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肥在国外已经是主流,在国内也峥嵘初露。美国液体肥料占全部肥料的55%,有3000多家液体配肥厂。英国、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罗马尼亚等国也大量施用液体肥料,以色列田间几乎百分百用液体肥料。资料显示,全球液体肥料市场在2018年估算为87.599亿美元,2019年—2024年,预计将以3.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亚太地区2018年凭借液体肥市场38.4%的占有率,成为最大市场。我国液体肥发展“
美国液体肥料占全部肥料的55%,有3000多家液体配肥厂。英国、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罗马尼亚等国也大量施用液体肥料,以色列田间几乎百分百用液体肥料。资料显示,全球液体肥料市场在2018年估算为87.599亿美元,2019年—2024年,预计将以3.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亚太地区2018年凭借液体肥市场38.4%的占有率,成为最大市场。
随着作物种植观念的转变,种植技术的提高,施肥技术和设施的发展,对环保健康的重视以用农业政策的支持,也注定了液体肥市场份额将不断地扩大。
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统计司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4月8日,我国肥料登记总数达24007个,其中,粉剂形态肥料总数为11169个,水剂形态肥料等级数量为7946个,颗粒形态肥料等级数量为3105个,液体形态肥料登记数量为1785个,柱形、片状颗粒均为1个。(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2018年是近几年液体、水剂形态肥料登记数量最多的一年。2018年,液体形态肥料新增登记达到784个,水剂形态肥料新增登记达到3320个。我们将2006年至今每年的液体、水剂形态肥料登记情况做了统计,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2016年之后,液体、水剂形态肥料进入了风口期。一般情况下,业内人士习惯于将液体肥分为两类:清液肥料和悬浮肥料。悬浮肥一般是含有许多营养元素颗粒的黏稠不透明液体,这些研磨得比较细小的颗粒(平均粒径小于5微米)均匀分布在饱和溶液内,不容易产生沉降和分层,静置3个月后虽出现分层但可以通过搅拌重新恢复悬浮状态。“悬浮肥难度比较大,尤其做到稳定的性状更难,对配方的制定、工艺和设备要求都比较高,产品粒径控制和物料密切相关。”南宁汉和生物副总经理余义发介绍。悬浮肥通常含大量水不溶物,一般不用于滴灌系统,主要是做基肥。有业内人士表示,简单理解就是悬浮肥约等于大量元素水溶肥、海藻肥、氨基酸肥和矿源腐植酸肥的组合。也有专家称悬液肥是不合理标准下的无奈产物,因为大量元素水溶肥标准要求液体剂型中氮磷钾含量大于500克/升(修订的标准已改为400克/升)。如果做清液肥,符合这一指标的肥料成本很高,市场很小。为了达到这一指标同时又能降低成本,所以就生产悬浮肥。实际上生产水溶性悬浮肥存在浪费现象,加工成本高,悬浮剂本身也无营养价值。梳理液体肥企业,业内大家比较认可的、典型的有两类企业:一类是以山东多芬、山东金波尔、山东摩尔肥业、上海芳甸等为代表的清液肥生产企业;一类是生产悬浮肥的,代表企业有新疆慧尔、河北根力多、云南田园梦、东莞一翔、北京绿色农华、瓮福达州、汉和生物、深圳润康等企业。也有不少企业表示,将我国的液体肥划分为“清液肥”和“悬浮肥”并不严谨,把它们统称为“流体肥”可能更合适。目前市场上究竟有多少家液体肥生产企业,我们尚不可考。但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大体量液体肥工厂投产的消息不断。企业液体肥生产线
山东多芬农业有限公司原液部总经理史妮娜认为,我国水肥一体化目前的规模已经超过1.5亿亩,随着水肥一体化应用推广全国水肥面积直线上升,对于水溶性肥料需求不断扩大。如今水溶肥料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其使用已经逐渐从经济作物转向大田作物;至2035年全国水肥一体化将会达到高峰。解决了作物的科学“吃喝”问题,就解决了人类的吃饭问题。山西金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品事业部总经理王财也表示,我国水肥一体化面积的基数在,液体肥料的市场容量巨大,未来应有不低于1000万吨的市场需求。第一,种植结构不同。因为国外多根据维度分布作物,规模种植结构变化小。而中国的作物多受消费影响,每年都在变化,且规模农业较为分散,所以市场不好预判。第二,生产思路不同。对于基础营养而言,固态的肥料企业可能更有优势。且我国很少有将氮源、磷源、钾源各种原料适当调配后通过滴灌直接使用到土壤中,满足作物的营养需求的。