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为贵州“头雁”开讲智慧农业

作者:中山大学 2024/9/3 14:43:07
2024年9月1日,金秋送爽,在这一年一度的“开学日”,中山大学贵州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课堂迎来了一场学术盛宴。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业机械学家、中国农业机械和农业工程学科的奠基人罗锡文教授作题为《智慧农业实践与应用》专题报告,向贵州“头雁”学员细谈智慧农业现状与未来,精彩剖析

        2024年9月1日,金秋送爽,在这一年一度的“开学日”,中山大学贵州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课堂迎来了一场学术盛宴。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业机械学家、中国农业机械和农业工程学科的奠基人罗锡文教授作题为《智慧农业实践与应用》专题报告,向贵州“头雁”学员细谈智慧农业现状与未来,精彩剖析“农业+科技”结合之妙。 

 

  “贵州是自己半个家,没有贵州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课程伊始,罗锡文院士回顾了他1970年大学毕业后在贵州铜仁农机厂长达9年的工作经历,讲述自己与贵州这片土地的深厚情谊。同时,他认为现代农业需要带头人,而“头雁”培育项目就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进程中的关键一环,希望学员们能把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带回到家乡,进而推动贵州农业现代化进程,为贵州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课程中,罗锡文院士围绕智慧农业概念及其关键技术、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与未来等方面展开讲解。他认为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智慧农业的发展,将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能够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实现智慧农业,需要具备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与精准化作业、智慧化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他指出,智慧农业行业近年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各地都在探索推动建设无人农场、智慧农场,与此同时,北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快速发展也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关键技术突破方面,罗院士也详细列举了当前我国在智慧农场、无人农场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农民很关心无人农场,产量行不行?效益行不行?”罗院士举例,2021年,由他带领的团队在广东增城的水稻中采用了无人农场的模式、无人农场的技术,种植的优质丝苗米19香,产量达到了662.29公斤/亩,当地老百姓平均水平是500公斤/亩,他们比老百姓高出了32个百分点。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总结了智慧农业带来的三大变化——“耕牛退休、铁牛下田、专家种地”。 

  罗锡文院士讲座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启迪性强,引发现场同学们的强烈共鸣。在现场问答环节,同学们纷纷抓紧机会,向罗院士踊跃提问,80岁高龄的罗院士思维敏捷、思路清晰,针对学员们提出的疑难困惑都给予了详细的解答,给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实操性的意见及建议。 

  讲座最后,罗锡文院士寄语“头雁”学员:“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智慧”的支撑,希望更多年轻的力量投入到农业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同时,智慧农业的发展也将推动更多尖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加快农业机械化持续进步、进而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更高层次的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为打造农业强国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