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化行业,智能制造的新竞技场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赵丹 2023/11/26 9:30:45
仿佛一夜之间,农资行业的智能制造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 近两个月,笔者去的工厂大多是智能工厂:有以质量管控为核心的产品全程可追溯模式,有快速响应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柔性制造模式,有全链条数字化的智能工厂模式,也有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模式,等等。 智能工厂、5G工厂、黑灯工厂……这些新名词让人雀跃又让人怅然若失,令人雀跃的是行业的进步如此之快,我们赶上了行业向高、精、尖发展的好时候;

仿佛一夜之间,农资行业的智能制造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

 

近两个月,笔者去的工厂大多是智能工厂:有以质量管控为核心的产品全程可追溯模式,有快速响应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柔性制造模式,有全链条数字化的智能工厂模式,也有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模式,等等。

 

智能工厂、5G工厂、黑灯工厂……这些新名词让人雀跃又让人怅然若失,令人雀跃的是行业的进步如此之快,我们赶上了行业向高、精、尖发展的好时候;怅然若失是因为行业好像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但自己还被蒙在鼓里。

 

当然,这个或许是“眼球效益”,做不了数。问了好几个行业人士都说业内的智能制造并没有很多,但是,行业趋向智能化毕竟是好事,目前不少企业已实现部分智能化。

 

其实,智能制造的面比较宽泛,包含了产品的智能化、装备的智能化、生产的智能化、服务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

 

制造业的活法变了

 

近几年,中国制造业迸发出了强韧的力量。

 

即便是今年,逆势增长也是企业竞相追逐的重点。从头部企业降本增效开始,制造业的竞争骤然变了风向:从原来的规模之争,到成本领先、差异化之争。

 

当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专一化、差异化之后,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脱颖而出。

 

有经济学家把中国制造业比作金字塔:如果把灯塔工厂比为金字塔塔尖的话,1.2万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即是第二层,超9.8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第三层,21.5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为第四层,600多万家中小工厂是第五层。


7-1.jpg

 

而很多专精特新企业都是智能化转型的重点企业。

 

2021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为:一是转型升级成效显著,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二是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三是基础支撑更加坚实,完成20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建成120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近3万亿元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并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以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先进生产方式。

 

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近3万亿元,市场满足率超过50%。地方、行业和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积极性持续提升,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23年10月,我国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7-2.jpg

 

提升生产效率、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运营成本、降低产品不良率是大多数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的目的。

 

工信部数据显示,通过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2%,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提升22%,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运营成本平均下降19%,产品不良率平均下降24%。

 

我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五大部署重点:数字化工厂 、设备及用户价值深挖、工业物联网、重构生态及商业模式、人工智能。


7-3.jpg

 

而农资行业的智能制造也在迅猛发展。农资行业的智能制造将侧重在智能工厂(包括传统工厂的转型及新建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公司(智能化工厂服务公司提供的硬件和软件)。

 

农资行业的智造竞技已开启

 

面对环保、安全、成本的压力,企业都在卷。

 

有经济学家说:“只有在不断卷的过程中才能优胜劣汰。”

 

既然渠道、品牌都不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就卷产品和工艺、流程。

 

目前农资行业有哪些智能制造转型案例?有哪些路径可以借鉴?不盘点不知道,一盘点还真不少。


7-4.jpg

 

六国化工是比较早开始使用“工业大脑”实现数字化变革、智能制造的企业。当时是基于聚焦磷酸萃取率低的问题,开始利用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料添加的优化,将磷酸萃取率提升了1.2%。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国斌曾向笔者介绍三宁的5G工厂能够降本增效,“工艺稳定、管控精细,降低能耗、产品提质”。

 

在今年3月召开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智能制造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新洋丰作为首批成员单位出席。这也显示新洋丰加快了生产系统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提档升级的步伐。

 

9月,笔者受邀参观海大生物青岛高新区的新工厂 ,据海大生物董事长单俊伟介绍,这个工厂是他们打造的功能生物刺激素行业的“灯塔工厂”。

 

