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农场闪耀“新”魅力

作者:泰州新闻网 2024/7/10 14:35:27
这两天,在海陵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无人农场,600亩水稻秧苗长势喜人。作为红旗种业的核心区水稻繁育基地,这里实现了水稻育种无人作业父本、母本同时机插。完成这一光荣任务的,是该农场今年刚刚引进的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插秧机。智能化农机的“神操作”,颠覆了农场工作人员陈均义的认知。今年的夏收夏种,让务农几十年的陈均义大开眼界。“收割麦子时,一台收割机来回穿梭,人远远地在手机上操作,粉碎的麦秸秆从机身后

这两天,在海陵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无人农场,600亩水稻秧苗长势喜人。作为红旗种业的核心区水稻繁育基地,这里实现了水稻育种无人作业父本、母本同时机插。完成这一光荣任务的,是该农场今年刚刚引进的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插秧机。

智能化农机的“神操作”,颠覆了农场工作人员陈均义的认知。今年的夏收夏种,让务农几十年的陈均义大开眼界。“收割麦子时,一台收割机来回穿梭,人远远地在手机上操作,粉碎的麦秸秆从机身后喷出,金黄的麦粒收入囊中。”陈均义向记者描绘当时的场景,“智能收割机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听说还有夜视功能,晚上也不休息,连续作战。”

夏粮收割之后,无人插秧机闪亮登场。在6月12日举行的无人农场技术应用示范培训活动中,无人插秧机作为主角进行了现场展示。在北斗导航系统指挥下,插秧机自行规划插秧路径。作业过程中,根据地形起伏变化,机器自动控制行驶速度,时急时缓,留足了秧苗生长的间距。遇到路障时,无人插秧机还会自动转向,确保不压苗踩苗。

“对比传统的机插母本、人工补插父本模式,无人插秧机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和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和亩均产量。”市农发集团工程资产部负责人袁耀说,无人插秧机可实现精准作业,为后续植保管理、收获等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创造有利条件。为了推进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广,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去年,市农发集团下属公司泰州锦园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与江苏大学、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通力合作,实施了我市首个无人农场建设项目。到本月底,项目有望全面完成投入使用。

据介绍,此次无人农场建设包含宜机化改造、智能化农机装备、农情感知体系和智慧管控平台建设四个方面内容。宜机化改造是无人农场建设的重要保障,针对智能农机作业要求,农场在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道路、沟渠、灌排设施,优化地块布局,实现以条带状分布为主,田块之间互联互通、衔接顺畅,便于大型智能农机进出作业、调头转移等。农场同时开展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为农机无人作业、农情信息采集和农事决策提供保障。

有了宜机化改造作为基础,智能化农机装备全面上新。除了6台无人插秧机外,无人农场还配备了无人耕整地装备、无人精准灌溉装备、无人施肥喷药装备和无人收获装备等。

在无人农场的地理中心,一座巨大的显示屏引人注目。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可谓琳琅满目,有环境气象、土壤墒情、土壤肥力、水层监测数据、水质监测数据、作物长势情况、植保管理措施等多个方面。这些数据不停刷新,时刻监测无人农场的“健康状况”。这就是农情感知体系,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感知物理空间系统布置和相关信息采集、传输和管理等软件系统构建,运用遥感技术、北斗导航技术、物联网技术,采集水稻繁育全过程的大数据信息,并构建作物生长、病虫草害图像识别系统。

“智慧管控平台是无人农场的大脑,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平台。”袁耀介绍,该平台通过实时数据回传和数据库技术,提供车辆状态监控、农机详细信息展示、作业轨迹记录和远程作业控制。系统整合了信息管理、智能调度、作业实时监控、云端作业部署、作业设备智能监管等功能,支持遥感监测和农业物联网,实现大数据可视化。此外,平台还提供无人机遥感数据分析、智能施肥推荐、合作社管理,并可通过智慧农业管理助手APP实现移动监测管理。“只要接收到实时数据,通过互联网进行大数据比对,平台就可以自行给相关智能设备下达工作指令,真正实现了‘无人’的目标。”

无人农场的建设标志着我市农业生产正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市级以上数字农业农村基地219家,其中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69家、市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智慧农业园区)150家;认定市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21家;建成省级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3个、数字(智慧)渔场3个。全市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达35%以上。

点 睛

焦金芝(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社会所副所长):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质”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无人农场利用物联网+北斗导航技术,实现了农机智能作业、病虫草害预测预警,革新了过去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实现了农业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充分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正确处理好新旧动能转换的关系。旧动能不等于无用的动能,不能一味地去旧扬新,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农业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有机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