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特肥大田推广逻辑,30多位资深从业者这么说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魏婉新 2023/5/12 8:35:31
2023年5月10日,2023(CIS)中国国际特种肥料发展大会圆桌论坛在西安举行。面对已经进入竞争关键时期的特肥市场,作为大会前哨,本次论坛以特肥与大田为主题,聚焦特肥在大田上的技术服务、推广服务、推广团队赋能等核心议题,邀请到30余位特肥领域资深从业者,包括各特肥企业代表、经销商平台代表、ABS、UAF、新肥码头等参会。论坛伊始,农资与市场传媒总编冯卫东提出,特肥市场经过了10年的发展,特肥从

2023年5月10日,2023(CIS)中国国际特种肥料发展大会圆桌论坛在西安举行。

面对已经进入竞争关键时期的特肥市场,作为大会前哨,本次论坛以特肥与大田为主题,聚焦特肥在大田上的技术服务、推广服务、推广团队赋能等核心议题,邀请到30余位特肥领域资深从业者,包括各特肥企业代表、经销商平台代表、ABS、UAF、新肥码头等参会。

图片

论坛伊始,农资与市场传媒总编冯卫东提出,特肥市场经过了10年的发展,特肥从业者对种植者进行了10年的市场教育,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在的特肥,已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弹性需求变成了刚需。从宾川的葡萄,到河南的小麦,都能看到特肥的使用,看到特肥提质增产的效果。

图片

农资与市场传媒总编 冯卫东

冯卫东认为,对比如今的农药和复合肥市场,特肥市场可以说是“这边风景独好”。农民总都用过或是听说过特肥、零售门店把特肥产品放在显著位置、农药企业和大肥企业纷纷开展特肥业务……看起来特肥的发展似乎欣欣向荣,一片繁华。

但是也有很多企业意识到,看似艰难的疫情三年,或许是今后一段时间里最好的三年,疫情结束后,特肥企业面对的是更专业的农户、更激烈的竞争和更难做的推广。在这种背景下,大田无疑是特肥的上量发力点,是特肥企业不容错过的机会。

特肥大田化——技术为先

本次圆桌论坛上,笔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技术。

这个技术不是概念上的口号,不是为了差异而差异,而是可以真正解决农民问题的“特殊”产品,这样的产品才称得上特肥。

首先是靶标式解决作物问题。

数位参会经销商都指出,现在的农户,特别是大农户,都有很高的种植水平,单纯的概念产品和营销,已经无法再“忽悠”到农民买单,他们需要的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产品。比如河南的花生黄化病严重,如果有一款特肥能够解决花生黄化问题,就能占领河南这一全国领先的花生作物市场。

其次是帮助大田作物显著增产增收。

大田作物与经作作物不同,现在我国大部分的大田作物依然在追求产量,特别是种植大户,只有切实看到增产效果,且要增产多、质量好,他们才会持续使用特肥,否则特肥在他们眼中就是一个噱头大于作用的概念,难以持续推广。

在所有从业者的分享中都能听到,在大田上做得好的特肥产品,都是能帮助农民显著增产的产品,比如河南的小麦、新疆的棉花、东北的大豆玉米。某企业负责人称,他们在新疆销量最好的产品,可以帮助棉花增产百斤每亩,正是显著的效果,才带来了可观的销量。

特肥大田化——追求性价比

在经作上使用的特肥,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价格高、见效慢、亩均投入高。对于高质高价、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来说,这套逻辑行得通,但是对于大田种植户来说,性价比才是第一要素。

投入产出比,这个词在本次论坛中多次被提及。现在的大田种植大户都会计算投入产出比,而且有自己心里的一杆秤。投入1,产出1.5,农民会愿意去尝试,如果投入1,回报产出只有1.2、1.3,这个产品就很难推广。

所以对于特肥企业来说,一是要提高产品效果,解决作物问题,满足增产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优化产品使用方法,降低使用成本。

例如特肥在小麦上的推广,就面临找不到应用场景的问题。如果强行应用只会增加种植步骤,增加人工成本,难以大规模推广。如何让特肥在大田中的应用更加方便快捷,省工省力,是目前特肥企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性价比不仅仅是对于农户,更是对这个市场所有产业链上的从业者。从上游生产者,到下游服务商,到最终使用产品的农户,大家都挣到钱,才能推动这个行业良性发展。

特肥大田化——重塑推广心态

有特肥厂家提出,现在的特肥推广,有些人“走偏了”。

他们过多强调一些高大上的概念、把自己框进了固定的框架里。特肥在大田上推广,要跳出原有的框架,特别是和农户沟通时,不要强调特肥和大肥的区别,不要说一些农户听不懂的概念,种植者不会在乎产品是特肥还是大肥,在他们眼中,能带来增产效果、能帮他们赚钱的肥料,才是好肥料。

论坛中不乏从事特肥行业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深耕者,那时候还没有特肥的概念,他们在腐植酸、中微量元素、木霉菌上精耕细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虽然加入了特肥大家庭,但是在他们眼中,产品依然是产品,不会因为概念和名称发生变化。

现在还有一种现象,一些转型做特肥的大厂,或是因为发展规划,也许是出于情怀,依然在用大肥的思路做特肥,从生产到推广大包大揽。其实特肥正确的推广思路应该是捋顺上下游,上游专注研发生产,推广和服务交给专业的渠道商来做,才能把特肥做成大田上的标品。

特肥大田化——形成竞争“护城河”

区域优势、作物优势,特肥市场中的优秀企业的竞争壁垒都集中在此。

前者适用于传统大企业,在某一地区有很强的品牌认知度和用户忠诚度,这是它的“护城河”。对于新进企业和中小企业,可以在精准作物上打通、打透,做到不同作物、不同问题、不同解决方案。其实当企业把后者做好,也就很容易取得区域优势。

图片

图片

圆桌论坛现

借用某位参会老师的看法,未来的特肥市场,想在大田上做出成绩,依靠的必然是创新能力、产品力和价值输出。特肥市场的“春天”已经来临,但对于从业者来说,真正的“血拼”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