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特色农业托起农资大市场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胡晶晶 2024/8/25 10:15:20
甘肃,这片古老而肥沃的土地,是农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农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更是民生之本。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甘肃的农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同时也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希望。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戈壁滩披上了蔬菜的绿装,张掖与兰州作为全国知名的蔬菜基地,其高原夏菜种植面积与产量均领跑全国;甘肃还占据全国玉米制种的半壁江山,全国每两粒玉米种子中就有一粒

甘肃,这片古老而肥沃的土地,是农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农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更是民生之本。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甘肃的农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同时也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希望。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戈壁滩披上了蔬菜的绿装,张掖与兰州作为全国知名的蔬菜基地,其高原夏菜种植面积与产量均领跑全国;甘肃还占据全国玉米制种的半壁江山,全国每两粒玉米种子中就有一粒产自甘肃,为全国粮食安全贡献着重要力量;甘肃更以“天然药库”“千年药乡”的美誉闻名遐迩,中药材种植规模与产量在全国独占鳌头……


更令人瞩目的是“厚道甘肃、地道甘味”的农产品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连续三年在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中拔得头筹,不仅彰显了甘肃农业的独特魅力和强劲实力,更为甘肃农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无限动力与信心。


粮食面积和产量回升


《甘肃统计提要2024》数据显示,2023年甘肃粮食种植面积4066.35万亩,同比增长16.8万亩;总产量1272.9万吨,同比增长7.9万吨。


17-1.jpg


从发展趋势来看,2014-2019年,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因素影响,甘肃省粮食种植面积由4080.66万亩逐年下降至 3871.66万亩;2020年开始,随着全国主粮化政策的推动,甘肃粮食种植面积再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21年已回升至4000万亩以上,到2023年已连增4年。产量则得益于科技的发展与粮食单产水平的提升,除了在2016-2017 年受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影响出现过两年下降现象,其余年份整体呈增长趋势,2020年突破 1200万吨,2023年达到1272.9万吨。


《甘肃农村年鉴2023》数据显示:甘肃省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整体表现为“玉米>小麦>薯类>豆类>稻谷”的结构。2022年甘肃省玉米种植面积为1611.70万亩,在全省粮食总种植面积中的比重高达40.10%;产量为664.22万吨,在全省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高达52.51%。

17-2.jpg


“玉米+小麦+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的有定西、庆阳、天水、平凉、白银、陇南等。其中,天水小麦种植面积最大,为193.65万亩;庆阳玉米种植面积最大,为276.6万亩,定西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为263.4万亩。


17-3.jpg


甘肃作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2022年,甘肃玉米制种面积156.72万亩。其中,张掖建有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每年向全国提供3亿亩大田用种,约占全国年需种量的50%。另外,甘肃也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每年生产原种16亿粒以上,供给全国各地春耕生产。


多样性的经作展现独特魅力


甘肃,这个位于中国西北部的省份,以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经济作物。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作物种类的广泛上,还体现在各类作物在特定区域内的集中种植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产区,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潜力。


17-4.jpg


苹果是水果的重头戏


甘肃在水果种植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22年果园面积498.34万亩,水果总产量575.39万吨。


其中苹果是甘肃水果种植业的重头戏。2022年苹果种植面积384.58万亩,占总面积的77.17%;产量475.88万吨,占水果总产量的82.71%。苹果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平凉、天水、庆阳、陇南,这四个主产区的面积、产量分别占甘肃苹果总面积、总产量的92.91%、93.92%。


17-5.jpg


其他水果如梨、葡萄、杏、枣、桃、柑橘、猕猴桃、柿子等也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这些水果的种植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水果品种,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随着消费者对水果品质要求的提高,这些水果的种植也将更加注重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


高原夏菜产量逐年增加


《甘肃统计提要2024》数据显示,2023年甘肃蔬菜播种面积690.63万亩,产量1736.64万吨。甘肃高原夏菜品类涉及菜花、散花菜、西兰花、甘蓝、笋子、芹菜、大白菜、娃娃菜、芥蓝、胡萝卜等多个品种。


甘肃蔬菜产业已形成河西灌区、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和“两江一水”流域五大优势产区。其中,兰州、武威、张掖、定西、临夏等地成为我国“菜篮子”产品的重要供应区之一。甘肃蔬菜年调出量在1000万吨以上,其中兰州榆中年外销蔬菜140多万吨,90%销往广州、深圳、上海等60多个城市的80多个蔬菜市场。


同时,甘肃高原夏菜生产正朝着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产量逐年增加。每年4月初,甘肃各地蔬菜陆续栽种,5-10月高原夏菜分批上市。此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正值伏旱高温、梅雨连绵,蔬菜季节性短缺,兰州高原夏菜正好弥补了东南沿海地区的蔬菜短缺。随着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高原夏菜知名度越来越高。


目前,甘肃已有榆中大白菜、甘谷辣椒、武山韭菜、永昌胡萝卜、酒泉洋葱等35个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蔬菜企业有1300多家,产品有2800余个。


