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四大判断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赵丹 2022/3/10 13:25:30
农业社会化服务(以下简称农服)这两年一直是行业的热词,它的发展大家也有目共睹。即便对其有预期,它的发展速度也超出了很多企业(人)的意料。 很多企业、很多组织为了寻找出路,或者主动或者不得已走上了农服之路。也有部分企业和组织正在谋求转型或者优化服务模式。无论什么原因,大家都想知道今年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都想知道,2022年,大家该如何去做农服? 基于对往年的梳理和认知,通过已知

农业社会化服务(以下简称农服)这两年一直是行业的热词,它的发展大家也有目共睹。即便对其有预期,它的发展速度也超出了很多企业(人)的意料。

 

很多企业、很多组织为了寻找出路,或者主动或者不得已走上了农服之路。也有部分企业和组织正在谋求转型或者优化服务模式。无论什么原因,大家都想知道今年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都想知道,2022年,大家该如何去做农服?

 

基于对往年的梳理和认知,通过已知推断未知,我们对2022年的农服发展做出了以下判断:

 

第一个判断:增量持续,农服覆盖面积将继续增加

 

为什么会有这个判断?是基于去年我国农服发展的活跃程度。

 

从农业农村部公开的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在我国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万户)方面,从2019年的超6000万户(占全国农业经营户的30%),发展到2021年的7800万户。增长速度还是较快的。


51.jpg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更是迅猛,从2019年的农服组织总量89.3万个,发展到2021年的全国农服组织95.5万个,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390万家、220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也在不断攀升。


52.jpg

 

可以预期,今年我国农服发展带来的变化将会更大。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农服是固属于大田的,这样才能有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

 

那么,是不是只有粮食作物才比较崇尚农服?显然不是。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5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达8.6亿亩次。2020年托管面积16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超9亿亩次。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粮食作物基本上占农服比例的50%多一些。

 

若有足够的资源、资金,农服在粮食作物上更容易切入,更容易实现机械化、集约化,更容易降低成本,更容易管理。而经济作物的农服在资源、资金的基础上还需要更多的技术和人力。

 

笔者想说的是,无论在经济作物还是粮食作物上,农服带来的优势都是显而易见的,集中采购、机械化作业、先进的种植技术等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益。有了农服的加持,种植将更简单,将带来更多收益,今年农服的覆盖面积、社会化服务组织总量、服务带动小农户等数量都会继续攀升。

 

第二个判断:各省均有强者,赋能平台各有高招

 

原来,每一小块土地、每一种零散种植的作物,星罗棋布,就像是一个个信息的孤岛,由各自土地的使用者耕种、收获、售卖,互不打扰。有的地方种植水平高,有的种植水平低,泾渭分明。

 

靠天吃饭,看天吃饭。

 

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农服企业,他们都在干一件事,把一个个小农户通过农服连接起来了。可以通过托管服务,拆掉围墙,将小土地、零散种植连接在一起。这是传统的农业正在发生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不仅仅发生在农业发达的区域,也不仅仅发生在经济发达区域。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全国10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组织名单中,各省都有分布。相比之下,山东稍稍领先,以7个企业名列榜首,广东以6个企业占据榜眼位置,探花分布在山西、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河南(5个企业入围)6个省份。


54.jpg

 

而我国地缘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农服的模式肯定是百花齐放的,仅凭一种模式不可能适应所有地区,所有作物。

 

所以,无论你在深耕中国的任何地方,只要具备自己的核心能力,都有可能胜出。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企业做农服基本上都是平台式的思维,用自身的资源去赋能经销商,实现经销商的转型或者模式的迭代。部分经销商也有自己独特的服务理念和资源禀赋。


55.jpg

 

每个平台在不同的区域,以不同的姿态,各领风骚。

 

这些平台的模式不同,赋能经销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面向全国,突破重点区域市场的;有深耕区域,找到好的模式向全国复制的;有重点服务粮食作物的,也有服务经济作物的。


这些企业正在为行业做全面的赋能,当然,即便是现在如火如荼,未来的农服也未必就是今天的模样,一定会在此基础上迭代、升级、超越,服务模式将会更多元。

 

第三个判断:竞争的重点将在于服务质量的提升

 

今年,农服竞争的重点将在于服务质量和模式的提升。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参与农服的企业数量在激增。越来越多的经销商也都开始关注作物,开始关注种植的全过程,开始进入农服。

