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调剂:农化板块的下一个“行业风口”?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蔡智文 2020/6/13 15:46:37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农药的一个分类品种,是由人工合成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具有与植物内源激素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一类物质,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到与内源激素相同的调节、控制、指挥、诱导等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是近代植物生理学及农业科学的重大进展之一。世界各国的农业科学家都高度重视这一领域,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已成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植物的种子萌发、生根、生长、开花、结实、衰老、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农药的一个分类品种,是由人工合成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具有与植物内源激素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一类物质,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到与内源激素相同的调节、控制、指挥、诱导等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是近代植物生理学及农业科学的重大进展之一。世界各国的农业科学家都高度重视这一领域,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已成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植物的种子萌发、生根、生长、开花、结实、衰老、脱落、休眠等一切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植物生长物质的调控,这类物质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却起着很重要的生理作用,植物的一切生命活动皆离不开它们的参与。


未来五年我国植调剂发展潜力巨大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和应用始自20世纪30年代。

数十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生产及应用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农药板块中显示出最快的发展速度。

全球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销售额,1974年为2.6亿美元,至1982年便达4.5亿美元。1960年至1983年,年增长率高达15%,增长速度高于除草剂和杀虫剂销售额的增长速度。仅在1969年至1980年间,日本登记的农药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共16件,占登记农药的 16%。

从近期全球植物生长调节剂市场销售情况来看,2006年销售额为6.35亿美元,十年后,已经达到 15.36亿美元,十年的平均增长率在14%以上,远高于农药板块其它品类的增长率。从目前趋势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开发速度在农药板块中遥遥领先。

2015年后,国家提倡农药使用减量,植调剂由于用量微小但对作物效果显著,因而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同时,生态环境部通过《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农业部门全力推动农药减量计划实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预计2020年应用增长率可突破20%。

目前,与国外农业发达国家比,我国植调剂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

2010-2016年,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销售情况基本保持平稳,制剂年平均销售量3650.38吨。从2010年起,销售量逐年上升,由于受到全球农药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创制成本高,登记周期长,登记资料要求严格等因素影响,2014年突破四千吨后有所回落。但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居民农产品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未来五年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发展趋势良好,预计2020年制剂销售量可突破6000吨,出口量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产品登记证总数约占农药登记总数的2.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品种数量和销售量在整个农药中所占的比例较低,与国际市场占比4%-5%比要低得多,未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登记量、使用量和出口量仍有上升空间。

从出口情况看,近年植物生长调节剂(含抗萌剂)出口量增幅较大,2017年出口1.8万吨,同比增长32%,是农药出口增长最快的品种。


提质增产层面独具竞争优势

植调剂品种在农业增产大背景下体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

我国耕地面积将由2000年的14.1亿亩减少到13.9亿亩,作物总播种面积可维持在22-23亿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将保持在16-16.5亿亩。

在播种面积没有增加的前提下,要增加农作物产量以基本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就必须提高农作物的单产。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分析,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都只能起到保产的作用,而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对作物具有调节生长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具有较好的增产、提质功效。

据专家预测,植物生长调节剂将成为未来农业的五大新技术之一(五大新技术包括:克隆、良种、无土工厂化农业、化控剂、除草剂)。作为一项日益成熟和快速发展的产业,植物生长调节剂将在今后的农业发展当中,在作物的化控、增产方面表现出十分优异的性能。

通过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植调剂,使农作物按照一定的规律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增强作物抗逆性,提高作物产量,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农作物的品质等等,从这些方面来讲,这是其他农药所不具备的特点。而从农药的生理活性、使用剂量、收益性、安全性、环境相容性等方面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相较其它农药品类有较大的优势。


植调剂与诱抗剂复配、植调剂与植调剂复配渐成趋势

近年,随着芸苔素的十亿级大单品热卖,数十家企业纷纷登记芸苔素内酯单剂或复配产品,没有登记的也纷纷采取OEM方式贴牌,以套餐或单品方式向市场推出自己品牌的产品,抢分植调剂市场大“蛋糕”。

随着四川某植调剂龙头上市公司的2019年财报披露,其约20%的净利率(早两年该指标曾高达27%),傲视整个农化行业,成为“最会赚钱”的农化企业。

从近年农药板块几大类产品市场销售和应用趋势看,除草剂略有增长,杀虫剂持续下降,杀菌剂相对平稳,而植调剂无论在登记、生产、应用方面均超越其它品类。

截至2017年底,我国有植调剂生产企业354家,有效登记植调剂产品894个,年生产销售约1.8万吨,销售制剂约2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1亿美元,登记对象涉及95种作物,53种用途,年生产应用面积约20亿亩次,已形成从原料供应、研究、生产、销售到推广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植调剂销量25亿元左右。截至2020年6月16日,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植调剂有效登记产品1116个。

目前,从各生产企业研发情况看,除了新成份开发外,植调剂与诱抗剂复配、植调剂与植调剂复配已成为趋势。

在应用上,除限单剂使用的作物外,在追求增产、提质等功效的作物上,植调剂与杀菌剂、叶肥组合套餐应用的比较多。

有学者建议,今后在研发和应用上,可根据不同区域作物生产中出现的诸如高低温、旱涝、病虫草害等问题,研究针对性强、更环保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研究其与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的混配使用增效等等,这些方向将成为植调剂今后的热点。此外,有研究报道利用天然植物及海洋资源或发酵产物作为原料,也可作为植调剂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