上海芳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总监张忠池认为,液体肥的发展主要看增长的方向和动力:一方面来自国内消费升级,高品质、安全成为诉求,终端消费拉动高品质果蔬的需求,再拉动种植端和投入品端,种植和投入品(液体肥需求)就会扩张得比较快;一方面来自政策的导向,国家一直在提倡两减,而水肥一体化是很重要的技术手段。几乎被访问到的企业代表都表示,目前我国的液体肥和国外的液体肥已经没有什么技术上的差别和劣势,反而在某些产品上,我国还处于领先位置。至于未来的发展,有企业表示,需要更多大企业入局,共同推进液体肥事业的发展。对于更多液体肥企业而言,在中国做基础性的液体肥,性价比不高,而强调产品的功能化、效用的最大化、有技术含量的液体肥更有未来。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主任张承林认为,液体肥料能否得到普及,主要决定于灌溉设施的普及,液体施肥机械的普及,农场规模的大小,施肥劳力的成本高低、肥料加工过程污染的容忍程度等因素。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液体肥料认识的程度。专注增效缓释液体肥料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在技术、资源及推广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吕云峰表示,目前随着水肥一体化推进,无人机等新的农机具涌现,液体肥得到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基础设施、施肥工具、施肥观念、工艺配方、效果定量评价等方面,新技术融合(比如飞防)会加速液体肥的发展。
王财认为,液体肥料发展的阻碍体现在:产业布局散、企业规模不大,产品还未做到很高认知度;技术研发创新不足,多数企业产研没有有效结合,市场缺少主导品牌;液体肥料包装成本及运输成本较高;土地集中区域采用槽罐车及液袋运输可大幅降低包装成本。很多从业者认为,我国的大化肥产业严重过剩,悬浮肥更难生存。即便是在原料的多样性、工艺的先进性、配方的针对性和数量、肥料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上,都不逊色于国外悬浮肥产品,但市场决定了产品的命运。有业内人士表示,悬浮肥只是肥料家族的小成员。个别企业可以作为主业,但行业不可能大力发展悬浮肥。应该发展的是低浓度的清液肥料。
很多受访的业内人士都表示,我国的液体肥特别在功能型液体肥上,技术优势明显,原来可能技术都在科研院所,没有量产,并不为大多人所知。但是,现在有些功能型液体肥产品在国际上都很有优势。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无论是技术还是推广应用,一些液体肥企业都是在做“对标巨头”甚至可能“颠覆巨头”的事情,最起码,至少他们凭借技术优势将市场撕开了一个口子。所以,很多企业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功能型液体肥供应商”,要做“穿越周期的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产业向好,竞争就难免拥挤。有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也有想赚快钱的企业。如果单纯想赚钱,或者延续水溶类产品的定位,在大量同行及巨头奔袭而至的市场内,很多企业恐怕将很快成为“炮灰”。有业内人士根据原料等的不同,将市场上的液体肥分为几类:第一类,以天然豆粕、动物、海藻等为原料,并且将效用最大化的产品。技术上更进一步突破,效用最大化,解决利用率、功效问题。此类产品在全球市场上都有竞争力。第二类,天然的豆粕、动物、海藻制品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肥。第三类,含氨基酸、海藻肥类的液体肥,原料来自被提取之后的提取物,变废为宝。第四类,所谓“含氨基酸、腐植酸”之类的桶肥以及用工业废料加一些调节剂制成的液体肥。“以赚钱为目的,这类产品效果可能不差,但是原料来源不好。”有企业这样介绍。余义发也表示,液体肥不要单独看含量,只要生产过程投料准确,原料检测合格,检测常规指标都是合格的。但是决定液体效果的往往是过程控制和增效物质的稳定性。山东金波尔总经理程美明表示,市场乱象犹在,难题在于,部分厂家不具备生产真正液体肥的能力,致使使用者没有机会接触到真正好的液体肥,以致于整个行业受误解。
液体肥智慧工厂及生产线
