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途径一:结构性增长
2019年BAA万商大会上,著名农资营销专家刘春雄老师曾提出“我们是卖更多的产品,还是卖更贵的产品”的疑问。
他认为,企业盈利的逻辑已经从“卖更多的产品,赚更多的钱”变成了“卖更贵的产品,赚更多的钱”,这种从“更多”到“更贵”的改变,折射出的是需求的变迁:农业种植正在从增产向提质转变,只有更贵的产品(其本质是更好的产品)才能好卖。
这种从“更多”到“更贵”的改变,就是企业结构性增长的来源。
结构性增长,就是卖“更贵”
卖“更多”是一种传统的营销思维。当行业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企业存在规模效应,增长被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事。直到2016年,因为化肥农药零增长政策的实行,这种惯性增长才被打断。
以肥料行业为例,我国农用化肥施用量经过多年的增长,在2015年达到顶峰。2015年之前,整个行业是增长的;2015年以后,下滑趋势较为明显。农药行业的下滑则是更早,我国农药使用量在2013年达到历史顶峰并开始下滑。
在行业销量整体下滑的情况下,依然有不少企业实现了增长,这种增长就来源于“卖更贵的产品”。
2020年前三季度,云图控股共计销售复合肥200万吨,同比增长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亿元,同比增长102.28%。预计2020年全年实现累计净利润4.69亿元~5.33亿元,同比增长120%~150%。业绩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复合肥销量和毛利的增加。
2020年前三季度,新洋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42亿元,归母净利润7.96亿元,同比增长23.90%。新洋丰业绩的增长,得益于新型复合肥业务带动业绩的整体增长。
近年来,新洋丰重点发展新型复合肥,营收占比快速提升。2019年,新洋丰公司新型复合肥营收达到17亿元,占到复合肥营收的24%;2020年上半年,新型复合肥营收达到10.66亿元,营收占比 25.3%,毛利占比31.1%。
也正是因为新型肥料的增量显著,从2014年上市以来,新洋丰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和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发展迅速。
也正是因为顺应市场变化,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扩大肥料销售网络,心连心集团2020年复合肥销量增长13%,其中腐植酸复合肥增长69%,高效复合肥增长18%,高效尿素增长22%。
这些企业的业绩增长表明,“卖更贵”比“卖更多”更有前途。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存量竞争时代,如果没有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出现,单纯的规模扩张并不能带来盈利的大幅增长,也不能带来竞争力的提升。
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个问题,不少企业早早地开始了布局,持续优化升级产品结构,努力从“卖更多”向“卖更贵”转变。
如何实现“卖更贵”?
从目前农资行业的现状来看,总量下滑已成趋势,“卖更多”所带来的趋势性增长机会已经结束,由“卖更贵”带来的结构性增长机会到来。
这种结构性增长空间主要存在于几个方面。
第一是新产品带来的业绩增长。近年来,“减量增效”的转型升级正在农资行业快速推进,新型肥料产品、高端农药产品的占比越来越高,在企业销售额中的贡献占比也越来越大。
相较于传统的复合肥产品,新型复合肥料的毛利更高。从公司层面来讲,常规复合肥毛利在300~400元/吨,新型复合肥毛利可达到600元/吨以上。这些产品需求旺盛且毛利更高,有效保障了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销量下滑,销售额增加;有的企业销售额减少,利润增加。
在产品升级过程中,企业要想获取最大销量,就要抓住市场的主流产品,这样就能既卖得贵也能卖得多。所以现在,大多数农化企业在转变思维,大力布局特肥产品,努力争取以结构调整带动增长。
第二是经济作物带来的增量市场。同样是一亩地,经济作物的亩农资投入远远高于粮食作物。比如说云南的葡萄、山东的大姜、大连的樱桃、陕西大荔的冬枣,亩肥料投入都在几千元以上。平均来说,我国经济作物亩化肥费用超过400元,为传统三大粮食作物的三倍甚至更多。
近年来,我国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农资投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为区域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增量机会。
对企业来讲,不管是“卖更贵”还是“卖更多”,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这就要求企业“既要更贵,还要上量”。
如何上量?优化、升级产品结构,用高端产品带动业绩的整体增长,是一种结构性增长,聚焦区域市场和区域作物,专注细分市场,在区域市场拥有更强的渗透能力和渠道掌控能力,用区域增长带动业绩的整体增长,也是一种结构性增长。