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大棚“闷”了吗?—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高温闷棚技术指导意见
近日,设施蔬菜陆续进入休闲期,正是对土壤和棚体进行杀菌消毒的好季节,也是实现蔬菜秸秆变“废”为“宝”的好时机。为此,西安市农技中心发布蔬菜秸秆原位还田高温闷棚技术。
蔬菜秸秆原位还田高温闷棚技术是指设施蔬菜秸秆在免拔棵的情况下,将蔬菜秸秆就地粉碎,通过旋耕、深翻等措施,结合设施蔬菜休闲期高温闷棚,实现蔬菜秸秆快速腐熟,恢复地力的技术。
(1)技术原理
蔬菜秸秆中的有机质及养分元素,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为能被作物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碳、氨基酸、多肽、多糖、多酚类、醌类等,起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高温闷棚期间,棚体内空气温度可达70℃~80℃,10~20厘米耕层土壤温度可达45℃~60℃持续高温,能够有效防除有害生物及地下害虫。
(2)技术优势
高温闷棚技术成本低,操作简单。能够显著提升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修复土壤微生物群落,降低重茬病害发生,增加下茬作物产量及品质,促进蔬菜绿色高质量生产。实现蔬菜秸秆全量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3)技术要领
前置处理 蔬菜收获后、拔蔓前,在棚内按照如下步骤清理:揭除地膜;解开蔬菜吊秧绳,让藤蔓随机倒伏在地;将废弃塑料吊秧绳、农药包装物、地膜碎片等杂物清理出棚。
蔬菜秸秆粉碎还田 利用设施蔬菜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将蔬菜秸秆切碎、灭茬,粉碎长度3~5厘米为宜。
补氮 按照每亩5~7公斤撒施尿素,补充秸秆腐熟氮源,调节碳/氮。若添加畜禽粪便则无需额外补充氮素。
撒秸秆腐熟菌剂或有机肥 将秸秆腐熟菌剂按照使用剂量均匀撒施在粉碎的秸秆上,有条件的园区可根据地力和下茬蔬菜需肥情况,配施有机肥。
旋耕 用旋耕机翻耕土壤,使秸秆、尿素、菌剂、有机肥与土壤混匀,旋耕深度25~30厘米为宜。
灌水覆膜 平整土地,对棚室内土壤进行大水漫灌,至地表见明水;有条件的地方可在覆膜前铺设滴灌带,将土壤浇透(约24~48小时),使土壤含水率达到80%;覆盖地膜,选用整块塑料棚膜或高强度白色地膜进行地面密闭覆盖,封闭棚室并检查棚膜,修补破口漏洞,确保全棚密闭。
高温闷棚 密闭后的棚室,保持棚室内高温高湿状态15天以上,可一直持续到下茬作物定植前5~10天。其中至少有15天以上的晴热天气,高温闷棚期间防止雨水灌入棚内。
晾棚 待闷棚结束后打开通风口,或在下茬作物定植前5~10天打开通风口,揭去地膜,进行晾棚。
二次旋耕 闷棚结束后,打开大棚,揭去覆膜,棚室通风1~2天,然后进行二次旋耕。旋耕前可撒施防病促生菌剂或微生物菌肥,补充土壤有益微生物,为下茬作物栽培做准备。
(4)注意事项
闷棚期间棚内温度较高,注意在大棚四周张贴警示标志,避免人、畜入内,发生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