很多从业者建议,液体肥的品类应该更加细分,功能性更强。只有这样才能和其他产品和品类产生区隔。但是,对于用户和厂家而言,仅仅一个产品好,可能还不够。种植者或者由于要抢上市节点,或者本身对施肥认知缺失,很容易造成不好的后果。很多大户已经切实感受到品质农业带来的差异化,所以他们也迫切地想将原来的作物品种、技术、投入品等置换,来保障植株的健康,土壤的健康,以及作物品质的健康。即便是种植大户,对于作物的某些痛点也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于某个厂家的某种产品。基于“某个产品能解决某种问题”,于是,大户自己摸索着开始寻找整个种植过程中的各种产品方案。同时,行业进来了很多携外行业资本进入的“投资者”,他们的关注点变成了“若有企业能提供一系列的产品更好,会减少试错成本”“我投入多少钱,什么时候能得到回报”。他们希望有服务者能提供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农资与市场》传媒总编冯卫东提醒厂商,所有的销售都是产品的驱动。所以建议企业打造1+N解决方案的产品群,为竞品设置门槛。1.在销产品大多单兵作战,没有配合性的产品群来支持,一旦单品出现销售乏力时,很难有好的产品跟进,导致新产品往往是昙花一现。2.没有产品战略规划,新老品种严重重叠,导致产品线内部存在竞争,在市场上自相残杀。3.由于产品线混乱,很多企业很难在产品上构建有效的区隔,增加了推广的难度,同时也使得种植者在选择上产生疑惑。
当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企业迫切需要做的就是去探索一个更大的领域。国外已有成熟的液体肥料配送模式,受制于中国散户多的消费结构,所以国内目前主要以箱装、桶装等小包装产品为主。对此东莞一翔液体肥料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杨依帆表示,企业正在积极向前推进大田液体配肥模式,目前尚处于初步推广应用阶段,主要在内蒙古、甘肃等地推广。当然,经作上有施用液体肥的先决条件,因为经济价值高,所以舍得投入。而器械和液体肥应用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液体肥可以和农药复配,可以和大肥复配,可以用更简单的方式施肥(譬如无人机喷施,滴灌,水肥一体化等等),使液体肥在大田成为可能。液体肥在大田一定是要强调高性价比的。埃尔夫、郑州亮点作物等在大田上深耕的企业表示,他们在大田上推广的逻辑就是以结果说话,用收益说话。唯实农业、优马等特肥企业布局北方马铃薯产区,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美稼农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吕云峰认为,要清晰地认识到液体肥仍处于初级阶段,新型液体肥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美稼正在积极地和农服平台对接,寻求更多的可能性。迭代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最大化地为种植者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浙江际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CEO徐西勒则认为,性价比是液肥在大田的基础逻辑。成本不能增加太多,收益高于期望,增产提质明显。徐西勒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公司产品结构,针对性地推出高纯度、易吸收、肥效更持久、特别适用于飞防的叶面营养套餐。也有企业认为,在经作区为主的区域实现在大田的突破很难。由于产出太低,经作为主的区域对大田并不重视。当然,也有企业将成长,将特肥的推广能力、服务能力的成长看得更重要。但无论如何,面临的都是一样的艰难的推广和培育市场。有人说,如果遇上了新的劲敌,就要去武器架上找你最称手的那件旧兵器。那么,企业面对推广液体肥这个新的劲敌的时候,会怎么做呢?问及企业的推广方式,基本上都会很“羞涩”,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踏实做好三级会销,观摩、示范、推广。很多平台商预言,未来特种肥料的打法,就是复合肥目前打法的加强版。是的,液体肥推广没有什么捷径,就是开农民会这个 “称手的老兵器”。为什么要开农民会?因为要造势能,造能量场。“越是新市场,越要开大会;越是新产品,越要开大会。越是新客户,越要参加大会;越是关系不熟,越要参加大会。”
并且,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很多经销商的打法已经变了:田间推广已经常态化、职业化、标准化了。成了推广的标准动作和基本动作。
对于液体肥的未来,上海芳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总监张忠池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监管得当的情况下,未来液体肥的可能性将会有很多种,液体肥企业只要坚持自己的优势和方向,都会有很好的未来。”
任何一个品类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绝对的优势行业,有的只是一群不断奔跑的人。没有人能熄灭漫天星光,每一个液体肥从业者的努力奋进,都是行业要汇聚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