标准化是中药材高速发展的推进器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近几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保持上涨的趋势。《甘肃统计提要2024》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475.5万亩,产量148.9万吨,全产业链规模达808亿元。


具体到各类中药材,当归、党参、黄芪等品种均表现出色。当归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2022年种植面积达到56.93万亩,产量17.90万吨,是甘肃中药材产业的明星产品。党参和黄芪同样表现出色,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前列,2022年党参种植面积73.51万亩、产量18.88万吨,黄芪种植面积79.13万亩、产量26.22万吨。此外,柴胡、板蓝根、甘草和枸杞等中药材也在甘肃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和发展。


17-6.jpg


2022年甘肃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率为55%。规范化和标准化种植已成为甘肃中药材产业高速发展的推进器。


目前,甘肃现有中药资源3626种,人工种植(养殖)220余种,规模化种植(养殖)110余种,道地药材30余种,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认证的中药材品种23个,中药材“三品一标”产品49个,国家中药材GAP种植基地9个,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的美誉。


“复合肥+农药”为主,特肥探索发展中


甘肃大多数种植户的农资使用习惯主要还是“复合肥+农药”,这一模式保障作物基本生长需求。然而,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升,种植户对农资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特肥作为新型肥料,其需求显现增长趋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之后甘肃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连续7年下降,至2022年已降至77.13万吨,比2015年减少了20.79万吨。农药使用量也在同步下降,至2021年已经降至2.81万吨,比2015年减少了将近2/3。


17-7.jpg
17-9.jpg


随着甘肃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进程加快,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水肥一体化面积逐年增加,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得到推广应用,特肥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早在2021年,甘肃全省有机肥(含腐熟农家肥)施用面积就已经达到3000万亩左右。


虽然目前甘肃种植户对特肥投入不大,但种类丰富,包括叶面肥、水溶肥、冲施肥、菌肥、改土调土类产品等。这些特肥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逐渐受到种植户的关注和认可。


走访兰州市场时,经销商表示,今年兰州雨水偏多,导致病害发生率增加,种植户需要增加病害防治的投入。但在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况下,种植户的总体投入成本并未明显增加,主要就是因为减少了对特肥的投入。


大多数经销商会针对不同作物的不同问题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专业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抵抗行情的低迷。


此外,也有经销商提供从专业技术指导到农资精准供应的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掌握市场话语权。譬如,平凉市静宁县供销合作社组建农资配送、农技培训、农机作业“三支队伍”,大力开展示范田示范园建设、无人机统防统治、订单农业、大田托管等新兴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从技术服务到农资供应的“保姆式”服务,不断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和效果,让农民变身“甩手掌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业产业增效。


17-8.jpg


可以明确的是,行情低迷的时候,种植户在农资投入上较为谨慎,更倾向于在保证基本生产需求的前提下,控制成本支出。


另外,关于控制成本,就不得不说高标准农田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甘肃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2887万亩。预计到2035年,甘肃将逐步把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随着高标准农田的不断建设,大地块高标准农田不断增多,不仅给大型机械提供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也使得农作物耕种降本增效。


譬如张掖沙井镇大地块高标准农田超过5万亩,其中万亩玉米制种基地,不仅有种、肥、药、膜、滴灌一体的大型耕种机械,还有水肥一体化、传感器,给种植户浇水、施肥建议,种植户手机上操作就可以浇水施肥,而且滴灌每亩节水160吨左右,智慧农业也让基地耕种成本每亩减少300-500元。


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滴灌、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得到广泛推广,水溶肥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根据最新信息,2024年,甘肃将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500万亩、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500万亩。这将显著推动水溶肥的应用与普及。


17-10.jpg


电商冲击下的机遇


除了农产品行情低迷之外,电商的兴起对经销商和零售商确实带来了影响,这种影响既包含挑战也孕育着机遇。


一方面,不少经销商表示,电商对线下门店不仅有销量和价格的负面影响,还有部分低价低品质的产品也影响了同类产品的市场口碑。


然而,另一方面,电商也为传统经销商和零售商提供了转型升级的契机。譬如,甘肃新宏翔农业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朱红梅从事农业领域20多年,开始主要是农药、肥料、地膜的销售,2018年开始在当地引种辣椒,大力推行“订单农业”,实现了从种苗、订单种植、农资供应、技术服务、加工销售的辣椒全产业链服务,服务当地一半以上辣椒种植。其抖音号“西北梅姐的辣味人生”已经发布400多个作品,介绍农资产品、解决方案、门店日常等等,已经成为当地的网红代表之一,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政府、互联网企业和农资企业等各方力量的积极探索,也为电商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譬如临洮县推行的“三位一体”农村产业发展模式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通过引入阿里巴巴、云天化集团、蚂蚁金服、农商银行等市场主体,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农资直供、在线教育等多元化服务,不仅为农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促进了农资市场的规范化和透明化。这种模式的成功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户的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也有助于推动整个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网购农资和免费配送的“一键直达”服务,真正实现了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优质、平价、安全的农资,让农户既省力又省心。临洮县惠民农资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王拴成曾表示,网购农资已经逐渐成了临洮农民群众的新习惯。


17-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