我们发现,身边常见的水果,一个赛一个地甜,譬如,甜得没有灵魂的阳光玫瑰葡萄,就连本该酸甜的柑橘类水果,也甜过蜜……尝到嘴里,都没有了记忆中酸甜爽口、层次丰富的感觉,舌尖感受到的只有甜腻,再一回味甚至还有点齁,好似在喝糖水一般。


        越来越甜的水果,你腻了吗?


        人对甜的喜爱确实是一种本能。


        甜往往意味着富含糖分,这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能量来源,因此,我们对甜的喜爱可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也因此,买水果的时候,几乎是所有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挑选个最大的、色泽最好看的、味最甜的。


       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那些酸甜口的水果开始慢慢变少,不少水果店的老板能拍着胸脯保证“包甜”“不甜不要钱”;还有路边摊的水果商贩,用来揽客的大喇叭也自信喊出“嘎嘎甜!”“比蜜甜!”


        不仅如此,水果本身也在用名字彰显自己傲人的糖度,诸如蜜橘、冰糖橙、冰糖心苹果、枫糖李……


        好友向笔者推荐水果时,作为不喜欢“齁”甜水果的普通消费者之一,我都会先问一句“甜吗?”只要是说“很甜”,这水果就百分百和我没有缘分了。


        不少买来的水果,甜得只剩下甜味了,一口咬下去,“齁”住嗓子眼,得喝口白开水嗓子才能舒服些。如果只剩下甜味,这和直接吃糖有什么区别?


        需要强调的是,“水果变甜”并不是错觉,“含糖量”也的确在增加。


17-1.jpg


        “每天学点经济学”援引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西瓜的含糖量只有8%,如今已经达到12%;20世纪90年代的冰糖橙,含糖量大约7%,2006年引进的爱媛橙含糖量达到9.5%,近几年流行的王子甜橙,含糖量高达11%;市场上畅销的水蜜桃品种,含糖量超过14%,即使感觉不甜的蓝莓,含糖量也已经达到10年前的5倍,苹果、梨、芒果、李子等常见水果含糖量几乎都呈增长趋势。


        不仅是水果,如今甚至连卷心菜、玉米、红薯、番茄等传统蔬菜,也统统开始朝向甜度发起进攻。


        《三联生活周刊》撰文指出,科学家基因育种的初心是让原本野生的水果变得更适口,但在今天,这个美好的初心已然开始变味儿。


        可以说,水果育种看重含糖量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趋势。


        中国农科院果树所副所长王海波也曾提到,这些年无论是水果品种的推广,还是栽培技术措施,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高糖。


        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系主任王鹏飞也表示,亚洲特别是中国人对水果品质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甜味,甜的水果好卖,价格也高。这让甜度成为评价水果品质和设定价格的重要指标,因此育种者培育甜味更加浓郁的品种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另外,栽培技术在持续发展和改进,水果变甜也比过去更容易了。


        当“水果越甜越好吃”的观念盛行,并逐渐占领人们的心智,那些被打上“甜”标签的水果们,价签上的数字也顺理成章迎来了一波又一波上涨。


17-2.jpg


        百果园的水果品质分级体系,将水果按照“四度一味一安全”的量化维度,即“糖酸度、鲜度、脆度、细嫩度、香味、安全性”,由高到低分成招牌、A级、B级、C级四个等级,等级越高,价格也更贵,而糖酸度排在了评价指标的第一位。以不知火为例,在尺寸一致的情况下,A级不知火采收标准为糖度在12度以上,糖度低一度的则是B级果。


        水果的“灵魂”在于综合口感、香气和风味


        关键的问题在于,水果真的越甜越好吗?


        其实在种植过程中,提高水果甜度反而相对容易,难的是提升水果的综合口感、香气和风味。


        以葡萄为例,葡萄的营养积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形成酸;第二步形成糖;第三步形成色素;第四步才是形成香味。市面上有着很多成熟的增甜、着色方案,但充分发挥水果的香味的却少之又少。可以这么说,有香味的水果口感一定不会差,因为种出果香是最难的。


17-3.jpg


        水果的生长过程分为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初生代谢指碳代谢、氮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物质代谢等,完成植物形态建成物质的积累。也就是说只需要初生代谢,水果就可以长成,有甜味。但是次生代谢阶段决定了水果的营养、风味和香味。


        对水果中糖分的增加造成了其他成分的减少,王鹏飞解释说,固定数量的果树叶片,其光合反应合成的物质总量也是相对固定的。如果水果中合成的糖分多了,次生代谢产生的有机酸、氨基酸、多酚、类黄酮等活性物质就会相对减少。因为国内绝大多数果园一味追求高甜度的错误理念,不科学地施肥,使得水果完全没有次生代谢,只有简单的甜,让水果渐渐没有了“灵魂”,本该拥有的水果香气、风味,反倒成了奢望。


        但事实上,在很多水果风味品质上,“香”权重赋值最高。比如,现在有很多新的葡萄品种,在衡量一个品种是否优越,能否以高价出售,核心因素是其是否有香味。


        确实,许多水果在现代种植过程中,由于过分追求产量和甜度,逐渐失去了它们原本应有的自然风味。但水果的“灵魂”绝非仅仅在于甜度,而是一个综合了口感、香气和风味的复杂体验。


        如今,挑剔的食客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要千篇一律的甜!希望它们能够回归各自独特的香气和风味。幸运的是,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最终会决定市场的走向。


        育种专家们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正在尝试新的育种思路,让水果回归其本真的香气和风味,让苹果回归苹果的香气,葡萄回归葡萄的香气,桃子回归桃子的香气……他们不再仅仅以甜度作为唯一目标,而是努力平衡口感、香气和风味,以期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和真实的水果体验。


        然而为水果注入灵魂,这需要对种植技术、品种选择、生长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


        以葡萄为例,葡萄的香味物质是水果中的次生代谢物,合成前体物质含有碳水化合物,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脂肪酸和氨基酸最终合成、释放。因此,要想葡萄更香,新梢不宜旺长,应节约养分,还应注意营养供应。一般来说,芳香物质的形成,强调高钾磷微氮,保证钙的供应和有效的积累,还应增加生物刺激素产品的使用,如氨基酸多肽产品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多肽,这些物质可以促进果实中糖分和香味物质的合成和积累。通过施用氨基酸多肽产品,可以增加果实的糖分含量,提高果实的甜度和香味,使口感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