 

服务者越来越多,农服竞争的重点自然从原来的“有没有”向现在服务的“好不好”转变。任何时候,市场都是在竞争中进步、发展的。从无到有,从野蛮成长到卓越发展,在所难免。


毋庸讳言,农服的竞争很激烈。种植者、经销商和企业都是有选择的,一旦有更适合的合作对象、更好的服务质量和赢利模式出现,既有的一切合作可能都将瞬间消失。所以,企业、经销商都需要在服务质量和模式提升上做文章。

 

努力,是行业的主旋律。有专注粮食作物的企业说,他们去年一直在专注做增产,将方案种到田间,让新技术、好资源变现。也有服务经济作物的企业说,他们的模式吸引了很多专注某个作物的渠道服务商客户,并将他们专业的农服体系落地。

 

无论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的农服,数据都成了代替经验的法宝。

 

鉴于目前大多数农服企业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农服都在探索中前行,所以没有模式的优劣,只有更适合当地的。

 

目前,很多县级农资经销商已经转型为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等方式做托管服务。农户参与方式,多为付费购买服务。


56.jpg

 

最基础的服务是为农作物提供病虫害统防统治、配方肥料统配统施、无人植保机施药、种植技术培训示范等全程社会化综合服务。更高阶的就是从优质的种子(苗木)入手,涉及整个农业产业链链条。

 

那么,今年是不是在优质种苗、种植技术上下些功夫,是不是在探索科技应用上下些功夫,来提升服务的集成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第四个判断:尝试全产业链,打造农作物品牌成趋势

 

只有将农作物卖出,只有让种植者增加收益,农服才算成功。这也是很多农资转型农服的经销商对笔者说的话,从卖农资(要钱)到帮种植者卖农作物(给钱),获得的认同感是不同的。

 

如何将农服变得更好?

 

2022年大家都在寻找创新突破的方法,以及赢利的机会点。农资利润薄,技术难收费,能带来收益的就是管理费用以及农产品溢价带来的一部分。所以,今年,会有更多企业尝试作物全产业链,打造农作物品牌。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判断农服是否做得好,不能只看数字,也要用消费者的眼光去看农服。可以把种植成果和农民满意度作为首要的考核指标。

 

那么,种植者究竟想要什么样的农服?


57.jpg

 

上图数据来自某企业的市场调研。种植者、服务者希望农服是个大平台,将优质种子、农药、化肥、农机、金融、农技、收购商、订单都涵盖进来,做一个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平台。

 

当然,种植者的愿望没有错,如此才能达到种植更简单、更高效。

 

种植者的痛点其实是服务者的难点。若要做作物全产业链,必须考虑到各个环节的取利点,服务过程中需要考虑、协调更多的内容。这是很多农资从业者目前难以做到的,从农资到农业全产业链,不只是从产品到种植的跨越。

 

所以,不断破界,转变思维,是农服从业者一直努力要克服的事情。

 

“不要用经销商思维来看农业服务,因为我们不再是从农民手上挖钱,而是从最终整体种植相关收益中分钱。”一位农服拓疆者一直这样向笔者强调。所以,就要求从业者提供越来越完整和无后顾之忧的托管方案并高效执行。

 

也有经销商表示,对于一些要求精确的经济作物上,要提供更加精准和能够实施的落地方案,挖掘种植者的痛点。

 

把一些难点交付给时间,自然有解决方案。我们的每一个转型成功的农业服务商,其实都是从卖农资,到农资+农机,再到农资、农机、农技配套,再到全产业链服务,再到全产业链+智能农业。

 

大田的服务者都会选更好的种子,做订单农业;经济作物也会从优质苗木起步,完善过程管理,做农作物品牌。

 

但是,很多成功的案例大都具有不可复制性。所以,没有足够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自己去探索。

 

一位企业领导说得好,面对困难,不能仅仅只有“克服”的想法,我们还要学会与困难“共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有能力应对更大更多的困难,而不是解决所有困难。

 

农服从业者要做的就是,始终立足于种植用服务业思维重构社会化分工和分配方式。针对每一个区域、每一种作物的特性,探索不同的模式,其他的交给时间。相信,只要你的羽毛足够光亮,翅膀足够宽大,一定展翅翱翔在农服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