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成长比增长更重要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黄君磊 2020/1/7 0:00:00
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从一个见证华夏几千年文明的发展与变迁的古城,到今天链接“一带一路”的国际化都市。这样一个传统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城市,培育出了无数优秀企业代表。在他们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工匠精神的传承,能看到思想的超前与包容。在农化领域,更是有一批绿色大地的守护者,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大华特)绝对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从一家传统校办农化工厂,到重组再到如今顺

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从一个见证华夏几千年文明的发展与变迁的古城,到今天链接“一带一路”的国际化都市。这样一个传统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城市,培育出了无数优秀企业代表。在他们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工匠精神的传承,能看到思想的超前与包容。

在农化领域,更是有一批绿色大地的守护者,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大华特)绝对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从一家传统校办农化工厂,到重组再到如今顺利发展为行业50强、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不断为柑橘、芒果、马铃薯、哈密瓜、瓜菜、苹果、香梨、桃、三七等70多种作物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并在杀菌剂细分领域细菌药领跑行业,尤其是细菌性病害大单品细刹®以其安全性、高效、环境友好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防控领军品牌,为超过8600万亩/次的作物提供绿色解决方案。独特发展的同时有不断参与到国际交流中,西大华特的发展似乎与西安几千年历史发展有着某种重合。

不久前,《农资与市场》传媒高端访谈栏目记者对西大华特董事长王鹏进行了专访,聆听了他十多年来带领西大华特一步步走向国际知名企业的坎坷路程。


三代华特人,专注一件事

2003年是西大华特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西北大学一家校办工厂重组为蓝溪控股民营控股企业,并成功晋级为国家级农药定点生产企业,它的市场管理能力和专业生产能力都有了极大提升。

2003年也是王鹏的人生拐点,当时25岁的王鹏已经在首都北京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然而他并未选择安逸,而是主动参与到西大华特的艰难重组中,也是在这个年纪,接手了西大华特,成为西大华特未来方向的掌舵人。

如今西大华特已经成长成为一家有担当,能够为70余种作物提供合理健康解决方案、国内排名前50的综合性生物农化企业。说起西大华特今天的成就,王鹏并没有把功劳归于自己。

王鹏讲到,今天的西大华特是属于几代华特人,第一代是以老一辈大学教授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他们的特点是实干,他们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做这项为中国农业付出的伟大事业,四十多岁的年纪,依然满怀激情,一边教书一边做科研,并将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成立公司,创办企业,为西大华特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代华特人是以王鹏为代表的华特人,是参与重组承前启后的一代人。这批人以70后为主,大多受过红色教育,务实、正派是他们的标签,克服重组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将西大华特带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现在,西大华特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第三代华特人正成长成为公司中梁砥柱,年纪不大,大多是85、90后,他们和当前国内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思维活跃、敢想敢干、不拘泥于传统,他们普遍受过高等教育,接受信息比较多,认知水平也比较高,掌握了很多新工具和新方法,对事物的认知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他们也非常有责任心,有进取心。做农资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农资人都很辛苦,做农业就要围绕农时来服务,需要踩着时令和节点一步一步向前走,春耕秋收年复一年,最忙的时候就是最热的时候,也是最辛苦的时候,然而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总是冲锋在市场最前线。

曾经“被毁掉”的80、90后正在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不拘一格的做事方法贡献着自己的一分力量。谈起第三代华特人,王鹏说自己对他们很有信心,同时,企业也需要有合适的愿景和价值观,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成长比增长更重要

从2003年重组开始,西大华特可以说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从原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校办农药厂,到现在制剂销量达2.44亿元的全国农药制剂50强、排名34位的大型农化企业(2019年农药工业协会公布数据),西大华特可谓实现了快速发展。

“农药行业想高速增长是不容易的,西大华特更看中发展质量。”王鹏如是说,“西大华特不砸价、不赊销,任何扰乱市场的工作西大华特都不会做。”

“另外,华特人始终将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多一些,也不会牺牲客户的利益。”很多企业每当遇到增长瓶颈后,就会不断调整客户,不合适或者不符合自己当下发展需求了就换客户,没了增长就换客户。当然,西大华特也在调整,但在每次调整和选择客户的时候都会做出谨慎选择和判断。

西大华特的良性增长还体现在一个方面就是,西大华特每年都没有财务问题,每年都没有一分钱的对上游供货商的欠款,单这一点,或许就会有很多企业无法做到。


聚焦源于专注,成功源于务实

很多人对西大华特的认知是源于它在杀菌剂市场的巨大影响力,尤其是在细菌性病害领域。这与西大华特当初的产品定位密不可分,国内定位于杀菌剂的企业不在少数,而定位在杀菌剂的细分领域细菌性病害的并不多,西大华特的成功除了聚焦细分了领域外,最重要的就是专注。

西大华特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自1984年,西北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宋迪生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发明了中国人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专利化合物噻霉酮。在农药新品研发稀缺、多以营销为重心的国内农化市场,拥有专利化合物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然而,单靠仅仅“有”专利化合物并不能支撑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更多的是靠产品的深入研发、推广和可靠市场定位、布局才能让手中的利器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步步为营。

重组后的西大华特最重要的布局就是聚焦再聚焦,紧紧围绕自主知识产权化合物噻霉酮,聚焦于细菌性病害中的细分领域—细菌性病害,并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聚焦科研创新和技术创新,聚焦区域优势作物,聚焦重点病虫害防治,聚焦市场大单品打造。

当然,相对于外界对西大华特聚焦于细菌性病害的说法,王鹏更喜欢用专注来描述西大华特,专注于科研与创新,专注与某一领域。专注于细菌性病害的西大华特利用自己积累的对细菌性病害的防治经验和强大的科研能力,在其他领域如种子处理剂、药肥、水肥一体化等领域做了充足的技术和产品储备。

如今, 西大华特已经成长成为产品线覆盖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刺激素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企业,并能为全球70余种作物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丰收心声,用行动传递企业责任

最近,一组视频节目《丰收心声》在农业行业引起了一定反响。

这是一个服务农业体现农业价值的公益性栏目,其中没有任何广告植入和产品植入,身为媒体人都知道,制作这样一档栏目所需要花费的人力和财力成本是非常大的。

当问到为什么要花这么大成本做这样一个公益栏目时,王鹏告诉了我们真相,西大华特希望能通这个栏目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这一批职业种植者,从而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有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种植者才会有安全的投入品投入,才会有标准化种植,才能够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当然,丰收心声的目标群体不仅仅是那些从事种植的职业种植者,还包括一些平台商和零售商,他们或许并非农业专业出身,但他们选择了农业,一干就是十年甚至几十年,他们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守护者一方丰收,这种坚持本身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本身就值得我辈们敬佩。

做这些事,或许和西大华特的发展没有关系,却和王鹏的人生经历和社会任职有关系,我们相信这更是其对农业热爱和情怀的体现。

最后,王鹏还希望,借助视频、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能让更多的消费者、城市达人、网红人群关注到为农业辛勤付出的种植者,除了口红、鞋子、衣服,还可以帮助推一推苹果、柑橘。

“能够通过一己之力推动一方产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能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为国家乡村振兴、科技扶贫做一点绵薄之力更是我们办企业的初心。”王鹏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