紧接着,笔者又受邀走进惠州银农科技的黑灯工厂。


7-5.jpg

7-6.jpg

 

拟登陆资本市场的草甘膦龙头企业福华化学,其招股书上的一项超3亿元的投资项目即为智慧工厂项目。

 

笔者还收到了一份11月参加中国农化智能制造高峰论坛的邀请函……

 

“各行各业加速整合和淘汰,尤其农化行业人难招、人难留,存在生产效率低下,支撑与应对市场乏力,产品品质难以掌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导致成本居高不下,要应对各种安全环保要求等问题。而这些因素将会更快触发智能装备、数字化能力的迭代速度。所以我们每个农化人,都应该深刻认识到‘智改数转’势在必行。”江苏金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房国荣道出了农化企业智能化改造的原因及紧迫感。

 

农资行业的智能制造工厂大部分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在小步迭代、持续改进的。从工艺自动化到产线的自动化,然后再到智能工厂。

 

“创新是一个持续过程,不是一个短暂的阶段。”海大生物董事长单俊伟表示,他们要把海大生物青岛高新区的新工厂打造成为功能生物刺激素行业的“灯塔工厂”。这个工厂几乎可以完全实现智能制造,从生产到产品出库基本全数字化、智能化。其装备水平、硬件投入、产能规划都是数得着的。据了解,海大生物青岛高新区工厂建设历时3年,总投资达5亿多元。

 

产业工人的迭代

 

彼得·德鲁克曾说过,效率是正确地做事,效能是做正确的事。

 

对企业而言,相较效率,效能更加不可或缺。

 

目前农化行业普遍存在的产业痛点就是:如果不做智能装备、数字化的升级,如何保障平常用工和高峰期用工的需求(很多企业只有生产高峰期才需要大量的生产工人)?如果升级在所难免,那么又如何保障升级之后的人员结构技能和水平的匹配?

 

智能工厂带来的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对工人的要求,原来劳动密集型的农化工厂变成高、精、尖的流水线,对工人而言也是一种考验。

 

笔者在惠州银农的黑灯工厂询问一位车间主管,她表示,智能化改造之后工厂全部实行了自动化。生产效率提高了,质量也更稳定,现场人员要做的其实就是巡查。

 

上海芳甸2019年建成投产了水溶肥智造工厂 ,“5个产业工人,8小时产能200吨,年产能10万吨。全工艺流程,从机器识别物料条形码开始,全程系统控制,无须人为干预。在整套系统中,大约用到了400多个各类传感器,EMIC操作系统、支持9999个配方预设置,实现了人工智能的工业应用。”上海芳甸董事总经理陈巍这样介绍。

 

山东侨昌农药制剂智能化车间改造之后,产能从 100 吨/天提升到 200 吨/天,车间人员从高峰期的近 200 人减少到 18 人。

 

原来参观化肥企业,包装环节是用工比较多的地方,现在很多企业实现了智能化包装线之后,需要的人也更少了。

 

其实,农化工厂目前已经不太容易招到优秀工人,大部分企业的智能化也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不得不让部分研发人员去轮岗。

 

现在,工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人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工人了。因为智能工厂的背后所有智能系统的运行、操控和维修都需要更加专业的技术人员,而不是普通工人。为适应产业数智化需求,对岗位的学历、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自然对应的薪金水平也会水涨船高。

 

“不仅在农药行业,中国整个制造业,最终一定是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充斥在生产一线,这是中国制造真正的未来。”惠州银农科技董事长钱炫舟介绍。

 

随着工厂智能化的转型,将会出现更多的无人化、少人化工厂 ,而企业需要综合考虑的就是高效的人机协作。

 

重塑生产流程

 

智能制造对企业而言,除了安全环保之外,最大的收获就是快速实现降本增效(减少了原料成本、交付时间成本、库存成本、劳动力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带来了新的利润点。

 

智能制造高效的生产方式,正在吸引更多的企业转型。

 

智能工厂带来的最大的改观就是重塑了生产流程,将以往操作工人的经验沉淀下来并形成数字化融入工艺设备流程控制中,实现人和机器相互赋能。

 

