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最强工具还是“自杀”神器?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赵丹 2024/8/25 9:35:16
技术创新,是很多中小企业破卷和初创型企业突出重围的路径。只是,很多创新项目让企业既恨又爱,有潜力却前路不明,一不留神就被移出“群聊”。譬如AI,究竟是最强工具还是死亡项目?吴晓波频道做了AI工具大盘点,这个近年来最火爆的创新项目,2年期间死去了738个。失败的企业基本相似,成功的企业却各有各的不同。美国农业科技界一家以“AI激光除草技术引领农业革命”(该农业解决方案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无需化学物质,

技术创新,是很多中小企业破卷和初创型企业突出重围的路径。


只是,很多创新项目让企业既恨又爱,有潜力却前路不明,一不留神就被移出“群聊”。


譬如AI,究竟是最强工具还是死亡项目?


吴晓波频道做了AI工具大盘点,这个近年来最火爆的创新项目,2年期间死去了738个。


失败的企业基本相似,成功的企业却各有各的不同。


美国农业科技界一家以“AI激光除草技术引领农业革命”(该农业解决方案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无需化学物质,旨在改善土壤健康)的公司于今年5月获英伟达投资,累计融资8500万美元。据了解,这些资金将成为推动其产品创新和全球扩张的重要动力。


7月10日,精准农业机器人初创企业蔚蓝引擎(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激光除草、间苗机器人产品。其产品已获得多家国内头部企业的采购意向。目前,企业正在进行天使轮融资。


7月,自动驾驶平台“萝卜快跑”在超一线城市不断拓展,凭借高阶城市智驾解决方案“下单方便、价格实惠,覆盖面广、提供更便捷的服务”等优势成功破圈,让更多普通大众了解到了智能驾驶,也更新了公众对技术创新的认知。


……


这些创新项目的异军突起,不仅仅是认知的更新,也是视野的拓展,给行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带动行业持续向前发展。


不由让人感叹,谁也拒绝不了时代,世界是由那些敢于打破常规、敢于领先一步的企业推动的。


合成生物,新的长坡厚雪赛道?


资本对农业、农资的投资态度,从最初的不看好,到慢慢介入。


有人这样解读农业、农资领域的创新及融资情况:在适度规模时代,资本关注的重点是化肥,复合肥企业多在这个阶段完成上市;在数字农服时代,智能装备、智慧种植、农资电商更受资本青睐;目前行业到了生物农业时代,生物育种、生物合成更受资本的关注,特别是去年至今,生物合成成了大家布局的热点。


据了解,合成生物技术将是未来农业科技战略必争之地。未来农业合成生物学将以高效光合、生物固氮、生物抗逆、生物制剂和未来食品等领域为重点突破口,有望实现2035年减少化学农药和肥料用量30%以上,光合效率提升50%,产量提升10%—20%。


近两三个月,只要和合成生物学有关联的上市公司,都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据统计,A股中超过10只合成生物学“概念股”迎来股价上涨。


有机构指出磷资源在合成生物学上的应用前景。


根据《2024年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白皮书》显示的合成生物7大应用场景,化肥是合成生物的重要应用分支。


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农资企业也在生物合成技术方面发力。


川金象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天津科技大学等达成战略合作,成立施金格公司,投资2亿元启动川金象微生物集成工程项目;轩凯生物用合成生物技术提取的聚谷氨酸,作为新型肥料中的增效剂;金元糖布局农用合成生物市场;汉和生物利用合成生物学开发高效生物基肥料增效剂;利民股份在生物合成方向实现重大突破,“气相路线-多酶定向连续合成高光学纯L-草铵膦成套技术及产业化”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诸如巴斯夫、诺维信等企业,虽然没有合成生物学业务,但已经在熟练运用合成生物学技术。


其实,只要看准方向,传统行业巨头们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并不难,或者自己研发,或者合作共创,或者投资孵化。


5月,安琪集团、嘉必优、三宁化工、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聚集合成生物产业领域产学研用优势资源,共同建设湖北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


据悉,国际农药化肥巨头先正达也在积极布局合成生物技术的化肥。拜耳作物科学也与合成生物学平台公司Ginkgo Bioworks联手成立独立运营子公司,聚焦微生物固氮,从而降低化学肥料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应用合成生物技术的化肥,也叫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剂。那么,其指代就比较广泛。深圳芭田全资子公司北京世纪阿姆斯就是国内较早获得农业部微生物肥料登记证的企业,是微生物领域的头部企业。


而今年,有着行业风向标之称的行业会议,也多指向生物合成。7月,农资行业有好几场以生物合成为名称的大会陆续召开。


当然,也有巨头指出公司目前不涉及合成生物相关领域的布局的,该公司曾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表示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复合肥以及围绕复合肥产业链进行深度开发和市场拓展,目前不涉及合成生物相关领域的布局。


很多业内人士分析,合成生物之于农业的贡献将不亚于转基因之于育种,这将是一个长坡厚雪赛道。只是,投入也需谨慎。


8-1.jpg


凭技术创新破圈,中小企业还有没有机会?


有一些科创型企业感叹做事太难,做市场和做实验差别太大,也有部分企业凭借自身科创能力吸引资本。凭借技术出圈,完全是有机会的,有企业甚至在成立第一天就获得了投资。纵观农资行业,也有不少科创型企业凭借资本的力量,不断发展的案例。


行业这么多融资案例,都表明技术创新是有“钱途”的。


很多技术型初创企业的老板或者高管大多是技术负责人,如慕恩生物、硅羿科技等企业都拥有一支由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


8-2.jpg


很多人表示,农资行业的创业也迎来了科学家时代。


硅羿科技今年上半年完成两轮融资;投资界7月1日消息,慕恩生物宣布已于近日完成了3亿元C+轮融资,由国投聚力独家投资。


为什么资本对他们如此慷慨?科创型企业如何赢得资本的青睐呢?


说出来可能也没那么神秘:选择的赛道是否和资本看好的赛道契合?选择的方向是否是农业和科技结合的方向?有没有优秀的执行团队?是否每一轮次、每一阶段的交付都能超出投资人的预期?企业是否有持续创新的能力?


“我希望我们能成为行业的催化剂,让大家能够看到在农业领域做技术创新是有前景、有未来的。”这是慕恩生物创始人蒋先芝博士去年对笔者说的话。


有技术支撑,能持续创新,对自己、对投资人诚实,对事业发自内心地热爱,能全身心投入,这或许是科学家创业者的优势所在。只是,即便是拥有“绝世武功”,要从科学家转变成企业家,实现从实验室研发到市场推广再到终端应用,仍然是很多科创型企业要翻越的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