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大肥特肥化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4/4/21 9:30:46
        2020年,先正达集团旗下的先正达植保业务单元收购生物制剂公司瓦拉格罗。        2023年,科迪华完成对兴播和世多乐的收购,进一步推进科迪华在中国的生物制剂业务布局。        再往前追溯,金

        2020年,先正达集团旗下的先正达植保业务单元收购生物制剂公司瓦拉格罗。


        2023年,科迪华完成对兴播和世多乐的收购,进一步推进科迪华在中国的生物制剂业务布局。


        再往前追溯,金正大收购康朴园艺,新洋丰与德国康朴专家牵手,瑞丰生态结缘挪威鲍利葛,再加上川金象、云天化、新胜利等多家复合肥企业与巴斯夫达成协议,推出巴斯夫品牌的复合肥。甚至有人评价当下进口复合肥市场只有两种品牌:一种德国品牌,一种挪威品牌。


        再看国内,心连心、三宁、史丹利、鄂中、六国、凯龙等大肥企业,几乎每家都有拿得出手的特肥大品。这充分印证了一个事实:大肥特肥化已经是这个行业的趋势,而且势不可挡。


        农化行业其实并不好过,96%的农药企业收入下滑,20%的肥料企业亏损。


        从减量增效到农产品品质提升,从促根长苗到控梢促花,种植者对于肥料功能的多样化需求趋势明显,特肥以往多用于经济作物上,现在在大田作物也呈现出部分替代普通肥料的趋势。


        截至2023年上半年,仅在农业农村部登记的特肥产品就有21566个,涉及水溶肥料、缓释肥料、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而无需在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增值类肥料、稳定性肥料以及生物刺激素等,也属于特肥范畴。


        第三方数据显示,中国特肥消费量已占肥料总消费量的20%左右,未来占比将进一步扩大。未来5年,中国特肥将以9%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其中,增速较快的生物有机肥类和增值类肥料,预计增长率将分别达到13%和10%。


        必须强调,特肥的“特”,不是“卖得特别贵”的“特”,也不是“特别难卖”的“特”。特肥,是解决实际生产中特殊需求的差异化产品。在应用端,特肥大肥化和大肥功能化是目前行业的趋势。


        传统农化巨头在生物农化品板块的布局,将加速生物农化品成为国内外企业竞相抢滩的农资新蓝海。


        去年的全国肥料双交会的数据显示,近5年我国化肥年产量维持在5500万吨左右,消费量以每年3%的速度下滑。一方面产能过剩,竞争加剧,行业“内卷”愈发严重;另一方面,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共识。特肥大肥化、产品绿色化、定位精准化、大肥特肥化时代已来,而这背后,是传统化肥行业存量竞争下无奈的选择。


        必须承认,在肥料市场的整体态势中,产能过剩挑战依旧,肥料产品多元化、功能化、精准化特征越来越突出。存量市场此消彼长的竞争中,传统肥料如何破圈?新型肥料又替代了哪些存量?哪些新型肥料实现了成功“上位”?肥料产业还有没有“蓝海赛道”?


        大肥特肥化值得关注的三个方面,一是肥料增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肥料产品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氮肥、磷肥、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肥、水溶肥等产品结合增效剂的应用,可使化肥养分更加高效利用,促进了产品性能升级。目前增效肥料的品类很多,技术各有千秋,在市场应用上,也从惠及经济作物发展到普及大田作物,是一个能够靠规模取胜的新型肥料板块,而最终哪一类增效肥料能够“永立潮头”,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是谁能实现“增效”的环保性及高产能、低成本。


        二是中微量元素肥料是肥料增效提质、解决作物产量和品质短板、破解隐性饥饿的重要农业路径。中微量元素从曾经隐性添加的幕后走到了品质农业的台前,其“四两拨千斤”的功能让“中微量元素肥料”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其产业规模虽然小,但对实现“追求品质和重视营养”的现代农业作用是无“微”不至的。


        三是生物刺激剂领域。2016年,欧盟公布了肥料法的修订案,将生物刺激素归入肥料管理范围。明确归属后的肥料企业找准“作物+问题”的解决方案,用一套组合拳下场,大多看到了1+1>2的效果,也因此被中国肥料市场称为“农化行业的新风口”。尽管当前生物刺激素在标准建设、作用机理研究、市场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挑战,但是对于中国生物刺激素产业来说,更应看作是难得的机遇。毕竟,国内生物刺激素产业方兴未艾,即将进入一段从成长到成熟的旅程,这正是肥料企业进入“蓝海赛道”的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