三宁化工的乙二醇项目即是“打造工业互联网升级版,以‘5G+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绿色智慧化工厂的创新应用,可感知公司五大生产厂公用工程、关键生产装置、安全态势、环保排放、仓储物流等数据,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三宁化工智能工厂推进办公室主任杨文华介绍:“打破现有业务系统的数据孤岛现象,实现了工厂生产数据、管理数据、运营数据的有效融合,通过运营优化技术不断挖掘减排增效潜能。”

 

大企业通过打通企业运营“信息孤岛”、网络协同制造来优化供应链,中小智能工厂则是为了快速响应多样化市场需求,以柔性制造为核心模式。

 

上海芳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巍表示,芳甸的智慧工厂的生产流程是这样的:无人化操作;精准的配料称重,全自动完成(可实现多批次产品质量的可靠和稳定);多配方柔性化的生产能力(支持9999个配方预设置及同步自动清洗功能);环境控制,实现清洁生产,绿色生产。

 

目前,部分智能制造企业由于自己原本已经在行业或者细分行业有着较高的研发以及制备水平,所以也承担着大客户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的任务。而智能制造将继续扩大这些优势。

“我进入行业参观的第一家工厂是拜耳的工厂,我就觉得农药工厂应该是干净、清洁、安全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惠州银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炫舟介绍他建立黑灯工厂的初衷。

 

专注细分领域,并通过剂型改造、技术指标不断升级,打造出具有卓越性能的产品。这可能才是银农科技打动巴斯夫、富美实、科迪华、陶氏化学的原因。

 

让流通变得有序

 

生产端将优质产品高效地生产出来,物流也能实现优化配置。接下来,如何解决终端销售问题,让客户管理也纳进智能化范畴?

 

相信很多企业都头疼客户的管理问题,如何保障高黏性及客户忠诚度?如何保障客户及企业的权益?如何让渠道变得更加有序?

 

是不断推新品,用差异化满足市场需求?还是不断压货占领其库存?

 

可能都不太合适。

 

其实很多企业也在推农药二维码追溯系统,这个我们回头单独讲。

 

不少企业已经切入了客户管理系统,试图用信息化的手段让流通变得有序:工厂出库—经销商入出库—零售店入出库—种植户服务。这个是较为理想的状态。

 

海大生物方面表示,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追溯系统,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保护好区域内经销商的权益。

 

银农科技则是董事长亲自挂帅推进CRM系统(客户管理信息化,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System,简称CRM 系统)。

 

当然,任何一个系统的推进,背后都要以自身的竞争力为依托,否则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没有话语权,空有创新的畅想,却推进不下去。

 

理性对待智能制造

 

智能竞技正如火如荼。

 

《灯塔工厂引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预计,未来5年会有超过57%的企业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为建设重点,并有超过45%的企业在智能工厂建设投资方面超过1亿元,12%的企业在智能工厂建设投资方面超过10亿元。

 

前瞻经济学人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5%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到202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5.8万亿元左右。整体来看,行业增长空间巨大。

 

企业争先恐后做智能制造技术升级的局面大家乐见其成,但是就怕有企业因为不愿意被冠以“不能适应技术变革的趋势”的帽子,而被迫为之。

 

智能制造产业向好,但是想要转型的企业需要理性。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虽已成大势所趋,但在数字化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潜在风险也值得关注。譬如,改造是否能达到预期;再譬如,是否高估了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又譬如,若因种种原因致使智能改造项目闲置能否解决,等等。

 

建议大家在做项目前先评估。就像三宁化工副总经理毛国斌说的那样,技术的突破是你追我赶的,也很容易被赶上。要理性对待发展和创新,做项目前要先评估自身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有没有优势?再去解决该怎么办的问题。

 

或者,将智能制造转型当作产业发展的基本动作,平常心待之。就像六国化工常务副总经理黄建红和笔者聊化肥新工艺的时候讲的,工艺、流程的创新其实也是暂时的,很快大家都又追平了。

 

7-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