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用场景到客户价值, 农资企业该重新定位业务和产品了!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祖林 2020/6/13 15:48:01
从应用场景和客户价值出发,思考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谁?他们为什么需要我们?我们为中国农业提供什么?农资企业务必实现四个转变:从产品思维向业务思维转变,从制造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从价格思维向价值思维转变,从竞争思维向合作思维转变。思考一:我们是做什么的?“请问,拉多美是做什么的?”“我们是生产化肥的”,很多人会脱口而出。过去,这个回答也许是对的,但今天这个回答就不太恰当了。这是典型的产品

从应用场景和客户价值出发,思考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谁?他们为什么需要我们?我们为中国农业提供什么?农资企业务必实现四个转变:从产品思维向业务思维转变,从制造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从价格思维向价值思维转变,从竞争思维向合作思维转变。


思考一:我们是做什么的?

“请问,拉多美是做什么的?”“我们是生产化肥的”,很多人会脱口而出。

过去,这个回答也许是对的,但今天这个回答就不太恰当了。这是典型的产品思维,局限在对硬件产品的认知,很容易让消费者陷入比价的情绪。

化肥企业不只是“生产化肥”的,那我们是做什么的呢?

这得从客户的需求说起。

人们为什么要买化肥?当然是为了种植,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质量和产量。

所以,化肥企业的价值,就是帮助农户科学地提高质量和产量。

但为什么用了化肥,却不一定能提高质量和产量呢?因为要提高质量和产量,不仅要化肥好,还要会用,要用得恰到好处,也就是科学施肥。

卖化肥的如果只管卖、而不管农户怎么用,就没有尽到责任,因为农户要的不是化肥,要的是收成好。

新时代,人们对产品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产品不只是指有形的产品,后续的服务、使用的便利性、业务人员的态度等等,人们把这些都纳入对产品的判断。

把产品概念扩大化,化肥企业的主营业务就不仅仅是化肥,而是作物营养技术服务。立足的是技术,提供的是服务,得到的是业务,用到的是产品。

这样,“产品”两个字消失了,“服务”两个字出现了。我们首先在思维层面实现了转变:服务思维替代了产品思维,技术思维替代了产品思维。

如果我们这样想,也这样说,久而久之就会发生变化:过去我们说“产品”,客户就直接问价格;现在我们说“服务”,客户自然就关心你能提供什么服务;我们说技术服务,客户就关心你的技术有什么优势。说着说着,农户就关心他的产出了。

说着说着,我们的行动也开始改变,我们开始关注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用什么技术能够提供这样的服务,我们还会对客户收成不好的原因更加敏感,重视对农户种植过程的跟进和指导,一步一步,传统化肥企业就在转变模式。

刚才只是转变思维带来的效果,如果我们改变行为,主动调整我们的事业概念,把主营业务从产品思维转变为服务思维,前面说的转变,就会是主动转型。


思考二: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谁?

这样分析下来,农户是化肥企业的服务对象。但除了农户,化肥企业还有其他的服务对象,包括农业企业、政府、消费者等等。到底谁才是企业的目标客户呢?

只有清晰地知道公司给谁提供服务,我们才能聚焦目标客户,更好地理解客户;只有正确地理解客户,才能向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对于化肥企业而言,最终客户也就是使用化肥的人或者组织。过去,农资企业把最终客户定位为农民;现在,我们把最终客户定位为农户。因为农民是大的概念,是指一个群体;农户是家庭的概念,目前中国农村还是承包到户为主体,农业种植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所以这个定位更加准确。

可是,化肥企业把最终客户定位为农户,还是太泛了,全国农户数量那么庞大,家家都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吗?如果这样,我们是忙不过来的,服务不了所有的农户。这个时候,就要更加聚焦。

我认为,在农村市场,化肥企业的目标客户应该是新锐农民,是那些有想法、有见识、有追求的农户主,他们在家里说了算,不甘平庸,他们努力奋斗、发家致富,他们容易接纳新鲜事物、敢于尝试,他们胆子大、行动快。

他们是农民中最上进的那一群人,是新时代的“孙少安”,他们在当地有影响力,一般的村民或多或少地跟随他们行动,种什么、怎么种、用什么肥料、走什么样的销售渠道。

不论是大田作物,还是经济作物,向他们推广新作物、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可以更快地得到接纳和反馈;服务好他们,就能带动一大批中国农户,更好地耕耘这片热土。


思考三:客户为什么需要我们?

中国的“孙少安”们为什么需要农资企业?

因为他们正在面临着转变。

第一,从农民向农户、再向经营单元的转变,农村家庭应该是一个经营单元。

第二,从耕种向家庭建设、再向企业化运作的转变,经营是有规律的,农户作为一个家庭式的经营单元,应该学习、掌握企业化运作的经营方法,这样才能持续赚到钱。

第三,从劳动到过日子、再到市场化经营的转变,因为种植作物,就算是质量好、产量高,也不一定能够赚到钱,还要看到市场需求,把农产品商品化,才能卖到好价钱,才能做到提质增收、增产增收。

面对这么多的转变,一家农户、一个“孙少安”是很吃力的,他们需要外界的帮助,需要打通到外部世界、融入到社会生态当中。

这个时候,农资企业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过去我们卖产品,是以自己为中心,化肥企业离农户距离很远,跟农户是简单的买卖关系,甚至都很少见到农户;现在化肥要限量使用,行业竞争白热化,我们必须转变思维,融入到新锐农民这个进步的群体中去。

有这样认识的企业应该不少,关键是行动,哪一家化肥企业行动快就先得益,而且要组织化地行动,不是一个两个员工,而是整个公司在主导这么做,只有融入到“孙少安”这个群体,才能真正凝聚新一代中国农民。


转变一:

从产品思维向业务思维转变

融入新锐农民群体,干什么呢?

