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透一个店?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刘春雄 2020/7/13 16:18:49
只有做好线下体验,才能做透门店;只有做透门店,才能打爆线上。三者之间,既是前后逻辑关系,也分先后顺序。既是操作模式,也是操作步骤。做透一个店,需要理清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叫“做透”?二是凭什么“做透”?“做透”有两层含义:一是从线下到社群,再到网络(云店、直播等),这是打通;二是流量放大。以人引流,做大流量流量放大,这是新问题。只要打通三度空间,流量自然就放大。但这是不够的,还要放大到极限。门店流量

只有做好线下体验,才能做透门店;只有做透门店,才能打爆线上。三者之间,既是前后逻辑关系,也分先后顺序。既是操作模式,也是操作步骤。

做透一个店,需要理清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叫“做透”?二是凭什么“做透”?

“做透”有两层含义:一是从线下到社群,再到网络(云店、直播等),这是打通;二是流量放大。


以人引流,做大流量

流量放大,这是新问题。只要打通三度空间,流量自然就放大。但这是不够的,还要放大到极限。

门店流量有两大来源:一是“以店引流”,是过去的主流量;二是“以人引流”,现在要成为主流量。

以店引流,流量有极限;以人引流,能突破极限。

以人引流,不能只靠店主一个人引流,而是要靠一群人,因为店主引流,同样有极限。一群人引流,就可以突破极限。所以,扩大能够引流的人的基数,就成为“做透”一个店的新问题。

店主引流(包括店主家人引流),这是基本流量。还有一类人可以引流,即熟人和熟客引流,这是更大的流量来源。让熟人和熟客引流,这就是立体连接基数的放大。

熟人和熟客引流,过去也有,比如口碑,但口碑的放大效应小。打通三度空间,给了熟人熟客引流放大的机会。

一般而言,门店店主与顾客有两种关系:熟人、熟客。引流并非熟人和熟客都可以参与,但KOL和KOC都是可以的,因为他们有更强的放大能力。

熟人,说明关系深化程度,有强关系,有可控性。熟客,说明商业上有交互。只能说明交易频次高,不能说明关系深化。

熟人不一定是熟客。比如,好朋友不在一个社区,想买东西不方便,熟人就难成熟客。但是,有了云店,有些产品可以在云店下单,熟人变熟客就容易多了。

去年,我在做农资调研时,发现一个“200人极限”的现象(200人是个大数)。无论乡镇门店还是村级门店,到店购买农资的农户大约是200人。农户零售店突破销量瓶颈,就要突破“200人极限”。但是店主声称认识的人远不止这个数,可能一个乡镇的人多数都是“熟人”。这种“熟人”,只是见面认识,生活中并没有交往,其实是“假熟人”。

熟客不一定是熟人。比如,天天进店买东西,但只是见面打个招呼。这种见面熟的熟客,没有私人关系的深化,就不是熟人。熟人不是熟客,在门店“做透”中就很难利用。

当然,熟人与熟客,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种是原来是熟人,因为有了商业上的往来,成为熟客;另一种原来是生客,商业交往多了就成了熟客,熟客在商业交往之外的生活中还有交往,就成了熟人。

生客变熟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商业交往多了,自然就变熟客;另一类是双方的一方或双方主动,相互了解多了,就不再仅仅是“只熟其面,不熟其人”了。


线上线下,打通三度空间

“做透”一个店,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打通三度空间。一般来讲,需要符合三个条件:1.熟人,即强关系;2.产品认知达到愿意背书的程度,即强认知;3.KOL或KOC,即强大影响力。

第一,把熟客变成熟人,形成强关系

熟人是历史形成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到了一定年龄,熟人数量就达到极限。这个极限就是邓巴数。

根据邓巴数,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超过这个人数,社交质量会下降。

门店拥有的资源是熟客,怎么把熟客变成熟人?在生活中深化关系难度很大,因为门店店主的职业所限,生活中交往的时间不多。

其实,有一种结构性方法,就是创造共同经历,从而加深交往。场景体验就是共同经历,而且是一群人的共同经历(当然人数也不能太多)。

通过几次场景体验,从熟客变成“半熟人”,然后再深化关系,逐步成为熟人。熟人就是强关系。

第二,产品认知快速达到背书的程度

门店商业推广中,难度最大的是新品推广。对产品的认知,可以分为多级,比如知道、认同、认同并下单,认同并背书。

从认知来源讲,可以是媒体(浅认知)、口碑(他人背书)、消费体验、场景体系。最高等级的认知,应该是场景体验。

要让熟人背书,最快、最高等级的认知方式就是场景体验。场景体验形成强认知,有强认知才有背书。

第三,找到熟人中的KOL和KOC

慕思床垫一次直播,4000 +家门店,150万+KOC参与,形成1.28亿的信息触达,其中起放大作用的是KOC。

KOL和KOC是熟人,而且愿意背书,那么,不仅可以通过立体连接“做透一个店”,而且是影响力的放大。

综上所述,“做透”一个店,需要更多KOC(强影响)变成熟人(强关系),并且有意背书(强认知),能够同时达成上述“三强”的方法,场景体验的效果最好。因此,场景体验是“做透”一个店的起手式。

一句话,只有做好场景体验,才能够“做透”一个店。

体验,是把熟客变成“半熟人”或“熟人”,从而攒足“做透”门店的KOC的结构性方式。这种结构性方式,不是解决一两个熟客的问题,而是解决一批熟客的问题;不是需要长期积累,而是通过短期体验,创造共同经历的过程。


做透一个店,从门店到云店

前面的叙述是个逻辑倒推过程。因为要“做透”一个店,必须做好线下强体验。

那么,做透一个店,需要做好下列三点:

1.持续深化与KOC的关系。前面讲的场景体验,结构性把熟客变成“半熟人”或“熟人”,但真正的熟人是一定有高频社交互动的。体验只是高频互动的起手式。

2.融入KOC的社群,形成连接。店主自建社群,人数是有限的。没有社交的社群,商业价值不大。鉴于社群本身是分布式的,门店要融入KOC的社群,通过KOC与群友良性互动,从而减少商业化推广的障碍。

3.让KOC把云店推送当作习惯。突破商圈半径,突破SKU瓶颈,一定要把云店推送当作习惯。一旦获得熟人对产品的正向评价,就要迅速推送云店,落实认知即交易。

一般来说,只要有过深体验,并且感觉良好,就容易形成推送的冲动。这正是场景体验的好处。推荐过程中,一定有人好奇或有好感,及时推送下单路径就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