这个时候,要建立应用场景的概念。客户的需求不是平白无故冒出来的,是有来由的。客户的需求来源于应用场景,客户有痛点,或者被激发出兴奋点,需要外部专业资源的支持,这个时候需求就出现了。

我们以化肥企业为例,常见的应用场景有四种,一种是现代种植,一种是土壤改良,一种是园林或园艺,还有养殖,化肥企业还可以将产品提供给养鱼养虾养贝。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现代种植了。

在这一场景中,客户需求的是种植技术服务,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农户需要生产安全、质优、令消费者安心、健康的农产品,他们需要提质、增产、增收,但是很多人技术上并不专业,怎么养土、怎么施肥、怎么做田间管理、怎么商品化、怎么对接市场、怎么打开销路,总是有些方面农户是需要专业支持的。

这个时候,农资企业,不论是销售网点、还是品牌企业,谁能够融入他们、提供合适的服务,谁就会受到“孙少安”们的欢迎,农户们就愿意跟这个企业长期在一起。

所以,化肥企业一定要由产品思维向业务思维转变:过去我们提供的是产品,现在我们提供的是作物营养技术服务,这个技术服务就是作物营养方案;基于作物营养方案,就会用到企业的产品套餐。

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在产品观念之上,建立业务观念,客户需求产生于应用场景,对接客户的应用场景,提供解决客户痛点或者激发客户兴奋点的业务方案,进而获得项目化或者产品化的订单。


转变二:

从制造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

如此看来,农资企业要由产品思维向业务思维转变,强化技术优势,由产品模式向业务模式转型。

产品思维本质上是制造思维,是物质匮乏时代的产物,那个时候只要生产得出来就能卖得出去;业务思维本质上是服务思维,是围绕客户来思考、围绕客户来工作。

大工业时代,人们把制造和服务分开,说这一家是制造型企业、那一家是服务型企业;现在,我们不分了,因为时代变了。

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出现和全球化分工,全世界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都正在深度融合,不论是叫先进制造业,还是叫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思路,就是围绕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提供基于制造的服务,或者提供基于服务的制造。

基于上面的分享,我们回顾开篇提出的问题“化肥企业是做什么的?”化肥企业真的不是做化肥的,而是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的,包括种植结构、种植技术、产品套餐、作物管理、农产品商品化和营销指导等,总的来说,就是帮助农户发家致富的。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化肥企业必须转型为一家服务型公司,通过服务放大企业的技术优势,实现差异化。


转变三:

从价格思维向价值思维转变

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就开始要从价格思维向价值思维转变。

几乎每一天,我们都会碰到讨价还价、要求降价的情形,很多营销人员也很烦恼,这就是个泥潭,多少年了,就是拔不出来。

前面我们讲了那么多看起来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目的就是要认真思考经营的本质,也就是:化肥企业的价值在哪里?没有社会价值的企业,是没有办法持续经营下去的。这是经营的根基所在。

所以,我们要摒弃根深蒂固的产品思维。因为老停留在产品层面,就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成本竞争,产品的同质化太严重了。新的产品很快就会被模仿、被抄袭,对于农户来说,买了你的好产品也不一定有好收成;种出来的作物收成好,也不一定有高收入。

我们把思维拔高到业务的层次,化肥企业是提供作物营养技术方案的,这个方案的价值就是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做到提高质量、增加产量。业务是讲究价值的,这就上了一个台阶。

可是,有更好的质量和产量也不一定能有好收入,因为丰收年供大于求,农产品价格就会下跌,甚至低价也卖不出去,2020年春节前陕西不就是有很多苹果烂掉吗。

怎么办呢?我们还要把思维再提高一个层次,就是服务。

所以,我们要与农户结成伙伴关系,尽可能全面地为农户提供综合服务,看起来不一定有收益,做着做着,也许机会就来了,可以拉动传统化肥企业的业务模式转型。


转变四:

从竞争思维向合作思维转变

这还不够,我们还要从竞争思维向合作思维转变。

围绕在新锐农民身边的,不只是化肥企业,还有很多农资企业,还有政府,大家都在服务中国农村、中国农业和中国农民,过去,我们各干各的,多少也有一点儿交集或者合作,现在要大方一点了,主动找他们合作。

请问,县农业局的技术专家你认识吗?村长,认识吗?有没有跟农机公司一起搞过营销活动?有没有跟市农业局搞过大的活动?有没有跟省农科院开过研讨会?

所以,我们要把经销商和零售商(前面几乎没提到,是把他们当做化肥企业的一部分看待了)当做公司的派出机构,利用好他们的力量,融入农户、融入农村,和其它农资组织、各级政府、研究机构联合起来,一起为中国农业做贡献。

陈春花老师说:竞争思维之下,创新难以实现,因为这个时候双方更关注的是价值分割而不是价值创造。在今天的新时代,价值被重新定义,分配价值的可能性将变得越来越少;只有成长才会创造价值,也才有可能带来价值共享。

过去同行之间老打架,抢来抢去,就是零和游戏,你多我少、你少我多。现在我们要盯着其它农资企业、服务商,盯着政府,盯着科研机构,将竞争思维转变为合作思维,跨界联合,一起服务农户、服务农业企业,一起建设美好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